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开创“现代中药+数字化”先河,天士力引领中医药产业迈进智能生产新时期

作者:每日经济新闻

视频加载中...

2002年8月,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一声锣响,标志着现代中药龙头企业天士力正式登上了资本市场的舞台。二十年磨一剑,天士力已经从一家营收初具规模的创新型企业,成长为国内现代中药产业体系的领先者。

一路走来,创新贯穿了天士力创立、发展、转型升级的始终,成为天士力的基因表达与动力之源。尤其是近年来,传统产业也开始了数字化转型进程,在此浪潮下,天士力以国际化为引领,突破中药传统生产模式,打造了世界领先的现代中药智能制造平台,持续助推中医药的标准化、国际化发展进程。

也正是得益于多年来的数字化革新,天士力成功把传统中药的语言转换为现代中药的数字化语言,创造了世界领先的高速滴丸生产线和中药数字化智能提取生产线,最终实现基于数据整合的产品全生命周期协同管理。

在谈到未来的发展方向时,天士力医药集团董事长闫凯境指出:“天士力坚持大健康发展方向不动摇,围绕重大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全生命周期需求,携手各方、共建共生,构建全球生命健康价值生态。”

弥补技术短板,变革中药传统生产模式实现降本增效

制药作为一个民生产业,其成本与随之受影响的价格都跟广大患者可谓息息相关。多年来,药材价格和人工成本都在上涨,如何让老百姓用上质高价廉的好药,是天士力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要降本增效,必须以技术为突破口,从根本上提升生产效率,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天士力开启了其智慧生产的探索之路。

由于中药滴丸独有的剂型特殊性,其在行业内乃至国际范围内一直没有性能成熟稳定、成套系列化的先进设备可用,因此,装备水平不足长久以来成为了制约滴丸生产制造的瓶颈问题。

然而中药生产的设备创新并非易事。化学药、生物药尚可直接使用国外已有的先进设备,但中药当中的滴丸剂型是一种固态的液体制剂,在高温下呈液态,在快速冷却技术下变成固态,比起片剂、胶囊等融化时间更短,起效更快,制作原理和工艺也大不相同。

面临压力,天士力自主研发关键装备,创造了具有高速射流高频振动滴制技术的第五代滴丸机,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该装备通过将高速振动和深冷技术结合,大大减少粘小丸、游离丸的产生,与在线检测技术过程控制系统的一体化实施解决了物料性质在线检测、工艺状态过程监控、设备性能实时控制等问题,使国际制药行业上最新大力倡导采用的在线检测技术得以在中药生产上应用,为中药国际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开创“现代中药+数字化”先河,天士力引领中医药产业迈进智能生产新时期

天士力自主创新研制的新一代高速滴丸机

目前滴丸剂型设备已升级到了新一代,进一步融合了磁振动技术,把原来生产中滴丸向下自然滴时的1个重力加速度,变成了超过4个重力加速度的高速滴制,将传统滴丸的生产速度提升至原来的25倍。

通过与各方的通力协作,天士力于2019年完成了新型滴丸数字化车间建设,实现了工艺流程信息化、生产过程智能化、物流仓储一体化和信息资源集成化。在复方丹参滴丸智能制造车间里,其制造装备、传感及检测部件、数据采集监控系统 、工艺控制模型库、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均互联互通,使得生产执行全过程可视,也大大提升了管理便捷性。

在全新生产模式下,单位综合成本降低 24.5%,劳动生产率提高 32%;主要产品产量方面,一台高速智能滴丸机就能将原来一个规模化生产车间每年 24 万件的产量提高到每年 32 万件。此外,天士力还科学运用能源管理体系,通过技术节能与管理节能,在“十三五”期间实现万元产值能耗下降 18.47%。

反映在财务指标上的则是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2022年中报显示,公司医药工业销售收入实现33.22亿元,同比增长3.92%;其中,现代中药持续增长,增幅为6.65%;生物药发展势头良好,增幅为8.97%。

压力中破局,创立以“质量数字化”为核心的智慧化生产体系

一直以来,中医药走向国际的道路异常艰难,其质量的可控性和标准化也是面临的重要挑战。

因中药生产的产业链较长,产业结构复杂,该如何保证来自不同种植户、不同收割时间的药材经过复杂的生产过程仍然能保证质量一致性?中药是多组分物质体系,需控制的化学组分及物理属性指标间具有协同关系,制造过程中工艺单元间具有交互作用,且过程变量维数高、变量间通常具有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及相关关系,中药质量表征及批次间一致性控制是制约中药制造升级的关键技术瓶颈。而过往制药企业的品控策略一直以固化工艺参数为主,缺乏有效的过程检测工具和灵活的过程控制方法,最终的产品质量只能依赖于检验,又该如何把控不同生产批次间的质量一致性?

搭建现代中药质量数字化的智能制造体系,正是天士力为这一棘手问题开出的一剂良方。

天士力将中药先进制造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相融合,形成一套以“质量数字化”为核心技术特征的中药制药质量控制方法。首先,通过对滴丸质量进行数字化解析与表征,形成对制造过程数字化指标的检测与控制目标。其次,针对制造过程,通过突破性的智能传感与检测、实时数据采集与可视化、生产大数据分析与建模等关键技术,建立一套融合机理模型与生产大数据模型的过程监控方法,实现质量的数字化表征、控制与优化,有效保障工艺性能和质量批次间的一致性。最后,采用综合高分辨率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及透射电镜(TEM、 SEM)、化学成像(CI)等现代分析表征技术,通过观察和研究滴丸的微观物理结构、化学成分分布以及固体分散度特征,确保其化学组份稳定、疗效均一的质量。

从一开始的单一成分,到后来的指纹图谱21种成分,发展为现在用数字化技术在一条生产线里面有2100个质量控制点。一批药品生产下来,得到的大数据将近20万条,一年将近2.1亿条。把这些数据进行精准把控和分析,产品的质量也随之得到了精准的控制。

此外,MES 系统的上线实现了系统自动生产计划排程,工艺质量数据可实时在线收集、分析,滴丸丸重可在线检验,减少等待时间。由此,产品工艺流程在全自动高速滴丸生产线支持下实现连续化生产。

天士力还运用 ERP 系统制定周期性的生产计划,制定每批次的订单并下达生产指令。根据产品工艺要求在 ERP 系统中建立对应的工艺流程,从而实现程序化的管理模式,质量部门可通过 SAP 系统对生产全过程进行控制。

开创“现代中药+数字化”先河,天士力引领中医药产业迈进智能生产新时期

天士力现代中药数字化提取中心

天士力医药集团常务副总经理蔡金勇表示:“要做到复方中药生产过程的全程质量控制,此前曾被看作是‘天方夜谭’。”但天士力却将不可能化作了可能,秉持着对质量的极致追求,按照严格的药品生产标准,公司研发团队设计并研制出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实现了中药生产对活性物质的在线监测和量化控制,创造了中药生产的“传奇”。

通过多年来的全产业链升级换代、技术革新,天士力率先实现了从中药研发(GLP)、种植(GAP)、提取(GEP)、生产(GMP)到销售(GSP)的全产业链标准化,创造了世界领先的高速滴丸生产线和中药数字化智能提取生产线,建立了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现代中药产业体系。如今的天士力,大到战略管理,小到一线车间管理,甚至对药材种植基地的管理,都可通过大数据进行集成,极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

数字化转型的成果亦是相当丰硕,以天士力的现代中药业务为例,其中复方丹参滴丸、养血清脑(颗粒、丸)、芪参益气滴丸三大基药产品发展良好。尤其是天士力的核心产品复方丹参滴丸,2021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超过32亿元,成为极其畅销的独家中成药。米内网最新数据显示,2022上半年该产品拿下了15亿元的销售成绩,继续排在首位。

雄关漫道真如铁,经过十几度春秋基于数字化转型的智慧生产,天士力已然在现代中药国际化实践中开辟出一条以标准化为基石、国际化为引领、数字化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路径。展望未来,天士力将继续把握时代脉搏,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引领行业新业态变革,为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辉煌蓝图尽献力量。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信息披露内容以公司公告为准。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