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血战钢锯岭》说起:走近战场天使医护兵

作者:书香交大

战地天使|接近护理人员

医生

从《血战钢锯岭》说起:走近战场天使医护兵

在战争电影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个场景,一个美国士兵倒在地上受伤,第一次撕裂他的心脏和肺部时,他既不喊"妈妈"(母亲)也不喊"上帝"(上帝),而是医生(医护人员)!"卫生保健工作者扮演什么角色?"主要任务是什么?医生是士兵吗?战场上的医护人员也会杀敌吗?2016年,著名导演梅尔·吉布森执导了电影《血战:锯岭》,讲述了一位传奇的医护士兵戴斯蒙德·道斯的故事。今天,让我们按照电影情节,一起接近战场上的天使 - 医务人员。

相关书籍

从《血战钢锯岭》说起:走近战场天使医护兵

点击封面直接购买

《通过电影看医学》

作者:万辉 彭军

书号:978-7-313-25063-6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关于它:

本书基于医学的三大要素,选取20部经典医学主题电影,从疾病、患者和医生三个方面介绍电影背后的医学知识,分析电影所传递的医学人文情怀。

这本书可供电影爱好者用来学习和交流,也可以作为疾病医学知识的指南。从电影中学习医学知识,从医学中感受电影的艺术是有益的。

从《血战钢锯岭》说起:走近战场天使医护兵

(钻石道斯)

道斯是一个来自弗吉尼亚州小镇的年轻人。由于宗教信仰和家庭教育,道斯从小就发誓要"不拿枪,不杀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道斯报名参军,成为一名医护人员。由于他的特殊信仰,道斯在训练场上拒绝拿起枪,并被指控"拒绝服兵役"并被送往军事法庭。幸运的是,道斯得到了前第一次世界大战英雄父亲的帮助,在他被无罪释放后,他被派往冲绳,与数千名战友一起参加最危险的锯断山脊战役。当战友们暂时从锯断山脊撤退时,道斯独自一人,趁着黑夜独自救出了75名受伤的战友,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护送他们到电锯山脊下的安全地带。曾经被羞辱的"懦夫"瞬间成为军营里最鼓舞士气的英雄。最终,美军发动了第八次攻势,鼓舞士气的官兵接管了锯断。在信守诺言的同时,道斯帮助部队赢得了这场至关重要的战斗,并成为二战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士兵之一。

从《血战钢锯岭》说起:走近战场天使医护兵

(杜鲁门亲自向道斯颁发了一枚勋章)

从《血战钢锯岭》说起:走近战场天使医护兵

01 什么是护理人员?

护理人员,也称为救护员和卫生工作者,翻译医务人员,尸体,医生,战斗医务人员,受过医学训练的士兵,主要负责战场急救,创伤护理和受伤护送。在和平时期,医务警卫主要为军人、军人家属和一些平民提供医疗服务,有时在诊所和医院提供急救培训,而在战争年代,医务警卫按照30:1的配置(约30名官兵配备医护人员)与部队一起旅行。 确保机组的急救护航工作。那么,医务人员是我们经常谈论的军医吗?就美国军队卫生系统而言,医务警卫不等于军医,医护兵是"士兵",是士兵,军医是"军官",是军官,两种不同的身份类别。在电影中,道斯被称为"士兵多斯",他作为士兵的身份被揭示出来。在电影中,道斯在入伍前是一家国防工厂的正式工人,他对医学感兴趣,但从未接受过正规的医学教育(除了自学的解剖学手册)。入伍后,道斯先是通过各种军事训练,然后因为太平洋战争的紧急情况,经过简单的医疗训练后直接走向战场。结果,道斯的训练经验证明,他是一名通用的医务警卫,而不是受过大学教育的军医,他的主要任务是战场急救和受伤的护送人员。

从《血战钢锯岭》说起:走近战场天使医护兵

(图片:道斯,入伍前接受过训练)

02 医护人员是什么样的?

对许多人来说,医护人员的形象有点陌生。如果我们以卡通的形式描绘一个医护人员的肖像,我们通常需要以下三个元素:

一个是"N"字双蛇杖标志。双蛇杖源自希腊赫尔墨斯神话,是一种金色手杖,顶部有双蛇缠绕,顶部有一对翅膀。双蛇杖,又称"商务手杖",原本是财富的象征。1912年,美国陆军医学部率先将其作为自己的标志,此后双蛇杖逐渐成为许多医疗机构的标志。为了区分不同类型的部队,美军在双蛇杖上加了不同的字母,以代表不同类型的军事人员。例如,"D"代表牙医,"S"代表专科医生,"V"代表兽医,如果士兵戴着带有字母"N"的双蛇杖标志,则是护理人员。

第二个是红十字标志。与大多数国家的医务人员一样,除了左臂上的红十字臂章(伊斯兰国佩戴红新月袖标)外,头盔正面和侧面都有一个圆形的白底红十字标志。佩戴红十字标志的含义是区分医务人员和其他战斗人员,并保护他们在救援过程中不被击中。然而,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些国家并没有完全遵守上述协议,甚至专门针对医务人员进行战斗。例如,太平洋战场上的日本狙击手对美军有一个主要的把戏,瞄准红十字旗开火。因为杀死一名医护人员,无异于间接杀死更多受伤的士兵。这种做法导致许多医务人员停止佩戴任何可识别的标志。在影片中,道斯的战友们愤怒地责骂日军不遵守国际惯例,挑出医护人员开枪,甚至在有奖品后还打了中医卫兵,提醒他:"摘掉身上所有的红十字印,否认白色区域是靶心!"这是道斯匆忙摘下头盔和臂章的一个很好的证据。

从《血战钢锯岭》说起:走近战场天使医护兵

(图片:戴红十字标志的道斯)

第三个是两个救援套件和两个水壶。医护人员的工具包里有急救物品,如绷带、吗啡注射剂、碘、磺胺类粉末、止血绷带和血浆,而水壶中的水则用于为受伤者补充水分或冲洗重要器官。在影片中,一个受伤的男人误以为自己的眼睛被吹瞎了,被道斯狠狠地揍了一顿,没想到洗完后,他又能看到光明了!原来,伤员的眼睛里只是沾满了鲜血和污垢!可以看出,即使只是一个小水壶,战场也能起到灵丹妙药般的效果!影片预告片中的这个情节也从道斯本人那里得到了确认,谈起自己用水"治病"了眼睛受伤的故事,白发苍苍的道斯兴奋得像个孩子一样手脚舞。

03 医护人员的任务是什么?

医护人员的首要任务是战场急救,包括伤兵的分拣、现场救治和后方护航。虽然他们的工作似乎没有技术含量,自己的形象也不像手术台上的军医那样优雅,但在与死亡的斗争中,医护人员是官兵眼中的天使。

1. 关于伤兵的分拣

影片以残酷的战争场面开始:火药和燃烧武器数量众多,到处都是爆炸性伤口、烧伤和多处复合伤口。面对所有的死伤,医护人员只有3人,此时如何有序地进行救援?答案是"伤害分类",并根据不同的伤害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目前国际公认的伤害分类原则是START分类法(简单分类和快速治疗)。虽然该原则是在1983年确立的,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类似的分类原则,即优先考虑在大规模伤亡中花费最少时间和资源但生存机会最大的重伤人员的治疗。伤害分类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部队战斗力的实力,但实施起来并不容易,有时甚至与人性相冲突。在影片中,道斯不忍心放弃一个腿被炸断的士兵,把他放下来治疗,队友们责怪他没有处理分类原则,道斯坚持要把伤员送回野战医院,为此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从《血战钢锯岭》说起:走近战场天使医护兵

(图片:道斯,正在分拣受伤的士兵)

2. 关于现场治疗

在找到伤员后,医护人员首先检查他的生命体征,例如叫他的名字以查看他是否清醒,引导呼吸以确保气道保持开放,将手放在伤员左胸区域或用双指触摸颈部动脉以确定是否有心跳。如果伤者的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医护人员会迅速检查伤员,并采取简单的急救治疗,包括注射吗啡止痛药、清洗伤口、洒上磺胺类粉末、包扎止血等,最后安排担架兵被抬回去。如果四肢受伤,特别是下肢等出血部位,医护人员会用出血带将伤口上方的血管收紧,避免失血过多导致休克。这部电影向我们展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场上急救的过程和药物,最着名的是吗啡和血浆。

每当道斯治疗一个重伤的人时,他都会拿出一种药物,比如小牙膏吗啡,一种从鸦片中高度镇痛的化学物质。吗啡制剂是双头针,管子密封,当用来按针破口时,可以注射在皮肤下,几秒钟后吗啡的药物作用,伤者的疼痛可以迅速缓解。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吗啡的成瘾性,医务人员会在伤员的衣领上注射吗啡空瓶,让其他医护人员知道已经用过的吗啡剂量,以避免药物过量。

从《血战钢锯岭》说起:走近战场天使医护兵

(图片:道斯,他正在为他的战友注射吗啡)

除了吗啡,血浆是道斯包里的另一把法宝。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有1600万人参战,最终死亡人数接近40万,其中近30万人死于战斗。令人驚訝的是,沒有在地面上喪生的士兵的存活率遠遠超過預期。据统计,每100人受伤,就有96名士兵幸存下来。是什么拯救了这些士兵的生命?1943年6月,陆军外科医生诺曼·柯克(Norman Kirk)少将在向国会医学众议院发表的演讲中宣布:"血浆挽救了无数伤员的生命,如果不是血浆及时控制出血和休克,其中许多人在治疗前就会死亡。"这就是为什么等离子体被称为'最重要的救生员'。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一名士兵受了重伤,头部、胸部出血,意识有些冷漠,道斯迅速掏出一瓶淡黄色的液体给他输液,这种液体就是血浆。严重受伤后,人体失血过多,血压迅速下降,易诱发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严重并发症。此时最重要的急救是稳定血压,预防休克。由于战争条件的限制,战场输血非常困难。血浆是血细胞以外的血液成分,含有大量的水和蛋白质、脂质、无机盐、糖和氨基酸,具有维持血管压力和保证内部环境稳定的作用。1939年,美国"血库之父"查尔斯·德鲁(Charles Drew)发现血浆可以代替全血治疗休克、严重烧伤、低蛋白血症,此后血浆逐渐成为战场上抢救重伤员的救命武器。更何况,由于新型血浆难以保存和运输,德鲁发明了冻干等离子体保存方法,干等离子体无需冷藏即可长期保存,且便于长途运输,战场急救医务人员只需加水即可重建血浆液体。

3. 关于后方护航

虽然医护人员在战场上采取了各种急救措施,但并非一切,还需要确保伤员尽快到达安全区域,继续接受后续治疗。研究表明,在相同的急救条件下,越早进行系统治疗,对伤员的预后就越好。因此,为了快速移动伤员,医务人员通常负责现场调度或维修医疗车辆,以便所有伤员都能快速安全地撤离。这也是为什么电影中的队友们正在撤离,而道斯独自一人的原因之一。因为伤员的撤离已经是医护人员的责任。但道斯面对的不是普通的转移,而是昔日敌人不停地射击,在90度悬崖之后的艰难转移。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道斯设法运送了75名伤员,所以难怪他的战友们把他看作神一样的存在。事实上,无论是在野战医院还是在急救部门,官兵对医务人员都比较尊重和信任。如果遇到像道斯这样的战友,崇拜和信任的指数会翻倍,难怪总司令在发布第八次进攻的命令后,所有的官兵都要等道斯为他们祈祷,才对锯岭发动猛烈的攻击。在他们心中,现在的道斯早已蜕变为天使的象征,堪比"精神护身符"!

从《血战钢锯岭》说起:走近战场天使医护兵

(图片:道斯独自一人在战场上用绳索运送受伤的士兵)

从《血战钢锯岭》说起:走近战场天使医护兵

结束

从《血战钢锯岭》说起:走近战场天使医护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