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雨中寥落月中愁:李商隐的寂寞、朦胧与惆怅|周末读诗

现代科技为人们提供了无数的逃避方式,不是去思考失去,不是去经历悲伤的时候,而是去投资各种娱乐来掩盖"负面情绪"。

娱乐真的能让人快乐吗,你能永远快乐吗?所有非冥想娱乐,如使用止痛药,都有效,疼痛恶化。而所谓的"负面情绪",或许生活正在向自己敞开心扉,号召我们去倾听和思考。也许在这一点上,你可以读诗或尝试写诗。

詩歌,特別是歌詞,可以幫助我們重新定居。甚至悲伤的歌声也奇迹般地注入了心灵的能量。

编写|三本书

01

孤独也可以是美丽的

"日出"

烈日照的屏风摇动着标题,香锣擦着手簧东西。

回廊里充满了寂寞,鹦鹉和玫瑰一起红了。

对于一个有天赋的诗人来说,声音就像一个指纹,它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今天仍在大量阅读的古典诗人有自己独特的声音,而那些如果不是特殊需要而基本上不再阅读的人,由于缺乏可识别的声音而失去了他们的身份。

读李尚银的诗,还没听完内容,我总是陶醉于他的声音,像是一种中毒的反应,让自己无法从沉浸其中解脱出来。无论文学史教科书如何评价他的地位,如果你相信诗人写作是寻找母语的母语,那么李善贤无疑是中国诗歌史上极其重要的诗人。他释放了中国神秘典雅的氛围,让就算不懂也无法阻挡他的诗歌。也许不理解是诗歌最迷人的地方。

有人说,《日出》并不难理解,无非是写孤独的思绪。也有人认为,李善贤这首诗是母亲去世时写的,通过思考来表达自己的挫败感。第一种观点很好,但过于简单化了。第二种观点似乎是有道理的,但并不有趣,更不用说香榭丽舍大街的美丽已经被改变了,更严重的是,这样的读者似乎不知道人们为什么读诗。

閱讀詩歌不是要驗證一個顯而易見的世界,也不是要從外部解釋一首詩,而是要從內在體驗它的豐富,跟隨露水或匕首等詞彙,開啟我們自己靈魂的冒險和漫游。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好不要解释或总结,最好不要"理解",至少不要那么快就"理解"一首诗。就像电影简介或预告片一样,它不能代替完整地观看电影,阅读一首诗比看电影慢得多。

写作是孤独,但孤独的味道如何?我们用日出的语言品尝一两个。"阳光屏风摇门",你有没有觉得房间空无一人,却不空?里面坐着一个看起来空荡荡的女人,阳光普照的屏风震撼着她的心,是她的感觉,她不在室内。

动词"射"和"摇"具有很强的侵袭感,春天势不可挡。也可以说,是她的寂寞和黑暗加剧了太阳和风的震动。另一种心理现象,就是即使在悲伤中,人们也本能地被事物的美丽所吸引,日光或射入她的心中,春风也震撼了她的感情。

"珊珞用手抚摸弹簧东西",试手是Theroux的手,这个细节揭示了她的心。你在想什么?未知。我们可以想象,也许她记得一个遥远的早晨,也许有关于香榭丽舍大街的东西。

不管她心里是什么,眼前的春光已经让人失望了,春色如美,像中国人一样短,但也白白溜走了。为什么古代女性对青春如此焦虑?"小马亭"在杜丽十六岁的母亲中,春天的花园,看到紫红色的一面张开,她发自内心地叹了口气:"我出生在彝族,长在名门里。一年已经和,不早进入一场好比赛,真心为虚拟青春,光影如一个缺口耳朵。"年轻人用自己的外表取悦别人,一直都是短小的,而对于古代女性来说,是短短的。

"回廊四向躲寂寞,蓝鹦鹉向红玫瑰",三四句话更寂寞。不仅人寂寞,回廊也寂寞,"遮盖"这个词更凝固在空气中。鹦鹉和玫瑰,本来会是活泼生动的东西,蓝色和红色是鲜艳醒目的色彩,而此时的花鸟相对无语,"蓝鹦鹉在红玫瑰上","上"多少无聊。她很寂寞,她的整个世界都很寂寞。

结论很简单,突然停了下来,打结了,就没有尽头的意思。更迂回的是,诗人没有使用任何拟人化的技巧,比如鹦鹉叫声或玫瑰的啜泣声,并没有把情感强加给他们,而是简单地呈现出来,彼此空虚,显得很无情,但因为无情,它更伤人。

雨中寥落月中愁:李商隐的寂寞、朦胧与惆怅|周末读诗

宋的名字是"莲叶地图"

02

只有空床可用

生命周期结束

远书梦两个长,只有空床的敌人苏秋。

苔藓和红树林,对不起在雨中。

随着孤独的写,《结束》,基调更加沉闷黑暗,声音更加沉重,毕竟季节不同,天气不同,人物不同。

《阳光》以前两个字为标题,其实是无题诗。"终生"是一个诗意的称号,但什么是生命的终结?"结束"在"解释词"中被解释为"直接也",然后扩展到"开始","边缘","症状","完整性","类型"和许多其他含义。通一遍,还是找不到具体的含义,可以解释"居住的尽头",最好依靠原意,然后从诗中详细介绍。

"遥远的书是两个悠闲的梦",诗中的时间,从第一句话开始,并不是梦中醒来的夜晚,而是已经持续了好几天。远书不来,梦想难来,期待多少天?诗人没有说,也没必要说,因为他内心对时间的体验,比这个数字长得多,这是"两个休闲"。

空床的第二句话叫人不寒而栗,如果有远处的书或者有梦,也可以谈慰悲伤,但是没有,周围没有人能加热东西。床应该是避风港,安慰,但床本身又薄又寂寞,让他感到更加空虚。然而,大多数时候,他可能还在床上,只有这张空床才能帮助他对抗跌倒。

这句话很紧张,我们可以比较"阳光","鹦鹉到红玫瑰"也是相反的对象,但鹦鹉和红玫瑰暗示着一种默契,而"空床敌人苏丘"则是一种紧张的对抗。如果把"敌人"换成"右",只有空床给苏丘,诗的力气就会大大削弱。

"台阶下的苔藓和红树林",李善贤总是注意到红绿相对。一般红配绿是相当浮雕的,如果衣服穿,会显得充满平静。不过,大红配大绿,也很开心。"周丽"的"绿红"字,红白意为章,白黑意为"黑与蓝",蓝红相为"文字",即存在一种画错感。秋苔的绿色是黑暗的,让人感受到积累的死寂。红树林的红润也不同于春花的红润,春花的枯萎。是红色和绿色的相对,"日出"被春天入侵,"末日屋"被秋天包围。

无论天气如何,外面的前台阶都很黯淡。苔藓和红树林,月亮上的雨,修辞上的失误,更像是诗人无法释放的抑郁,但也放大了空床,仿佛他被这张空床吞噬了。

看看"房子的尽头",是不是说他在这里只是直的,没有主人的临时居所?

雨中寥落月中愁:李商隐的寂寞、朦胧与惆怅|周末读诗

《秋素描屏》作者:Zong Xue

03

以不同的眼光看待月亮

月亮

在水面上通过建筑物的触感,藏人与树木相去甚远。

最初渴望缺乏虚假,当有爱的时候,可能就不圆了。

月亮是古典诗人开采的丰富矿井。看到月亮,说起月亮,我们立刻想到了李白,或者苏薇,其实苏薇也看到了李白的月亮。如何看到原始的月亮?这不仅是新诗的问题,也是李白之后许多古典诗人的追寻。

有没有世界观,有没有独特的事物观,或许是作家尤其是诗人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天赋。李尚银看到的很多东西,包括他习惯的月亮,总是有自己独特的视野。

月球有两个独特的特征。一个是"藏人有树远清",这首诗很朦胧,不仅我看不懂,民国诗人说他也看不懂。笔名曾献给这首诗,给朋友写了一篇题词,内容如下:

李义山玉月有一句话:"透过水流穿过建筑触碰明,藏人用树远清。最初渴望缺乏虚假,当有爱的时候,可能就不圆了。"第二句话很晦涩难懂,它似乎指的是月亮和树上的一个女人,就像一个孩子捉迷藏,隐藏在月亮里看不到的世界,所以我们只看到月亮。诗人想象美,情感,等等。

这种美丽的想象力是浪费名字。正是因为诗句的晦涩,读者在想象和搜索的过程中,才被赋予了文本更多的生命。世人叹息"诗人永远爱西坤好,只恨没人做郑记",幸好没人做,如果有人做"郑记",学会逐字索引解读,宜山诗美就会被杀了。

第二个最独特的是三到四个句子。经常人们喜欢看满月,以缺月为遗憾,苏薇的《水曲歌头》也说:"月亮有一个阴云密布的圆,人有悲伤和喜悦,这件事是古往今难的。李尚银说,虽然第一个月不见了,但不需要害羞,满月可能没有感情。这种情绪,或者可以唤醒普通人的痴迷。这不正是悲伤和快乐的本意吗?

雨中寥落月中愁:李商隐的寂寞、朦胧与惆怅|周末读诗

马源的月亮夜盘轴

04

时间不见了,我没有动

庐山

从系统缺乏长绳子的那一天起,水就背着云回来了。

如果你想买到渤海,一杯春露就像冰一样冷。

宜山诗歌难以理解还在于他的用法。他没有简单地将典故移植到诗歌中,而是将它们转化为他的个性。

庐山是《山海之书》中的一座山,叫庐山,里面有许多松柏,有金玉。这首诗的标题是神话般的,然后读出诗句。突然,"从系统那天缺少长绳子",像天上的时间不能停留发出千古叹息。

第二句话被打破了。"水到云背恨无敌",时光的流逝,无情的走出云层,也回到山中,什么都不会留下来。为谁服务?会心的读者们已经听过了,当然是要留下来叹口气。一切都消失了,只有他还在那里,所以他说"仇恨是不可战胜的"。

这句话让我想起了法国诗人阿波利奈尔的《米拉波拉桥》,诗中反复摇摆两行,比如桥下的塞纳河的波浪,"让夜幕降临,让钟声吟唱/时间不见了,我一动不动"(温家璇翻译)。时间一去不复返了,我和"水到云背恨不可战胜",是一样的心情。

无论时间还是爱情,逝去都不会回头。李善贤想到了古代神话中的妈妈。根据《童话》的记录,仙女麻将对王芳平说:"自接待以来,已经看到了东海三为桑田。朝向蓬莱,水比过去浅一点会稍微减半,会还给陵墓吗?"

原著的这段话是从时间维度的众神看世界。渤海三天只是很短的时间,因为她说,就在他们说话的时候,东海已经变成了三天三次。所以,李善贤说,"想买渤海",买渤海就是要买回时间,佛的时间在妈妈的控制之下。

事实上,他得到的是"一杯冷冰的春露"。马澍也没有力量回到天上,渤海只有一杯春露,冰冷冰冷。为什么选择春露?渤海一遇险,他可能从夜梦中得到了春露,作为记忆,它已经变得寒冷。

长绳系统天,庐阳秋千,这些欲望止点的时间狂想曲,首先基于人类对时间的理解,即太阳作为参考框架。让我们打开大脑的洞:如果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存在?如果有一个叫做"时间"的真实存在,它怎么会消失呢?反之,如果没有"时间"这样的东西,消失的只是我们的感受,因为我们习惯了依靠日光。这种依赖性定义了我们,并可能限制我们。

编辑|刘亚光

校对|李世辉

来源:北京 News.com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