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做难而正确的事,不被看好的研究为何被“最强大脑”反复提及?

作者:文汇网
做难而正确的事,不被看好的研究为何被“最强大脑”反复提及?

“论坛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是一场名副其实的盛会。”在昨天举行的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开幕式上,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WLA)主席、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杰·科恩伯格如是评价顶科论坛的意义和价值。

如果说科学是凝结人类文明智慧的灯塔,那么顶尖科学家无疑是“塔尖上的瞭望者”。2018年,上海向世界顶尖科学家张开双臂,向全球发出开放创新邀请函:一批承载着这个星球最高智慧的“灯塔瞭望者”带着推动基础科学、倡导国际合作、扶持青年成长的三大使命,汇聚于上海这座创新之城,碰撞思想、激扬智慧,宣誓“科学的重要性”。

如今,这场年度科学盛会的溢出效应不断显现,也见证着上海融合全球智慧、汇聚天下英才的吸引力。“上届论坛有幸邀请到了70位诺奖得主及顶尖科学奖项得主,未来这个数字将不止于此。”连续五年来沪的科恩伯格对于论坛的吸引力信心满满。

做难而正确的事,不被看好的研究为何被“最强大脑”反复提及?

迈克尔·I·乔丹

在专程来沪领奖的首届顶科协智能科学或数学奖获得者、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迈克尔·I·乔丹看来,“三大使命”与他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愿景惊人地一致。他盛赞中国如此精准地把握到了时代脉搏,“这一前瞻性布局足以照见当下,照亮未来”。

基础研究是一切的基础和开端

“如果基础科学无人问津,想要建设应用科学,就好像在建筑工地的地基上偷工减料,妄想着用省下来的钱把建筑物堆得更高,其实整座大厦的坍塌只是时间问题。”科恩伯格指出,从科学中获利的冲动固然存在,但人们不能忘记,基础科学是一切的基础、一切的开端。今年首度在沪颁发的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正是怀着推动基础研究的初衷而创设,以鼓励更多人在科学领域做更多“难而正确”的事。

在昨天的开幕式主旨演讲中,基础研究的重要性被“最强大脑”们反复提及。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耶鲁大学教授詹姆斯·罗斯曼分享了一个百年基础研究“马拉松”最终挽救了亿万患者生命的故事。他告诉人们,基础研究很大程度上不具有可预测性,必须要有耐心,给予基础研究长期支持。

做难而正确的事,不被看好的研究为何被“最强大脑”反复提及?

迪尔克·格尔利希

好奇心驱动的研究究竟有多重要?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安德烈·盖姆说:“好奇心驱动的研究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没有这些研究,人类或许仍是一群坐在香蕉树上的猩猩。”25年前,这位“石墨烯之父”在厨房里搞科研,为的是研究如何去除自来水中的水垢,后来他发明了磁除垢仪。

如今,基础研究走向应用研究无需花费百年光阴,不仅如此,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还在加速融合。罗斯曼表示:“我们无法预知基础研究会带来哪些成果,但能肯定的是,未来的颠覆性创新一定来源于今天的基础研究。”

“科学的治愈力”关键在于国际合作

眼下,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粮食安全、传染病防治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2017年图灵奖得主约翰·轩尼诗表示,科学让曾经的“不可能”变成“可能”,未来,科学也将在人类应对危机中扮演关键作用。他说,今年顶科论坛的主题“科学向新 共创未来”向我们指明了“科学的治愈力”,而科学能否成功应对挑战,关键在于国际合作。

今年,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跨越12个时区的60位顶尖科学家以线上或线下形式出席论坛,其中包含27位诺奖得主。同时,这也是疫情以来线下参会嘉宾最多的一届顶科论坛,足见论坛的号召力和吸引力。

开幕式上,美、德两国科学家专程来沪受颁首届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正是一幅国际科技合作交流的生动画面。乔丹坦言,计算机科学和数学在诺贝尔奖中“消失”了近百年,计算机的历史虽不足百年,但已经对人类产生了巨大影响。他非常高兴地看到,创设于上海的顶科论坛能关注到这个领域,并为此设立国际科学大奖,激励更多人投身于此。

乔丹与中国科学界已有20多年的交往,他近期发表于英国《自然》杂志上的论文就是与清华大学合作的成果。他坚信,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必须国际合作,才能走向繁荣,实现愿景。

本届论坛开幕式上,WLA国际联合实验室宣布在沪启动。三位诺奖得主成为该实验室的首批“基石科学家”,将重点围绕生命起源最底层最核心的基因调控研究、揭示生命活动规律的细胞生物学研究,以及点击化学等三个领域开展前沿研究。

科学的传承与创新相伴而生

事实上,从顶科论坛中受益的不仅是科学家。科恩伯格透露,去年有数百万人以线上方式参与盛会,或许一位上海高中生的笔记本中就“收藏”了多位诺奖级科学家的亲笔签名。他表示,光靠科学家来应对疾病、全球变暖等挑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科普传达科学的声音、传播科学知识。顶科论坛向科学界和非科学人士传递参与科学带来的喜悦,也进一步捍卫了科学的使命。

“顶科效应”不止步于此,论坛正致力于变得“可带走”。昨天的开幕式上,顶科协与上海中学、北京人大附中、深圳中学等13所中学共同发起的WLA世界顶尖中学联盟宣布成立。联盟将充分发挥WLA顶尖科学家资源优势,面向广大青少年,持续开展以“顶尖科学家进校园”为代表的丰富多彩的科学普及活动。

中科院院士杨卫表示,这一举措具有极强的示范引领作用,既可昭示学科发展新方向,也为青年人才成长树立了灯塔。一批批年轻的科学家跟随着导师和前辈的脚步,不断实现新跨越,科学的传承与创新相伴而生,有力推动人类科学事业蓬勃发展。

作者:沈湫莎 许琦敏

编辑:沈湫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