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赋
文/刘忠全
蒹葭,俗称芦苇,又名芦荻。其繁殖力极强,它偏爱溪旁池畔,尤喜沼泽泥塘。春时,嫩芽玉琢;盛夏,碧色如帐。其壮丽在深秋,其穗如拂,洁白如霜,在微风的吹拂下,此起彼伏,观之,令人心驰神往。
在我的故乡,有一条通往我祖母娘家吴亭凯塆的路旁,有一口池塘,在我离乡近四十年里,原来洁如明镜的水中,不知何时挤滿了密密麻麻的芦苇秧,每到秋时探看,便见其万杆如荼,蔚为壮观。
说起这口池塘,它是我儿时的伤心地,亦是我现今的哀思场。因为,我逝去的二胞兄,曾在这里溺亡。他学名刘忠武,乳名崇新,当时他年不满十周岁,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因拾谷穂口渴下塘喝水不慎滑入水中不起而亡。当时我年龄甚小,只模糊的记得打捞他遗体及悼念他的情形,塘水中摆放着无数的纸船,是以寄托着祖母及父母的哀思,以超度他那永远童贞而不朽的灵魂。
怀着这份虔诚,在我离乡的日子里,只要我回乡,无论春夏秋冬,亦无论刮风下雨,我都要到这口池塘旁祭奠凭吊,惟有如此,才能寄托着我心中无限的哀思,用无声的泪,去感恩他对幼小时的我的潜心呵护,甚至用他仅有的知识,教我学文化。
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那口载着我儿时不幸记忆的池塘犹在。如上所述,所不同的是,昔日水光潋滟的池塘上,长满着如火如荼的芦苇,并在秋时,展示着它那洁白的蒹葭!这是我二胞兄不死的灵魂,是他站在白云之上,以藏族同胞的礼仪,献给他的亲人,也包括我这个曾是他的小随从的“哈达”!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所谓伊人”,不就是我逝去的二胞兄么?不,他永没有离去!他用他的童贞,年复一年的化作这满池塘的蒹葭,并借此对曾经生于斯养于斯这方山水的报答!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是以为赋。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