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四世三公的袁绍,四世三公的杨修,谁的含金量更高呢?

作者:情怀历史

#头条创作挑战赛#

众所周知,袁绍、袁术兄弟出身是汝南袁氏,这是一个大家族,汝南袁氏的祖先来自西周诸侯国陈国王族的后裔,而陈国王族则是舜帝的后裔,到春秋时期,陈国王族的十三世孙以祖先的名字为姓,改姓为袁,成为汝南袁氏的祖先。到了东汉末年,正是因为四世三公的出身,促使袁绍、袁术各自聚拢一批人才,并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

四世三公的袁绍,四世三公的杨修,谁的含金量更高呢?

与此相对应的是,曹操除掉的杨修,背后的弘农杨氏,也是当时十分显赫的大家族。那么,问题来了,四世三公的袁绍和四世三公的杨修,谁的含金量更高呢?

一方面,就袁绍所在的汝南袁氏来说,自袁良以后,至其孙袁安官至司空、司徒,这开启了四世三公的历史。袁安去世后,他的儿子袁敞、袁京都在东汉担任了司空这一官职。袁京的儿子袁汤为司空、太尉,袁汤的儿子袁逢也担任了司空。

至于袁逢的弟弟袁隗,比其兄袁逢更早登三公位,曾任东汉太尉、太傅。其中,太傅属于上公,也即地位甚至要高于三公,比如司马懿后来就担任了曹魏的太傅。不过,因为袁氏兄弟起兵讨伐董卓,后者将袁隗一家杀害,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袁氏一族。

四世三公的袁绍,四世三公的杨修,谁的含金量更高呢?

总的来说,在东汉时期,汝南袁氏的四世中位居三公之位者多至五人,故号称“四世三公”。

另一方面,就杨修所在的弘农杨氏来说,弘农杨氏一世祖杨敞是汉昭帝时的丞相,也是司马迁的女婿。到了东汉时期,杨震于永宁元年(120年)升为司徒。延光二年(123年),代刘恺为太尉。

杨震的儿子杨秉于延熹五年(162年)升任太尉。至于杨秉的儿子杨赐,于建宁三年(169年),拜光禄大夫,又升为司徒。光和五年(182年),升任太尉。

四世三公的袁绍,四世三公的杨修,谁的含金量更高呢?

杨赐去世后,他的儿子杨彪已经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历史人物。中平六年(189年)九月,杨彪以太中大夫职接替董卓为司空。同年十二月,杨彪接替黄琬任司徒。兴平元年(194年)七月,杨彪代朱儁为太尉,录尚书事。由此,杨彪一个人就把三公一职全部担任一遍了,这在汉朝历史上是比较罕见的。

当然,杨彪的儿子杨修,不仅没能保持辉煌,反而被曹操除掉,这导致弘农杨氏在三国时期一度衰微。

对比汝南袁氏和弘农杨氏,虽然都可以说是四世三公,不过,弘农杨氏的杨敞早在西汉时期就担任了丞相,这是比三公(司空、司徒、太尉)更具实权的官职。反之,汝南袁氏则是从东汉时期才开始位居三公。

四世三公的袁绍,四世三公的杨修,谁的含金量更高呢?

同时,在三公之中,太尉因为名义上执掌兵马,所以地位要略微高于司空和司徒。而在东汉时期,杨震、杨赐、杨彪全部担任过太尉一职,这又提高了弘农杨氏的含金量。所以,同样是四世三公,弘农杨氏在时间跨度更大,含金量也相对较高。

最后,更为关键的是,伴随着袁术、袁绍这两大诸侯的灭亡,汝南袁氏没有长盛不衰下去。与此相对应的是,弘农杨氏的辉煌则在南北朝和隋朝时期绽放。西晋时期,杨骏担任太傅,与其弟杨珧、杨济势倾天下,时人有“三杨”之号。至于杨艳和杨芷,先后成为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一任、第二任皇后。

四世三公的袁绍,四世三公的杨修,谁的含金量更高呢?

杨佺期是东晋的名将,多次打退前秦的进攻。至于隋文帝杨坚,有说法认为杨坚出自关中高门弘农杨氏,他自称是东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其四世祖杨元寿被北魏任命为武川镇司马,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大臣,北周武帝时封为随国公。因此,历史上形成了“天下杨氏出弘农,弘农杨氏遍天下”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