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励志版还是反腐版?“耳钉”副局长事件的两个可能走向

作者:刻度说

美女副局长李少莉事件,理论上有两个版本的发展走向:一是励志版,没有出色的学历,完全凭借自己的勤勉努力,走到今天,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验证了“学历不代表能力”这句话不是鸡汤空话,而是确有其事,稍微一拔高就能成为“你努力你也行”的正能量标杆。另一个走向是“反腐倡廉”版,群众的眼睛始终雪亮,大家把各种不显眼的细节串联起来,形成颇有价值的“证据链”,再经过有关部门介入,最终抽丝剥茧,水落石出,妥妥“反腐一直在路上”的主旋律。

励志版还是反腐版?“耳钉”副局长事件的两个可能走向

至于最终会呈现哪一种版本,要看最终调查的结果。如果是好人好官,千万别冤枉,谁说好官就不该注意仪表,穿着体面,该还的清白一定要大张旗鼓的还;如果真有问题,那也绝不能姑息,更不要怕扒出萝卜带出泥。

现在广大网友诟病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成长履历,16岁参加工作(网友发现其公开的出生年龄也不一致,有1966年,1968年两个版本),从纺织工做起,后来不知道是怎么样的因缘际会,上了中医学徒班和中医大专,接着又读了电视大学法学专业。先不谈她的职场,单从这位副局长的学历之路来看,也确实有点“光怪陆离”,哪都不挨哪,至少从现在的眼光看是这样。但在她们成长的那个年代,这样的经历算不算“怪”,就见仁见智了,谁也不能打包票说绝对合理,或者绝对不合理。在正式结论出来之前,这就是“薛定谔的学历”,看你愿意相信啥。

励志版还是反腐版?“耳钉”副局长事件的两个可能走向

另一个就是大众对她一身名牌行头的质疑,这背后反映的其实是经济问题,理论上说这事比她的学习成长经历,更“客观”更容易查。名牌是不是高仿?收入状况是不是清楚?消费是不是匹配,这笔账算起来应该不难。当然,这都是“理论”上的说法,现实中会不会这么顺畅,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其实这两个质疑的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导火索,那就是李副局长业务能力表现得确实太拉胯了些。用手指点字,一字一句的发言方式,绝不是某些人所说的“年纪大了,眼神不好”这样的理由就能解释的,比她年纪大的领导干部发言得多了,都像她这个样子吗?这种业务表现至少反映了两个问题:要么李副局长事先没好好做功课,要么就是李副局长的工作能力确实有问题(作为副局长,大会发言不是手拿把掐的事吗,应该是这种表现吗?);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很难说得过去。

励志版还是反腐版?“耳钉”副局长事件的两个可能走向

如果是事先没做足功课,大家肯定会想,这位打扮精致的发言人,是不是把时间精力用错地方了,是不是把看稿子的时间都用在捯饬发型,搭配首饰上了?

如果是业务能力不行,大家也会有疑问,这种能力,是怎么支撑她坐到现在这个位子上的?会很自然地翻一翻她的履历,进而发现诸多貌似不太合理的“漏洞”。

这事发酵至今,并不能怪网友,也并非大众不愿看到“精致体面”的官员。很多人都还记得前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做发言人时的情景。虽然焦副局长每次发布会也都穿着讲究,但她的业务能力摆在那里,思路清晰,逻辑严谨,很多都是脱稿作答,每次出场都能得到很多网友的好评,大家并没有对她多说过什么。

励志版还是反腐版?“耳钉”副局长事件的两个可能走向
励志版还是反腐版?“耳钉”副局长事件的两个可能走向
励志版还是反腐版?“耳钉”副局长事件的两个可能走向

所以,差距的核心还是业务能力,只是业务能力的缺失和“不配位”是哪个环节造成的,是学历履历有水分,造成的“先天不足”;还是后面任上出了问题,不钻研业务、搞别的不该搞的去了?还是另有其他原因,这是需要厘清的,也是大众渴望知道的。相信后面一定会有一个权威、清晰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