天天看点

李泽昊 : 多重复杂的结构艺术——听胡德才教授在西法大讲曹禺

作者:光影故事的博客

2017年10月13日晚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胡德才教授应邀在我校天平楼作了题为“曹禺戏剧的结构艺术”的专题讲座。胡教授首先对曹禺的几部代表剧作的结构做了简要分析。然后通过重点分析《雷雨》和《日出》的戏剧结构阐述了怎样才能创作出一部好剧本的观点。

李泽昊 : 多重复杂的结构艺术——听胡德才教授在西法大讲曹禺

曹禺的四幕话剧《雷雨》是以1920年代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资产阶级化的封建家庭的悲剧,写出了封建家庭不合理关系所造成的罪恶。作品通过反映封建家庭的残忍与腐败,透露出整个黑暗社会必然崩溃的信息。

《雷雨》的故事是“痴心女子负心汉”故事模式在现代的新演变。周朴园与侍萍多年相爱。但由于封建等级制度观念的影响而不能在一起,并最终致使侍萍跳河自杀。作品据此演绎出了一个延续两代的出身资产阶级家庭的男青年与无产阶级姑娘的恋爱悲剧故事。三十年前的悲剧于三十年后再次上演。《雷雨》的结构具有奇巧性、重复性和复杂性特点。

李泽昊 : 多重复杂的结构艺术——听胡德才教授在西法大讲曹禺

大陆传统戏曲常常采用从头到尾叙述故事的开放式结构形式。戏剧情节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的时间顺序自然展开,观众可以清晰地了解剧情的发展过程,对剧中的人和事有鲜明的印象。现代戏剧有一种拼贴式的结构。德国的汉斯?蒂斯?雷曼在他的《后戏剧剧场》一书中所说的后戏剧一般都使用这种结构。

这样的戏剧一般由两个以上独立又有内在联系的故事互相交叉组合而成。如《暗恋桃花源》是现代悲剧《暗恋》和古装喜剧《桃花源》“拼贴”组成的。但这种“拼贴”不是“拼凑”,剧中“拼贴”的两部“戏中戏”又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相互影响的、互相干扰的且富有深意的有机整体。

李泽昊 : 多重复杂的结构艺术——听胡德才教授在西法大讲曹禺

而《雷雨》使用的是锁闭式结构。锁闭式结构的戏剧情节是从矛盾即将激化,高潮即将到来的前夕切入。剧情以表现高潮和结局为主。人物关系,矛盾冲突的原因等则在戏剧冲突中展开。叙事过程是以“回溯”的方式逐渐透露故事内容。锁闭式结构的戏剧因时间短,往往情节非常集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矛盾冲突尖锐激烈。

《雷雨》的剧情就如同《俄狄浦斯王》一样,想要避免悲剧的结局却无法避免。剧中人物关系复杂而冲突不断。全剧以“回溯”的方式逐渐透露剧情,观众一目了然,但剧中人却不了解。观众以一种独特的角度来欣赏戏的每一幕。

李泽昊 : 多重复杂的结构艺术——听胡德才教授在西法大讲曹禺

《雷雨》的戏剧时态都是“现在进行时”。它选取了一个夏天的上午,午饭后,晚上十点和半夜两点钟这几个时间段在周公馆和鲁家发生的故事。被称作为“现在的戏剧”。三十年前周朴园与侍萍的爱情,三年前繁漪和周萍的私情,三个月前周萍和四凤之间的私情都是通过现在的故事内容反映出来的。

剧中本来看似很正常的事情,却创下一个又一个的巧合。本来是给周萍防身用的手枪变成了自杀的道具。得知繁漪与周萍私情的四凤态度突然转变。《雷雨》通过“误会”,“发现”,“突转”等叙事技巧造成奇异的戏剧效果。到全剧最后一场戏,周朴园出场,点明侍萍的真实身份后,戏剧的秘密得以全部解开,致使剧中人的无法接受,从而导致了剧中人物疯的疯,跑的跑,死的死这样的悲剧大结局,让人不得不为之一叹。

李泽昊 : 多重复杂的结构艺术——听胡德才教授在西法大讲曹禺

繁漪是《雷雨》中的主人公。繁漪的悲剧灵魂中响彻着受到“五四”个性解放思想影响的一代女性的抗议与追求的呼声。曹禺的独特构思在于,他将繁漪与周萍的戏剧冲突作为结构全剧冲突的主线。剧中着力写她不顾一切地追求周萍的爱情,不顾一切地反抗与报复。对生活与爱情的热切渴望正是这个女性可贵的精神觉醒与爆发出来的反封建的力量。可以肯定的是,这些情节所表达的不是乱伦,而是繁漪的个性解放要求与反封建道德的勇气,传达出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五四”声音。

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一台悲剧。曹禺的这一部《雷雨》演的是家事,却处处体现出国事的影子。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网,各不相同的性格,三十年的恩恩怨怨,在一天的时间里得以爆发。重重悬念和伏笔在狭小有限的戏剧舞台上像一场倾盆的雷雨得到爆发。封建思想和自由主义的强烈对抗最终在轰隆隆的雷声中铸造了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国家的悲剧。骨肉分离却以仇人的身份相见,兄妹手足却擦出爱的火花,对伦理纲常的悖逆,对人情冷暖的无视,《雷雨》可以说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

李泽昊 : 多重复杂的结构艺术——听胡德才教授在西法大讲曹禺

《雷雨》在艺术精神上受到古希腊悲剧的影响。戏剧情节的开展有些过多地借助了血缘关系,伦理的纠葛,在结局上染上了神秘的命运色彩。但因为曹禺能够深入到现实世界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中,使得人物的血缘纠葛与命运巧合更加真实的展现出人们的阶级关系以及阶级压迫的残酷性,让读者与观众去思索,并在思索中探究悲剧的社会根源。

讲完《雷雨》后,胡德才教授又对曹禺的另一部剧作《日出》的结构进行了剖析。《日出》以交际花陈白露为中心,通过陈白露和他过去的恋人方达生联系起高级旅馆和下等妓院两个世界,从而达到批判“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不合理社会的主题。《日出》结构上是有瑕疵的。胡教授认为《日出》中存在着情感的偏好代替理性的判断现象,艺术上最明显的缺陷就是在结构上欠完整统一。

李泽昊 : 多重复杂的结构艺术——听胡德才教授在西法大讲曹禺

首先,从内部结构来看,《日出》的戏剧行动不具有一致性,有统一的思想却没有统一的戏剧行动。第三幕和其他三幕在主要人物和剧情上各自独立,因而显得突兀,孤立,游离于主体之外。其次,从戏剧审美效果来看,《日出》不具备“印象整一性”。剧作描绘的是没有统一戏剧行动的两个世界,主要人物,基本剧情,气氛情调不统一。

从篇幅上看,两个世界,三幕和一幕3比1,形式上不均衡、不和谐。第三幕剧情的插入,造成了一、二、四幕关于以陈白露为中心的主意剧情发展的中断,二、三幕之间和三、四幕之间的两次裂痕,使剧作失去了起承转合的流畅感。再次,从舞台实践来看,《日出》需要导演进行一定的艺术处理方可弥补其结构上的缺陷,否则,观众难以获得“统一的印象”。

李泽昊 : 多重复杂的结构艺术——听胡德才教授在西法大讲曹禺

胡德才教授认为,优秀的剧本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以一个完整的“故事”为主体要素;二、具有精巧的结构;三、浸渍于人性之中,是人的戏剧;四、高扬悲剧精神或喜剧精神;五、富于独特的语言魅力;六、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他通过对《雷雨》的肯定和对《日出》的批评,强调了戏剧结构的重要性。通过此次讲座,我深刻体会到了戏剧经典的精髓。只要以合适结构为骨架,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也许还会有其他欠缺,但至少能写出一部过得去的剧本。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