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澤昊 : 多重複雜的結構藝術——聽胡德才教授在西法大講曹禺

作者:光影故事的部落格

2017年10月13日晚上,中南财經政法大學的胡德才教授應邀在我校天平樓作了題為“曹禺戲劇的結構藝術”的專題講座。胡教授首先對曹禺的幾部代表劇作的結構做了簡要分析。然後通過重點分析《雷雨》和《日出》的戲劇結構闡述了怎樣才能創作出一部好劇本的觀點。

李澤昊 : 多重複雜的結構藝術——聽胡德才教授在西法大講曹禺

曹禺的四幕話劇《雷雨》是以1920年代前後的中國社會為背景,描寫了一個資産階級化的封建家庭的悲劇,寫出了封建家庭不合理關系所造成的罪惡。作品通過反映封建家庭的殘忍與腐敗,透露出整個黑暗社會必然崩潰的資訊。

《雷雨》的故事是“癡心女子負心漢”故事模式在現代的新演變。周樸園與侍萍多年相愛。但由于封建等級制度觀念的影響而不能在一起,并最終緻使侍萍跳河自殺。作品據此演繹出了一個延續兩代的出身資産階級家庭的男青年與無産階級姑娘的戀愛悲劇故事。三十年前的悲劇于三十年後再次上演。《雷雨》的結構具有奇巧性、重複性和複雜性特點。

李澤昊 : 多重複雜的結構藝術——聽胡德才教授在西法大講曹禺

大陸傳統戲曲常常采用從頭到尾叙述故事的開放式結構形式。戲劇情節是按照事情的發生,發展,高潮和結局的時間順序自然展開,觀衆可以清晰地了解劇情的發展過程,對劇中的人和事有鮮明的印象。現代戲劇有一種拼貼式的結構。德國的漢斯?蒂斯?雷曼在他的《後戲劇劇場》一書中所說的後戲劇一般都使用這種結構。

這樣的戲劇一般由兩個以上獨立又有内在聯系的故事互相交叉組合而成。如《暗戀桃花源》是現代悲劇《暗戀》和古裝喜劇《桃花源》“拼貼”組成的。但這種“拼貼”不是“拼湊”,劇中“拼貼”的兩部“戲中戲”又構成了一個互相聯系的、互相影響的、互相幹擾的且富有深意的有機整體。

李澤昊 : 多重複雜的結構藝術——聽胡德才教授在西法大講曹禺

而《雷雨》使用的是鎖閉式結構。鎖閉式結構的戲劇情節是從沖突即将激化,高潮即将到來的前夕切入。劇情以表現高潮和結局為主。人物關系,沖突沖突的原因等則在戲劇沖突中展開。叙事過程是以“回溯”的方式逐漸透露故事内容。鎖閉式結構的戲劇因時間短,往往情節非常集中,人物關系錯綜複雜,沖突沖突尖銳激烈。

《雷雨》的劇情就如同《俄狄浦斯王》一樣,想要避免悲劇的結局卻無法避免。劇中人物關系複雜而沖突不斷。全劇以“回溯”的方式逐漸透露劇情,觀衆一目了然,但劇中人卻不了解。觀衆以一種獨特的角度來欣賞戲的每一幕。

李澤昊 : 多重複雜的結構藝術——聽胡德才教授在西法大講曹禺

《雷雨》的戲劇時态都是“現在進行時”。它選取了一個夏天的上午,午飯後,晚上十點和半夜兩點鐘這幾個時間段在周公館和魯家發生的故事。被稱作為“現在的戲劇”。三十年前周樸園與侍萍的愛情,三年前繁漪和周萍的私情,三個月前周萍和四鳳之間的私情都是通過現在的故事内容反映出來的。

劇中本來看似很正常的事情,卻創下一個又一個的巧合。本來是給周萍防身用的手槍變成了自殺的道具。得知繁漪與周萍私情的四鳳态度突然轉變。《雷雨》通過“誤會”,“發現”,“突轉”等叙事技巧造成奇異的戲劇效果。到全劇最後一場戲,周樸園出場,點明侍萍的真實身份後,戲劇的秘密得以全部解開,緻使劇中人的無法接受,進而導緻了劇中人物瘋的瘋,跑的跑,死的死這樣的悲劇大結局,讓人不得不為之一歎。

李澤昊 : 多重複雜的結構藝術——聽胡德才教授在西法大講曹禺

繁漪是《雷雨》中的主人公。繁漪的悲劇靈魂中響徹着受到“五四”個性解放思想影響的一代女性的抗議與追求的呼聲。曹禺的獨特構思在于,他将繁漪與周萍的戲劇沖突作為結構全劇沖突的主線。劇中着力寫她不顧一切地追求周萍的愛情,不顧一切地反抗與報複。對生活與愛情的熱切渴望正是這個女性可貴的精神覺醒與爆發出來的反封建的力量。可以肯定的是,這些情節所表達的不是亂倫,而是繁漪的個性解放要求與反封建道德的勇氣,傳達出反封建與個性解放的“五四”聲音。

兩個家庭,八個人物,一台悲劇。曹禺的這一部《雷雨》演的是家事,卻處處展現出國事的影子。錯綜複雜的人物關系網,各不相同的性格,三十年的恩恩怨怨,在一天的時間裡得以爆發。重重懸念和伏筆在狹小有限的戲劇舞台上像一場傾盆的雷雨得到爆發。封建思想和自由主義的強烈對抗最終在轟隆隆的雷聲中鑄造了一個家庭甚至一個國家的悲劇。骨肉分離卻以仇人的身份相見,兄妹手足卻擦出愛的火花,對倫理綱常的悖逆,對人情冷暖的無視,《雷雨》可以說是一部徹頭徹尾的悲劇。

李澤昊 : 多重複雜的結構藝術——聽胡德才教授在西法大講曹禺

《雷雨》在藝術精神上受到古希臘悲劇的影響。戲劇情節的開展有些過多地借助了血緣關系,倫理的糾葛,在結局上染上了神秘的命運色彩。但因為曹禺能夠深入到現實世界的錯綜複雜的關系中,使得人物的血緣糾葛與命運巧合更加真實的展現出人們的階級關系以及階級壓迫的殘酷性,讓讀者與觀衆去思索,并在思索中探究悲劇的社會根源。

講完《雷雨》後,胡德才教授又對曹禺的另一部劇作《日出》的結構進行了剖析。《日出》以交際花陳白露為中心,通過陳白露和他過去的戀人方達生聯系起進階旅館和下等妓院兩個世界,進而達到批判“損不足以奉有餘”的不合理社會的主題。《日出》結構上是有瑕疵的。胡教授認為《日出》中存在着情感的偏好代替理性的判斷現象,藝術上最明顯的缺陷就是在結構上欠完整統一。

李澤昊 : 多重複雜的結構藝術——聽胡德才教授在西法大講曹禺

首先,從内部結構來看,《日出》的戲劇行動不具有一緻性,有統一的思想卻沒有統一的戲劇行動。第三幕和其他三幕在主要人物和劇情上各自獨立,因而顯得突兀,孤立,遊離于主體之外。其次,從戲劇審美效果來看,《日出》不具備“印象整一性”。劇作描繪的是沒有統一戲劇行動的兩個世界,主要人物,基本劇情,氣氛情調不統一。

從篇幅上看,兩個世界,三幕和一幕3比1,形式上不均衡、不和諧。第三幕劇情的插入,造成了一、二、四幕關于以陳白露為中心的主意劇情發展的中斷,二、三幕之間和三、四幕之間的兩次裂痕,使劇作失去了起承轉合的流暢感。再次,從舞台實踐來看,《日出》需要導演進行一定的藝術處理方可彌補其結構上的缺陷,否則,觀衆難以獲得“統一的印象”。

李澤昊 : 多重複雜的結構藝術——聽胡德才教授在西法大講曹禺

胡德才教授認為,優秀的劇本一般具有以下幾個特征:一、以一個完整的“故事”為主體要素;二、具有精巧的結構;三、浸漬于人性之中,是人的戲劇;四、高揚悲劇精神或喜劇精神;五、富于獨特的語言魅力;六、具有超越時空的價值。他通過對《雷雨》的肯定和對《日出》的批評,強調了戲劇結構的重要性。通過此次講座,我深刻體會到了戲劇經典的精髓。隻要以合适結構為骨架,不斷完善自己的作品,也許還會有其他欠缺,但至少能寫出一部過得去的劇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