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壳山核桃是害虫的主要种类和数量及综合防控技术
杨彦忠 杨旭涛
Carya Illinoinensis是一种核桃山核桃植物,被称为高档干果,油树种和果实与好树种混合而成,因其高大笔直,树形美观,也具有城市园林绿化树种的发展潜力。漳州市薄壳山核桃产业发展较快,但曾出现牛、金龟、黑斑病等病虫害,严重影响薄壳山核桃的产量、品质和效益。为有效开展薄壳山核桃园绿色防治工作,本文对山核桃果园的发生规律和绿色防治方法进行了探讨。
1 主要害虫种类和数量
报告显示,薄壳山核桃害虫共有6 34种 60种,其中食叶害虫最丰富,干性害虫居首。其中,刺槐、奇翅目、鞘翅目、鞘翅目分别是薄壳山核桃幼苗、幼虫和大树期的主要害虫。2013年至2018年,笔者对安徽省泸州市地区薄壳山核桃和疏松树木进行病虫害调查,发现黑斑病、褐斑病、金龟、刺猬、美洲白鹳、星斑牛等6种病虫害危害较大。

2 主要疾病
2.1 黑斑病
2.1.1 症状 黑斑病主要危害薄壳山核桃的叶、果实和芽。当黑斑病害幼果时,果实表面产生小黑褐色斑点,斑点逐渐消退,扩大,变成近圆不规则的形状,颜色逐渐加深,病害外沾染水晕,由内而外腐烂;
2.1.2 经常发生 哪些黑斑病通常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病原菌主要在病枝、果实、病菌和昆虫中过冬,每年3月中下旬孢子温度升高时。接下来的春天,细菌膨胀出来,通过风,雨,昆虫,病花粉和人为活动传播到叶子,水果和树枝。细菌受到毛孔、皮孔、蜜腺、柱头等天然孔洞的侵入,也来自各种伤口。
2.1.3 防治措施 选择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经森林好种子审定委员会批准(确定)并适合种植在该区域的薄壳山核桃品种,如骨、马汉、黄芮1、黄芮2、YLJ023、YLJ042等。化学防治一般在4月中旬至6月中旬进行喷雾处理,轻度菌株喷雾1~2次,中度菌株喷雾2~3次。药物的选择用于吡哆醇、腐霉等,也使用其他曲安奈德杀菌剂及其复合剂。
2.2 褐斑病
2.2.1 症状 褐斑病的发生主要害于叶片、嫩度和果实。在叶片感染的早期阶段,出现近圆形或不规则的灰褐色斑点,当叶子严重时,它们因结焦而过早死亡,落叶早。当病痛时,出现长或形状不规则的微凹陷褐色斑点,严重时病斑缠绕在树枝上使上部死亡。当受害者的皮肤出现小而略微凸起的棕色软点,然后迅速膨胀逐渐凹陷为黑色时,坚果变黑并腐烂。
2.2.2 病原菌在受影响的薄壳山核桃叶片和树枝上分离孢子的规律性。叶子和树枝在冬季温度和湿度条件适当时仍能产生孢子,并随风雨蔓延。果实是在硬核容易被细菌感染之前真正形成的,在梅雨季节的时候病害比较重。
2.2.3 发病前的防控措施,用奥睿亮国安500~800倍稀释喷雾,15d间隔服药1次。当病情轻微发作时,用Oleksan液体喷雾500次,7~10d喷雾1次。如果病情严重,以净速300倍喷雾,3d用药1次。
3 主要害虫
3.1 金龟
3.1.1 生活史及发生规律 金龟属于昆虫翅金龟科,常见主要是铜绿金龟(Anomala corpulenta),幼虫叫蛞蝓,俗称蚕,长约3~4mm,乳白色,体脂多,弯曲成"C"形。一般情况下,1年发生一代,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成虫在第二年的5月初出现,在5月下旬达到顶峰。通常在黄昏时分,树木是有害的,在午夜后离开,潜入草地或松树中,在土壤中产卵。成虫成群结队,假死,光敏,在闷热,无风的夜晚最有害。成虫吃叶子,出现开花的叶子全部吃掉,只有网脉。幼虫可以直接咬掉薄壳山核桃幼苗的根和茎,导致幼苗死亡,或啃食薄壳山核桃根,使植物生长较弱。
3.1.2 防控措施 使用夜灯诱杀装置。或者利用成虫假死于晚上7-9点敲树干,用塑料布在树下捕捉昆虫集中根除。在成虫危害高峰期(6-7月)的傍晚,0.4%的昆虫被喷洒在叶面上。将50公斤或1公斤渣与50%西米硫磷乳液100克混合后,将5%的有毒沙子撒上播种沟以毒害并杀死幼虫。
3.2 刺猬
3.2.1 生活史和发生规律 一般对薄壳山核桃有害的主要是黄刺猬(Cnidocampa flavescen)、棕色刺猬(Setora postorna ta)和双齿绿刺猬(Latoia Hilarata Staudinger)等三种,主要是幼虫有害叶片。孔洞,缺少雕刻或只留下叶子上的叶柄和主脉会影响树木的生长潜力和强产量。刺猬通常在1年内分2代发生,在寄主树干,树枝和树干附近的土壤中打结,以度过冬天。6月中旬是第一代成虫羽化,8月中旬是第二代成虫羽化。6月下旬至7月上旬是第一代幼虫危害期,8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第二代幼虫危害高峰期。
3.2.2 防控措施 利用成虫的寻光性质,利用黑光诱捕成虫成虫羽化过程中诱捕成虫,降低虫口密度。在6月下旬和8月中旬,在幼虫危害期间,将25%的幼虫喷洒在叶面上,通过喷洒1500~2000倍的液体,4.5%氯氰化物2000倍的液体或10%的幼虫4000倍的液体来控制幼虫。冬季结合塑料修剪和树干美白,人工根除树干、树枝和土壤附近的越冬蛾,减少昆虫的来源。
3.3 美国白
3.3.1 生活史和发生模式 库尼亚毛毛虫(Drury)又称秋帘毛毛虫、网状毛毛虫,属于鳞翅光桦属,一般发生在1年3代,以待树皮下或地面枯枝和落叶过冬。成虫纯白色,体长9~15mm。老幼虫长28至35毫米,背部有一条宽阔的深棕色至黑色条纹。每年4月20日左右,芦洲市成虫羽化,5月初幼虫出现,因为第一代昆虫年龄比较整齐,是美国白鹳控制的最佳时期。幼虫孵化后,吐出丝网,簇网取叶,像一层白纱包裹在叶子上,叶子被吃掉,幼虫移动到树枝上,另一部分树枝编织新的网。幼虫吃叶子,只留下叶子的脉络,使树木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3.3.2 加强植物检疫措施的防控措施,增加美国白瘟疫地区对病木转移的复查。利用成虫的寻光天性,每100m悬挂1盏杀虫灯,杀死成虫。从4月下旬开始,每隔100米就会悬挂一个性诱捕器,以诱捕冬季成虫。用杀虫灯错开悬挂,以免影响捕虫效果。利用1~3岁幼虫簇的特征,人工切割网从5月开始集中在幕后燃烧。从5月下旬到6月上旬,使用飞机或地面控制喷洒幼虫或20%氯虫苯二氮卓类(kangguang)来控制3至4岁的第一代幼虫。
3.4 星空牛
3.4.1 生活史及发生模式 桔梗是昆虫有翅天埠分支,通常发生在泸州市1年,幼虫通常在木本部分过冬;第一批幼虫从6月下旬到7月腐烂到树上,从9月下旬到10月上旬越冬,幼虫在3月下旬开始觅食。羽化后,成虫叮咬薄壳山核桃叶柄、叶片、嫩枝层,受害人为黑褐色,排出褐色粉状粪便和木屑,逐渐腐烂成木头部分。较老的幼虫主要吃在近地的骨干和根部,阻断了营养物质向树的输送,使树木衰退,在严重的情况下可导致整个植物的死亡。
3.4.2 防治措施(1)树干美白。利用在树干下部产卵的习惯,将石灰硫增白剂或石硫化合物石灰增白剂施用到100cm以下的薄壳山核桃树干上直至地面。(2)人为杀戮。利用成虫栖息地和假死习,在5-7月成虫开花时,经常检查成虫在森林中捕杀时停下。能剧烈摇晃树枝,成虫假死摔落。在7月至9月期间,频繁的检查发现了暴虐的凹槽或红褐色的粪便,用锋利的刀刮树皮,或者用铁丝锤打或钩住幼虫。(3)毒药杀人。翌年10月至次年4月的检查中,在树干周围发现了红褐色的粪屑和钻孔,飞蛾中的幼虫因吸入氧化果实等杀虫剂或注入钻孔而中毒。从6月初到8月底,在树干和树枝上喷洒100至200倍的绿色willre(氯氰化物微胶囊),以杀死补充营养或产卵的成虫。
4 综合防控技术
4.1 农业措施 按照适宜树木的原则保持树木强壮。在田间合理密集种植,加强冬季塑料修剪,形成适宜的森林洼地,改善森林内的通风和透光条件,建立强大的森林亚生态系统自控力。及时清理田间病枝、果实僵硬、落叶、果实等,减少田间感染源。
4.2 物理措施 使用害虫诱导或人为捕获光线、颜色、味道等。整个园区按每6670~10000m2标准统一排列1个频率振动杀虫灯或黑光灯,按标准667m2均匀铺设5~6平板的糖醋液或白糠和木屑或虫粪,发现可以用刀或锤子刮死牛的幼虫, 在8月及时砍伐,除非正常的枯枝和破坏,冬季砍伐病虫树枝,病果,刮病斑点,皮肤,夜间或清晨人工捕获金龟,牛和其他成虫在冬季和5月至6月,树干的下部涂有硫酸硫或白化,以防止害虫在树木和小牛身上产卵。
4.3 生物措施 利用有益生物体或其他生物体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体的预防和控制方法。经调查,漳州市薄壳山核桃林中分布的害虫和天敌主要是瓢虫、继王星和送蝇蚁等天敌。在园内种植沙姆拉克、苜蓿、黑麦草等豆科植物或草类,为天敌提供生存场所 害虫等,雨季喷洒白色刚性菌等生物制剂,实现对昆虫的细菌控制,释放出肿胀的腿蜂、天鹅绒寄生虫、刀螳螂等寄生虫和杀死天敌来控制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