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31年前的希望工程“大眼睛女孩”,又刷屏了

作者:公益善行

1991年,一张照片,触动了无数人支持希望工程。

那是,“大眼睛女孩”苏明娟第一次走进大众视线,她专注求知的眼神感染了无数人。

如今31年过去,当年坐在漏风教室的乡村小女孩,早已经攀过了那座大山,并且帮助一批又一批的孩子爬山,实现了善意的循环传递。

01

最近这段时间,苏明娟再次登上热搜,回到大众视线中。当年的小女孩,已经学业事业有成,是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

苏明娟打破天花板,改变命运,并不是时间的魔法,而是全社会善意的托举。

​31年前的希望工程“大眼睛女孩”,又刷屏了

1991年,刚上小学一年级的苏明娟,坐在教室里学习。那时候的学校根本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教室,是以前的旧房子改建的,有窗户没玻璃,上面糊着纸,破了很多洞,冬天寒风猛烈,异常冻人。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苏明娟留下了那张经典的照片。她清澈纯净的眼神被摄影记者解海龙定格,这双明亮的大眼睛随之感动了亿万中国人,也让希望工程家喻户晓,成为当时全社会参与度最为广泛的公益事业。

​31年前的希望工程“大眼睛女孩”,又刷屏了

照片刊登后,许多好心人都伸出了援助之手。苏明娟称,“有的小朋友把零花钱寄来了,有的大学生把业余时间的打工钱也寄给了我,天津一名退休老人从我读初中到高中,每年过节都给我寄糖果和生活用品”。回想起这些,苏明娟充满了感激。

2002年,苏明娟考取了安徽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后进入银行工作,期间她一直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回报社会。

02

因为自己淋过雨,想为他人撑伞;因为自己曾收到关爱,所以更加努力回馈。在年幼困难时刻,受到很多人帮助的“大眼睛女孩”,在有余力之后,把受助者身份转变为救助者,将爱与希望继续传递。

从安徽大学毕业后,她将自己第一笔工资捐给了希望工程,之后她更是不间断的每年定期捐款。就这样,以前的受益者变成了现在的行动者,她用自己的行动将爱心源源不断地传递下去。

​31年前的希望工程“大眼睛女孩”,又刷屏了

2006年,苏明娟拍卖了那张《我要上学》的照片版权,并将拍卖所得的30万元用于援建希望小学,成百上千的孩子因此能够走进学校。

在2018年,她拿出积蓄,作为启动资金设立了“苏明娟助学基金”,致力于帮助更多的贫困学子,将爱和希望继续传递下去。据苏明娟计算,截至目前已经筹集约490万元,参与建设了5所希望小学。

毫无疑问,苏明娟是希望工程最具代表性的受益者,也是践行社会公益事业的行动者。面对外界的夸奖声,苏明娟表示,并不希望个人出名,只希望大家更多地关注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

03

苏明娟的人生变化,是公益事业发展的缩影,也是脱贫攻坚的最好注脚。

乡村教育公益,绝非仅仅是捐资建校,而应当是开阔孩子的事业,培育发展潜力,加大资源投入,让更多的大眼睛们具有改变大山、建设大山的志向和本领。

这些年,我们见证的教育改变、公益改变,不止是苏明娟。走出大山的2000多名华坪女高女孩,看到了更广阔的天空;心里时刻装着妈妈的“留虾女孩”,如今有了丰富营养餐;怒江上的“溜索女孩”,跨越了那条江;一群由山里孩子组建起来的合唱团,走上了冬奥会开幕式为全世界唱歌……

​31年前的希望工程“大眼睛女孩”,又刷屏了

从濒临辍学到走出大山,从山里娃到更大舞台,从大眼睛女孩到溜索女孩,我们见证了这些具有历史意义的脱贫人物,其背后涓涓细流汇成江河的爱意善意,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永远让人感动并且期待。

31年前,苏明娟坐在破败的教室,渴望上学;31年后,她接过接力棒,为贫困学子奔走努力。31年的时间,是善意在传递,是善意成就了一个又一个的大眼睛女孩。

考卷常新,本心依旧。在无数人的善意接力下,我们相信乡村的孩子们走上知识改变命运的道路,是苏明娟的人生轨迹,也将成为更多学子的人生轨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