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3月30日晚,第59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在掌声和欢呼声中,一个女孩接过主持人手中的奥斯卡金像奖,她没有讲话,一直用手比划着。这时,人们才发现,这届的奥斯卡女主角,竟是一个不会说话的哑女。
她就是玛莉·马特琳,美国奥斯卡电影奖中第一位聋哑影后。
玛莉·马特琳并不是天生的聋哑,而是在18个月时,因高烧而导致失去了听力和说话的能力。
从小的残疾并没有让她对生活失去信心,因为喜欢表演,在8岁时加入了儿童剧院,跟着剧院参加舞台剧。她每次得到演出的机会,都十分珍惜,认真对待每一个角色,揣摩角色的表演方法,在被批评时也不沮丧,她会请教别人如何表演。每天晚上排练结束后,她会依旧在舞台上继续练习,把每一个动作都发挥到最好。
1985年,19岁的玛莉因演技不错,参演了舞台剧《小上帝的孩子》大获成功。这让女导演兰达看到了机会,决定将该舞台剧搬上电影屏幕。然而,女主的扮演者却依旧没有找到合适的。
正当兰达一筹莫展时,她从《小上帝的孩子》的录像中看到了玛莉的表演,认为玛莉正是她想要寻找的女主角,从而决定让她担任这部电影的主演。
在电影中玛莉饰演一位孤僻的聋人女工,故事讲述了她和聋人学校的青年教师,两人从相识到分离,再到一起的爱情。故事中,她与教师之间有争吵,因为是聋哑人,她的愤怒不能用言语去表达,只能靠肢体语言、神情去表演。
她瞪大眼睛盯着教师,手中的拳头握得紧紧的,然而一瞬间,玛莉眼中又流露出对教师的不舍,她的表演将这个人物的矛盾之处很好的表达出来。
她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将那个孤僻的聋人女工展现得淋漓尽致,她认真对待每一个镜头,用心去领悟角色的内心,力求做到完美。
电影上映后,所有人都对她的演技所折服。然而,不知道的是,她也正如电影中的女主一样,是一位聋哑人。
1987年,在第59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玛莉凭借电影中的角色荣获奥斯卡电影奖的影后。拿着奖杯,站在舞台的中央,她没有说话,也没有胆怯,她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所有人的感谢和支持。这时,他们才发现她不能说话。
在玛莉事业有成之后,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为听障人士送去更多的关爱和鼓励。
玛莉说:“我的成功,也许对每个人都是一种激励。”她的成名之作,也许只是给正常人呈现了一个跨越偏见的爱情,但更多的是告诉人们,聋人们被社会的孤独和抛弃。更希望这些被孤立的人们大胆去寻找自己想要的爱。
世人有时都喜欢求神拜佛,佛渡众人,却不能解众人难题。任何事情都指望上天,不如靠自己,毕竟自己努力了,成功迟早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