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做難而正确的事,不被看好的研究為何被“最強大腦”反複提及?

作者:文彙網
做難而正确的事,不被看好的研究為何被“最強大腦”反複提及?

“論壇提供了一個不可多得的機會,是一場名副其實的盛會。”在昨天舉行的第五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式上,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如是評價頂科論壇的意義和價值。

如果說科學是凝結人類文明智慧的燈塔,那麼頂尖科學家無疑是“塔尖上的瞭望者”。2018年,上海向世界頂尖科學家張開雙臂,向全球發出開放創新邀請函:一批承載着這個星球最高智慧的“燈塔瞭望者”帶着推動基礎科學、倡導國際合作、扶持青年成長的三大使命,彙聚于上海這座創新之城,碰撞思想、激揚智慧,宣誓“科學的重要性”。

如今,這場年度科學盛會的溢出效應不斷顯現,也見證着上海融合全球智慧、彙聚天下英才的吸引力。“上屆論壇有幸邀請到了70位諾獎得主及頂尖科學獎項得主,未來這個數字将不止于此。”連續五年來滬的科恩伯格對于論壇的吸引力信心滿滿。

做難而正确的事,不被看好的研究為何被“最強大腦”反複提及?

邁克爾·I·喬丹

在專程來滬領獎的首屆頂科協智能科學或數學獎獲得者、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邁克爾·I·喬丹看來,“三大使命”與他在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領域的願景驚人地一緻。他盛贊中國如此精準地把握到了時代脈搏,“這一前瞻性布局足以照見當下,照亮未來”。

基礎研究是一切的基礎和開端

“如果基礎科學無人問津,想要建設應用科學,就好像在建築工地的地基上偷工減料,妄想着用省下來的錢把建築物堆得更高,其實整座大廈的坍塌隻是時間問題。”科恩伯格指出,從科學中獲利的沖動固然存在,但人們不能忘記,基礎科學是一切的基礎、一切的開端。今年首度在滬頒發的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獎正是懷着推動基礎研究的初衷而創設,以鼓勵更多人在科學領域做更多“難而正确”的事。

在昨天的開幕式主旨演講中,基礎研究的重要性被“最強大腦”們反複提及。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耶魯大學教授詹姆斯·羅斯曼分享了一個百年基礎研究“馬拉松”最終挽救了億萬患者生命的故事。他告訴人們,基礎研究很大程度上不具有可預測性,必須要有耐心,給予基礎研究長期支援。

做難而正确的事,不被看好的研究為何被“最強大腦”反複提及?

迪爾克·格爾利希

好奇心驅動的研究究竟有多重要?2010年諾貝爾實體學獎得主、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教授安德烈·蓋姆說:“好奇心驅動的研究是人類進步的動力,沒有這些研究,人類或許仍是一群坐在香蕉樹上的猩猩。”25年前,這位“石墨烯之父”在廚房裡搞科研,為的是研究如何去除自來水中的水垢,後來他發明了磁除垢儀。

如今,基礎研究走向應用研究無需花費百年光陰,不僅如此,基礎研究與前沿技術還在加速融合。羅斯曼表示:“我們無法預知基礎研究會帶來哪些成果,但能肯定的是,未來的颠覆性創新一定來源于今天的基礎研究。”

“科學的治愈力”關鍵在于國際合作

眼下,氣候變化、能源危機、糧食安全、傳染病防治已經成為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2017年圖靈獎得主約翰·軒尼詩表示,科學讓曾經的“不可能”變成“可能”,未來,科學也将在人類應對危機中扮演關鍵作用。他說,今年頂科論壇的主題“科學向新 共創未來”向我們指明了“科學的治愈力”,而科學能否成功應對挑戰,關鍵在于國際合作。

今年,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跨越12個時區的60位頂尖科學家以線上或線下形式出席論壇,其中包含27位諾獎得主。同時,這也是疫情以來線下參會嘉賓最多的一屆頂科論壇,足見論壇的号召力和吸引力。

開幕式上,美、德兩國科學家專程來滬受頒首屆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獎,正是一幅國際科技合作交流的生動畫面。喬丹坦言,計算機科學和數學在諾貝爾獎中“消失”了近百年,計算機的曆史雖不足百年,但已經對人類産生了巨大影響。他非常高興地看到,創設于上海的頂科論壇能關注到這個領域,并為此設立國際科學大獎,激勵更多人投身于此。

喬丹與中國科學界已有20多年的交往,他近期發表于英國《自然》雜志上的論文就是與清華大學合作的成果。他堅信,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必須國際合作,才能走向繁榮,實作願景。

本屆論壇開幕式上,WLA國際聯合實驗室宣布在滬啟動。三位諾獎得主成為該實驗室的首批“基石科學家”,将重點圍繞生命起源最底層最核心的基因調控研究、揭示生命活動規律的細胞生物學研究,以及點選化學等三個領域開展前沿研究。

科學的傳承與創新相伴而生

事實上,從頂科論壇中受益的不僅是科學家。科恩伯格透露,去年有數百萬人以線上方式參與盛會,或許一位上海高中生的筆記本中就“收藏”了多位諾獎級科學家的親筆簽名。他表示,光靠科學家來應對疾病、全球變暖等挑戰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通過科普傳達科學的聲音、傳播科學知識。頂科論壇向科學界和非科學人士傳遞參與科學帶來的喜悅,也進一步捍衛了科學的使命。

“頂科效應”不止步于此,論壇正緻力于變得“可帶走”。昨天的開幕式上,頂科協與上海中學、北京人大附中、深圳中學等13所中學共同發起的WLA世界頂尖中學聯盟宣布成立。聯盟将充分發揮WLA頂尖科學家資源優勢,面向廣大青少年,持續開展以“頂尖科學家進校園”為代表的豐富多彩的科學普及活動。

中科院院士楊衛表示,這一舉措具有極強的示範引領作用,既可昭示學科發展新方向,也為青年人才成長樹立了燈塔。一批批年輕的科學家跟随着導師和前輩的腳步,不斷實作新跨越,科學的傳承與創新相伴而生,有力推動人類科學事業蓬勃發展。

作者:沈湫莎 許琦敏

編輯:沈湫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