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酒圈怪象:有钱人爱喝平价酒,老百姓却崇尚名贵酒,这是为什么?

作者:小酥肉美食

生活处处都有酒,人们开心的时候会想喝两杯庆祝庆祝,郁闷的时候就想借酒消愁,没事儿的时候也爱搞几杯小酒怡怡情。现如今人们越来越爱喝酒,特别是近几年的酒吧清吧等网红店的兴起,深受年轻人的喜欢,家庭聚餐时酒桌上也开始有了年轻人的身影,这给酒业带来了新一轮的春天。

不仅是爱喝酒的人群广度增加了,而且因为当代职场生意上的酒桌应酬文化愈演愈烈,不少人也都喜欢将五粮液等名贵酒来作为礼物,近几年来,白酒销量飙升,尤其是茅台。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过茅台的销量,就在去年,茅台的销量直接一骑绝尘,突破了千亿,相当于摸了摸白酒行业的天花板,而其公司的市值是更上一层楼,达到了万亿。

酒圈怪象:有钱人爱喝平价酒,老百姓却崇尚名贵酒,这是为什么?

不过确实,想想生活实际,就算平时不爱喝酒,对酒一窍不通的人,一提到送礼,一提到白酒,脑海里可能都会浮现出“茅台”二字。大家都知道此酒名贵上档次,送礼时别提多有牌面了,就算不喝酒的人可能也会买上一两瓶,托人办事的时候总派的上用场。

大家都知道,茅台酒的价格在酒界可以说是重量级的,能喝得起此酒的人一般非富即贵,咱们平头老百姓怎么会消费得起呢?不过根据最近的白酒行业销售市场的综合数据来看,有行家发现了酒圈的一个怪现象:

有钱人都爱喝平价的白酒,反而是老百姓却崇尚名贵的白酒,这是为什么呢?

酒圈怪象:有钱人爱喝平价酒,老百姓却崇尚名贵酒,这是为什么?

相信很多朋友看到这儿,也会不禁感到疑惑,不过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现象,不同的阶层对于接受外界信息的程度不尽相同,这就导致了每个人的眼界也都不一样。有钱人有“钞能力”,他们所见识的行业结构就更广,他们懂得市场行情,不会盲目跟风,反而是去选择性价比高,溢价不严重的酒,这样也不过只是难找难分辨而已。

与之相反,老百姓对白酒结构的了解还不够全面,对于大家都说好的东西不会过分深究,对白酒也有很多的认知误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总结一下都有哪些误区:

第一点 白酒溢价高

其实现在有不少人认为,白酒成本低,但是卖出去的价格特别贵,其中的利润相当高,就像大家普遍认为开诊所的医生都很有钱一样,这其实就印证了我之前的一句话:不同的阶层对于接受外界信息的程度不尽相同。

酒圈怪象:有钱人爱喝平价酒,老百姓却崇尚名贵酒,这是为什么?

其实想要酿造一瓶好酒,所耗费的成本是很高的,酿造工艺复杂又耗时久,不仅要挑选上等的粮食材料,还要需要培养合格的酿酒师,其实酿酒时的无形成本有很多,还有时间成本。如果单单只看酿酒的原材料,那确实在成本价格占比不大,不过哪会买了原料就能直接变成成品酒的好事呢?

第二点 纯粮的就是好酒

倒不是说现在用“食用酒精”谋暴利的黑心酒厂越来越多了,只是早之前压根就还没有这东西,所以才导致到处都是纯粮酒,并不是纯粮的酒厂一定良心,也不要一看到纯粮酒就把它和好酒画上等号。

酒圈怪象:有钱人爱喝平价酒,老百姓却崇尚名贵酒,这是为什么?

第三点 名贵=牌面

很多人其实对酒的研究不太深,选择名贵的酒的理由说来道去无非就是两个,一是价格高昂,面子挂得住,二是贵有贵的理由,品质有保障,所以这些名贵白酒的消费人群主要瞄准了普通老百姓。

酒圈怪象:有钱人爱喝平价酒,老百姓却崇尚名贵酒,这是为什么?

但是酒真的非名贵酒不可吗?其实在这种高端市场中也混迹着定制酒、贴牌酒等,要是不会分辨,很容易就中了圈套,面子丢了先不提,要是收礼者有心,得罪了人可就亏大发了。所以不要再一味地追求高档品牌了,酒质好才是最主要的,下面不妨来看看有钱人爱喝的都是哪几款平价的酒。

第一款 水井坊

大家都知道,水井坊是很早很早以前的老烧坊了,相当的古老。这一款产品,即使他的包装没有其他白酒那么高档,销售路线也走的是低端酒,但是他的起点要求都非常高,就没有差的酒,可以放心闭着眼睛入手。

酒圈怪象:有钱人爱喝平价酒,老百姓却崇尚名贵酒,这是为什么?

这一款酒光闻着味道就让人垂涎三尺,淡淡的香味扑鼻,口感细腻醇香,味道酸酸甜甜的,性价比极高。

第二款 汉董大师酒(珍窖15)

这一款酒的设计相当典雅,卡盒和瓶身都是奢华的蓝色,无论是送礼还是上酒席,都相当的有牌面。酿造工艺是一整个把曾传政大师的技术传承住了,15年的窖藏基酒再加上20年的调味酒,使得它的酒体显得更加老熟,酒质极高。

酒圈怪象:有钱人爱喝平价酒,老百姓却崇尚名贵酒,这是为什么?

酒香浓郁,刚开盖便钻入鼻腔,涌进了肺腑心脾,让人禁不住马上就要喝上一杯,把它装进肚子里。酒液清溜无他,口感润泽顺滑,咂咂嘴,细细体会它的芳香,此时仿佛天上小神仙。喝过此酒的朋友都纷纷反映,这酒的口感竟然能有茅台的六七分相似,但价格却只要这些名酒的一个零头便能拿下。

好了,小编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还有朋友知道其他酒圈怪象吗?欢迎各位在评论区分享交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