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和平区:谱写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示范区新篇章

作者:和平发布

眺望新征程奋发新起点、秉承新担当施展新作为,和平区将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确立的奋斗目标和作出的战略部署,立足区域实际,聚力“六大行动”,努力在新经济发展上作示范、在高水平城市管理和高品质城市生活上作示范、在老街复兴上作示范、在国家中心城市开放高地上作示范,在推动思想解放上实现突破、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实现突破、在调整产业结构上实现突破、在实施创新驱动上实现突破、在城市功能品质上实现突破、在统筹发展安全上实现突破,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示范区,力争三年内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城区50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和平新篇章。

和平区:谱写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示范区新篇章
和平区:谱写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示范区新篇章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进。

眺望新征程奋发新起点、秉承新担当施展新作为,和平区将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确立的奋斗目标和作出的战略部署,立足区域实际,聚力“六大行动”,努力在新经济发展上作示范、在高水平城市管理和高品质城市生活上作示范、在老街复兴上作示范、在国家中心城市开放高地上作示范,在推动思想解放上实现突破、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实现突破、在调整产业结构上实现突破、在实施创新驱动上实现突破、在城市功能品质上实现突破、在统筹发展安全上实现突破,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示范区,力争三年内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城区50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和平新篇章。

和平区:谱写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示范区新篇章

构建新发展格局

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突出创新引领

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和平作答】从3个方面采取15项具体举措,开展创新引领行动。

发展新技术。出台扶持政策,吸引和支持新技术落地发展。健全“人才+项目+基地”机制,以“带土移植”方式一体引进项目、团队和技术,特别是重点高校院所的院士团队和技术创新领域的头部企业,不断提高技术研发和产业链配套能力。优化政务服务,强化新技术项目的用地、资金等要素保障。

发展新生态。完善科创政策体系。优化三好街、长白岛、和平湾带式科创空间布局。健全企业创新主体梯次培育体系。完善“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机制。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中试熟化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打造青年友好型街区,配套人才公寓,建设人才成长型城区。

发展新经济。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创新平台,集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做强创新型经济。壮大品牌、首店、夜间、楼宇四种经济,做强服务型经济。构建电商直播产业基地、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做强流量型经济。构建“枢纽+开放”通道体系,打造高层次开放平台,做强开放型经济。吸引各类总部企业来和平发展,引导本土总部企业拓展域外分支机构,集中力量打造总部楼宇,做强总部型经济。

和平区:谱写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示范区新篇章

抢抓项目建设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和平作答】从3个方面采取10项具体举措,开展抢抓项目建设行动。

和平区:谱写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示范区新篇章

做实做优“谋立推建”。

构建“3+2+1”项目服务体系,打造“和您办”等项目服务品牌。优化“惠帮企”“首席服务官”等机制,提速提质提效项目建设,每年超额完成市重点项目开复工任务。

精准有效招商引资。聚焦“新字号”“五型经济”和“4+1”主导产业,强化“四链”思维,完善招商目录和产业图谱,每年策划发布一批机会场景。加强“走出去、请进来”招商,落实RCEP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招引国内外210个500强、141个新经济、23个央企、24个瞪羚和独角兽等项目,力争亿元以上项目签约500个、落地300个。完善“6+5+N”招商体系,用好全员招商奖励政策,实行项目引荐人制度。

提标建设营商环境。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职能转变,打造办事方便、监管到位的政务环境。强化依法行政,健全信用体系,打造公平公正、健全成熟的法治环境。完善资源配套,降低运营成本,打造集聚充分、配置高效的要素环境。提升城区品质,涵养人文特质,打造生态宜居、温馨包容的社会环境。

和平区:谱写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示范区新篇章

和平区推出“党建引领 邻里守望 合和共治”综合指挥应用平台。

推动产业现代化升级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和平作答】从5个方面采取16项具体举措,开展推动产业升级行动。

提升商贸产业。采取造节、造会等手段,推动“五大商圈”会展、夜间、流量经济协调发展。引导传统零售企业向高端零售品牌企业转型,引育优质直播电商项目20个。改造提升重点街区,打造夜经济特色街区。

提升科技产业。重点构建3个科创组团,推动科技企业园区化承载、链条化配套、集群化发展。引育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业态,建成数字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依托华为VR云创新中心、东北大学等多元主体,构建元宇宙产业生态。

提升文化产业。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入库培养计划,培育规上文化企业超过130家。引育亿元以上文化产业项目30个以上。建成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35个。

提升金融产业。引进市级百亿投资基金和科技金融融合项目,加快辽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推动金融助企服务,每年举办融资对接活动100场以上。出台一揽子政策,加快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建设。

提升大健康产业。推进区域共享医疗中心等项目建设,在和平湾打造国际生命健康产业园。搭建“医产学研”创新平台,集聚一批医疗市场主体。推动医药企业集群化发展,打造“沈阳南六”特色品牌。深化对韩合作,构建医美产业生态圈。

沈阳市和平区在党的全面领导下,聚焦沈阳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一枢纽、四中心”和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的任务目标,主动融入发展大局,全速全力打造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国际化消费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区域性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区、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核心引领区。

品质、人文、智慧、活力,和平区已发展成为东北地区综合实力最强城区之一。先后获评全国百强主城区第55位、中国幸福百强区第57位、赛迪全国创新百强区第51位、中国夜经济繁荣百佳县市第48位、第四批全国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首破10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固定资产投资亩均全市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亩均全市第二,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对标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20)》,在全国GDP700亿元以上的主城区中,和平区综合实力位居第55位,18项指标中有12项排名全国前50以内,其中——

和平区:谱写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示范区新篇章
和平区:谱写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示范区新篇章

口袋公园成为和平区居民的幸福乐园。

厚植民生福祉

打造高品质生活示范区

加速推进城市更新 让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和平作答】从4个方面采取15项具体举措,实施产业振兴、民生保障、生态优化、人文魅力彰显、韧性智慧支撑五大行动,加速推进城市更新。

太原街片区。实施社会民生保障行动,完成“323”核心片区改造任务。实施产业经济振兴行动,改造低效用地、用房16处。实施人文魅力彰显行动,改造历史建筑48处。实施绿色生态优化行动,建成31个口袋公园。实施韧性智慧支撑行动,做精智慧城市提升工程。

老北市片区。实施文化活化、IP孵化、产业培育三轮驱动,发展沉浸式业态。推进老北市文化园改造升级,植入特色文化元素。重塑街区商业空间,引进自营“首店”。

西塔片区。实施韩百商场、博曼大厦等节点改造提升工程。设置共享车位、建设停车楼、改建地下车库,新增停车位700个。对商业核心区段进行主题限定,植入餐饮美食、民俗体验等特色业态。

三好街片区。实施南运河滨水公园和7个片区改造提升工程。打造彩塔街青年艺术体验街区。建设系列青年友好街路和人才型高地。布局“青年之家”。

增进民生福祉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和平作答】从4个方面采取14项具体举措,开展厚植群众福祉行动。

推进舒心就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每年向社会输送就业岗位2.6万个,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5%以上,困难家庭毕业生100%就业。建设优质人力资源市场,打造一批“舒心就业”社区,建成15分钟就业服务圈。

推进幸福教育。创新集团化办学模式,提升和平湾等4个区块教育质量。实施学生综合素养提升行动,加强思政一体化建设。深化“双培养”工程,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构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5所智慧教育示范学校。

推进健康和平。开展全民共建共享健康行动。构建覆盖全体居民、全生命周期的慢病防控、妇幼保健和卫生监督服务体系。健全医疗服务、传染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保障体系。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

推进品质养老。做实“守护夕阳、温情探访”专项行动。建成40个示范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0个品质养老示范社区,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成30个老年餐桌、1000张家庭养老床位。推动紧急救援网络服务全覆盖。

和平区:谱写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示范区新篇章

和平区秋季项目集中开工现场。

提升治理 能级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和平作答】从3个方面采取11项具体举措,开展提升治理能级行动。

强基础。健全常态化创城创卫工作体系。加强对“五工程一管理”的监督检查,提高450个老旧小区改造、253条背街小巷提升等工程质量。开展“六化”行动,建成300个口袋公园、300条良好示范路。

深治理。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抓好安全生产、信访稳定、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金融风险防控、社会治安等风险防范工作。打造“两邻”社区。推动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社区(村)建成率分别达到90%、95%、80%以上。

优生态。深化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化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实施“铺满绿”工程。推动全区清洁取暖率达100%。在和平湾实施绿色建筑、近零排放等示范工程,推进海绵城市试点、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

推动“党建引领邻里守望合和共治”基层治理模式走深走实

10月24日,和平区主要负责人表示,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推动“党建引领邻里守望合和共治”基层治理模式走深走实,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近年来,和平区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网格化治理为手段、共建共治共享为理念、群众需求为导向、力量下沉为保障、智慧平台为支撑,深入践行“两邻”理念,打造“党建引领、邻里守望、合和共治”基层治理模式。通过升级软硬件,街道、社区数据高度共享,“党建引领邻里守望合和共治”综合指挥应用平台已实现全区党建、经济、营商、民生、社会治理五大板块整合,民意实时上传,民生诉求动态闭环管理,基层治理一口式受理、一揽子解决、一站式服务。

党建引领,激发基层治理内生动力。建立“区委+街道党工委+社区(村)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六级主体联动机制,筑牢凝聚党心民心、有效服务群众的坚实阵地,全面叫响“党派我来的”。

邻里守望,建设和谐幸福家园。聚焦“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深入开展“四零”社区建设。积极搭建社区文化场景、扩容社区文化内涵,打造内核丰富、特色鲜明的社区文化生态体系,推进文化亲邻。同时,“三长五员”专班实现所有小区楼院全覆盖,组建10支区级志愿服务队、70支街道志愿服务队、478支社区志愿服务队,推进社会助邻。

合和共治,深化社会全域治理体系。以“合心、合议、合力、合手”推进基层治理由“碎片化”向“系统化”转变,以“共谋、共建、共治、共享”推进基层治理向打造多元一体、协同管理的基层治理共同体转变,以“自治、法治、德治、慧治”推进基层治理向全过程、全要素、全场景及全民参与的常态化治理模式转变。

锻造长板补齐短板和平区重点提升5大指数

和平区:谱写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示范区新篇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