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知名时尚品牌Calvin Klein在纽约街头竖起了一块巨大的广告牌,广告中一位黑人大码模特的性感面孔,与平时CK性感英俊的男性美女截然不同。广告一出来,网上也掀起了一股讨论浪潮。
有好人会把这个广告和平时的CK美容广告放在一起,相当一种"时代变了"的两种造型。
网友制作的比较图|trey_forde/推特
究竟什么是"美"?对于一个看起来并不"漂亮"的大模特来说,出现在广告中意味着什么?美应该有标准吗?
我们的"审美"是一种进化本能吗?
有人认为"不舒服"不美,不科学。人们似乎对丑陋有一种天生的厌恶;对英俊男女的爱似乎刻在骨子里,能激起本能的"快感"。这样看来,美似乎是一种可以通过生理学和进化来探索的"科学";
但事实上,美比快乐复杂得多。这其实和探索艺术创作是否应该有公式是一样的。有一些公式定理可以部分解释它,但美和艺术的"体验"本质上是主观的。所谓"客观标准",就是对无数主观经验的加权计算,即使在已有理论的动物身上也很难解释清楚。

著名鸟类学家理查德·普鲁姆(Richard Prum)在《美的进化》(Evolution of Beauty)一书中解释说,许多鸟类的炫耀性并不完全是由生存选择来解释的。有人假设笨重的尾羽和华丽的皇冠,如雄性孔雀,是它们健康的标志,更受雌性的欢迎。但后来科学家发现,这些鸟类的炫耀性特征,往往与它们的行为有关,主要用于求偶活动,如红顶娇小与太空舞步求偶,梅花翅膀娇小用翅膀唱歌,天堂鸟"开屏"等。这些求爱活动与环境的进化优势无关。
在相似的环境中,两只相似的鸟也可能有非常不同的求偶和炫耀策略。最可能的解释是,地理上分开的不同群体在相互作用中随机发展出不同的偏好,这些偏好在配偶的选择中不断被放大。
美的体验是一种|无法与环境,社会和文化像素分开
换句话说,是女性"快乐"。一方面,这种意愿是随机的、主观的,另一方面反映了群体乃至社会的力量——鸟儿们都在一个"社会"中,不断相互学习,"提炼"自己的行为,并不完全是天生的恩赐。如果稍微多一点的女性碰巧有相似的偏好(比如红色的尾羽),那么这种偏好就会演变成群体的"标准",然后这些偏好就会慢慢地被男性"采用",并以性选择性的方式治愈。
鸟类确实如此,更不用说人类了。美的体验离不开环境、社会、文化。我们的"客观标准"一时,没有办法从进化的根源来说话。目前,关于美的理论大多是"假说",有的解释力强,有的解释力弱。
看脸,看身体,其实很随意
我们认为一张脸"美丽",可能有很多原因,但美的很大一部分其实来自于"舒适"。"平均脸假说"假设人们在大脑中"计算"他们看到的脸的平均值,这是最"习惯"和"舒适",因此也是最美丽的。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欧亚混血儿在中国比在西方更受欢迎,部分原因是中国人对西方媒体有很强的影响力,我们的印象是西方人的印象是,"平均"的混血人脸会让我们看起来不错。另一方面,西方人对东亚面孔的了解要少得多,混血儿也不太可能吃东西。对于黑人来说,东亚的第一印象大多其实是"奇怪"的,所以或多或少会有点抗拒。那些被认为是"黑人美女"或"黑人英俊"的人实际上有点白人或混血儿。
被西方人认为是"典型的东方美女"的刘玉玲|weimeicun.com
但话又说回来,西方人觉得,"典型"的东方美女,比如刘玉玲,挑战了"一般面孔"假说,这是文化想象的产物。西方主流媒体特别喜欢所谓的"异域面孔",这符合"想象中的东方面孔"的概括,甚至是高颧骨和细长眼睛等刻板印象,将她与其他白人女性区分开来。
对于身体的审美来说,它更不稳定。有一种假说,0.7的腰臀比是"最美的",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东亚的审美远比这瘦,很多追求白色苗条的年轻女孩为了"大屁股",简直是害怕躲避。相反,在拉丁美洲,被认为是"美丽"的腰臀比实际上比0.7要夸张得多,各种臀部的广告和整形手术服务正在激增。
拉美人羡慕身材,腰臀比被夸大了|DHGate.com
有人认为大尺寸模特不健康,"病态",不符合健康美的标准,所以让人看起来很尴尬。但事实上,在过去的30年里,时尚界一直充斥着凯特·莫斯(Kate Moss)的"饥饿"美学,几乎所有走秀模特的BMI都低于18的健康标准。有一大批人觉得自己"苗条"、"仙女",这对美国来说太瘦了,只为单一标准,让很多人蜂拥而至,陷入厌食症、贪食症。
由此可见,时尚审美与真正的"舒适"和"健康"关系不大,文化建构的力量比你想象的要强大得多。
艺术与商业,如何
用美学回应社会?
从艺术的角度来看,作品的真正美,绝对不是经过计算的,但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具有挑战性的界限,比如蒙娜丽莎的奇异笑容,伦勃朗的影子,莫奈的画作似乎不可能存在于色彩上。别忘了,即使是我们现在所认识的"经典"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美丽,也是对当时社会美学底线的疯狂挑战——"这样一个圣洁的玛丽怎么能像一个普通的母亲呢?""
不同时代所强调的美学,被放大,是对当前社会思潮的回应。印象派和分离主义的发展,其实是对古典标准的反应,是19世纪下半叶欧洲社会打破旧秩序的暗流,是当时哲学界对"现实"的折磨——永恒而客观的现实存在?那个下午的光影时刻不是真实的吗?
女性的审美也是如此。曾几何时,女性的曲线美是由腰带和裙子塑造的,但随着女性解放的步伐,20世纪的说唱歌手女孩们,用自由裁缝去掉腰部,实现女性身体的解放,她们追求的是自由的美。古典文学中的中国女性是软弱而温暖的美,但在60年代和70年代的宣传和图画中,女性的美是强光武,反映了工业化和集体劳动的价值。
在20世纪20年代,穿着高跟鞋和短裙跳舞的翻牌女孩|折磨
因此,广告使用少数族裔模特,大尺寸模特,甚至残疾人模特来应对社会多样性的趋势是有道理的。而且,这背后还有重要的市场选择因素——在大众消费端正变得越来越饱和,如何挖"长尾",直立"细分"已经成为各大品牌的营销重点。蕾哈娜的品牌Fenty推出了大量不同颜色的粉底,拥有大量非裔美国人、印度和亚洲模特,而内衣品牌Aerie声称能够买到从30A到38G的内衣,广告中的模特迥异。
现在欧美很多品牌都乐于展示女性的真实身材,相反,大胸瘦腰筷子腿的鲜明色彩,微米近年来管理不善,濒临破产。这实际上反映了社会对单一审美的排斥:每个人都有追求美的权利。它不仅瘦得漂亮,不仅胖得漂亮,而且无论大小,都能追求美。
对于美的判断,已经跳出来胖瘦了本身,体现在一些位、许多角度。诚然,身体不健康,大多数人认为是"不美",但胖子的头发、穿衣可以美,举止、气质可以美,自己的生活可以阳光、自由、积极。
贾里·琼斯 |Jari Jones/Facebook
因此,大尺寸模特在广告中的出现,并不像很多人说的,是"促进"超重,而是一种呵护——当务之急是摆脱社会对"胖子"的歧视,帮助胖子重建自信,走上健康人生的道路。有相当多的证据表明,肥胖是遗传、环境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仅仅是懒惰或贪婪。歧视和耻辱引起的压力和自我吸收是减肥失败的重要原因。
未来,主流媒体中必然会有更多大尺寸的模型,而薄薄、外观正常的模型,向人们展示世界的真实形态,反映出更多人的真实需求。
简而言之,美是一种主观体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标准,有自己的喜欢,不喜欢。这不仅是社会标准的熏陶,也是自我体验的塑造。当然,你有权认为某样东西是美或不美的。
但我们想要一个更能包容不同美学和不同表达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