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薄殼山核桃主要病蟲害種類及數量及綜合防控技術

作者:吉山花瑤

薄殼山核桃是害蟲的主要種類和數量及綜合防控技術

楊彥忠 楊旭濤

Carya Illinoinensis是一種核桃山核桃植物,被稱為高檔幹果,油樹種和果實與好樹種混合而成,因其高大筆直,樹形美觀,也具有城市園林綠化樹種的發展潛力。漳州市薄殼山核桃産業發展較快,但曾出現牛、金龜、黑斑病等病蟲害,嚴重影響薄殼山核桃的産量、品質和效益。為有效開展薄殼山核桃園綠色防治工作,本文對山核桃果園的發生規律和綠色防治方法進行了探讨。

1 主要害蟲種類和數量

報告顯示,薄殼山核桃害蟲共有6 34種 60種,其中食葉害蟲最豐富,幹性害蟲居首。其中,刺槐、奇翅目、鞘翅目、鞘翅目分别是薄殼山核桃幼苗、幼蟲和大樹期的主要害蟲。2013年至2018年,筆者對安徽省泸州市地區薄殼山核桃和疏松樹木進行病蟲害調查,發現黑斑病、褐斑病、金龜、刺猬、美洲白鹳、星斑牛等6種病蟲害危害較大。

薄殼山核桃主要病蟲害種類及數量及綜合防控技術

2 主要疾病

2.1 黑斑病

2.1.1 症狀 黑斑病主要危害薄殼山核桃的葉、果實和芽。當黑斑病害幼果時,果實表面産生小黑褐色斑點,斑點逐漸消退,擴大,變成近圓不規則的形狀,顔色逐漸加深,病害外沾染水暈,由内而外腐爛;

2.1.2 經常發生 哪些黑斑病通常在高溫高濕條件下發生。病原菌主要在病枝、果實、病菌和昆蟲中過冬,每年3月中下旬孢子溫度升高時。接下來的春天,細菌膨脹出來,通過風,雨,昆蟲,病花粉和人為活動傳播到葉子,水果和樹枝。細菌受到毛孔、皮孔、蜜腺、柱頭等天然孔洞的侵入,也來自各種傷口。

2.1.3 防治措施 選擇抗病性強的優良品種,經森林好種子審定委員會準許(确定)并适合種植在該區域的薄殼山核桃品種,如骨、馬漢、黃芮1、黃芮2、YLJ023、YLJ042等。化學防治一般在4月中旬至6月中旬進行噴霧處理,輕度菌株噴霧1~2次,中度菌株噴霧2~3次。藥物的選擇用于吡哆醇、腐黴等,也使用其他曲安奈德殺菌劑及其複合劑。

2.2 褐斑病

2.2.1 症狀 褐斑病的發生主要害于葉片、嫩度和果實。在葉片感染的早期階段,出現近圓形或不規則的灰褐色斑點,當葉子嚴重時,它們因結焦而過早死亡,落葉早。當病痛時,出現長或形狀不規則的微凹陷褐色斑點,嚴重時病斑纏繞在樹枝上使上部死亡。當受害者的皮膚出現小而略微凸起的棕色軟點,然後迅速膨脹逐漸凹陷為黑色時,堅果變黑并腐爛。

2.2.2 病原菌在受影響的薄殼山核桃葉片和樹枝上分離孢子的規律性。葉子和樹枝在冬季溫度和濕度條件适當時仍能産生孢子,并随風雨蔓延。果實是在硬核容易被細菌感染之前真正形成的,在梅雨季節的時候病害比較重。

2.2.3 發病前的防控措施,用奧睿亮國安500~800倍稀釋噴霧,15d間隔服藥1次。當病情輕微發作時,用Oleksan液體噴霧500次,7~10d噴霧1次。如果病情嚴重,以淨速300倍噴霧,3d用藥1次。

3 主要害蟲

3.1 金龜

3.1.1 生活史及發生規律 金龜屬于昆蟲翅金龜科,常見主要是銅綠金龜(Anomala corpulenta),幼蟲叫蛞蝓,俗稱蠶,長約3~4mm,乳白色,體脂多,彎曲成"C"形。一般情況下,1年發生一代,幼蟲在土壤中越冬,成蟲在第二年的5月初出現,在5月下旬達到頂峰。通常在黃昏時分,樹木是有害的,在午夜後離開,潛入草地或松樹中,在土壤中産卵。成蟲成群結隊,假死,光敏,在悶熱,無風的夜晚最有害。成蟲吃葉子,出現開花的葉子全部吃掉,隻有網脈。幼蟲可以直接咬掉薄殼山核桃幼苗的根和莖,導緻幼苗死亡,或啃食薄殼山核桃根,使植物生長較弱。

3.1.2 防控措施 使用夜燈誘殺裝置。或者利用成蟲假死于晚上7-9點敲樹幹,用塑膠布在樹下捕捉昆蟲集中根除。在成蟲危害高峰期(6-7月)的傍晚,0.4%的昆蟲被噴灑在葉面上。将50公斤或1公斤渣與50%西米硫磷乳液100克混合後,将5%的有毒沙子撒上播種溝以毒害并殺死幼蟲。

3.2 刺猬

3.2.1 生活史和發生規律 一般對薄殼山核桃有害的主要是黃刺猬(Cnidocampa flavescen)、棕色刺猬(Setora postorna ta)和雙齒綠刺猬(Latoia Hilarata Staudinger)等三種,主要是幼蟲有害葉片。孔洞,缺少雕刻或隻留下葉子上的葉柄和主脈會影響樹木的生長潛力和強産量。刺猬通常在1年内分2代發生,在寄主樹幹,樹枝和樹幹附近的土壤中打結,以度過冬天。6月中旬是第一代成蟲羽化,8月中旬是第二代成蟲羽化。6月下旬至7月上旬是第一代幼蟲危害期,8月中旬至9月中旬為第二代幼蟲危害高峰期。

3.2.2 防控措施 利用成蟲的尋光性質,利用黑光誘捕成蟲成蟲羽化過程中誘捕成蟲,降低蟲口密度。在6月下旬和8月中旬,在幼蟲危害期間,将25%的幼蟲噴灑在葉面上,通過噴灑1500~2000倍的液體,4.5%氯氰化物2000倍的液體或10%的幼蟲4000倍的液體來控制幼蟲。冬季結合塑膠修剪和樹幹美白,人工根除樹幹、樹枝和土壤附近的越冬蛾,減少昆蟲的來源。

3.3 美國白

3.3.1 生活史和發生模式 庫尼亞毛毛蟲(Drury)又稱秋簾毛毛蟲、網狀毛毛蟲,屬于鱗翅光桦屬,一般發生在1年3代,以待樹皮下或地面枯枝和落葉過冬。成蟲純白色,體長9~15mm。老幼蟲長28至35毫米,背部有一條寬闊的深棕色至黑色條紋。每年4月20日左右,蘆洲市成蟲羽化,5月初幼蟲出現,因為第一代昆蟲年齡比較整齊,是美國白鹳控制的最佳時期。幼蟲孵化後,吐出絲網,簇網取葉,像一層白紗包裹在葉子上,葉子被吃掉,幼蟲移動到樹枝上,另一部分樹枝編織新的網。幼蟲吃葉子,隻留下葉子的脈絡,使樹木生長不良甚至死亡。

3.3.2 加強植物檢疫措施的防控措施,增加美國白瘟疫地區對病木轉移的複查。利用成蟲的尋光天性,每100m懸挂1盞殺蟲燈,殺死成蟲。從4月下旬開始,每隔100米就會懸挂一個性誘捕器,以誘捕冬季成蟲。用殺蟲燈錯開懸挂,以免影響捕蟲效果。利用1~3歲幼蟲簇的特征,人工切割網從5月開始集中在幕後燃燒。從5月下旬到6月上旬,使用飛機或地面控制噴灑幼蟲或20%氯蟲苯二氮卓類(kangguang)來控制3至4歲的第一代幼蟲。

3.4 星空牛

3.4.1 生活史及發生模式 桔梗是昆蟲有翅天埠分支,通常發生在泸州市1年,幼蟲通常在木本部分過冬;第一批幼蟲從6月下旬到7月腐爛到樹上,從9月下旬到10月上旬越冬,幼蟲在3月下旬開始覓食。羽化後,成蟲叮咬薄殼山核桃葉柄、葉片、嫩枝層,受害人為黑褐色,排出褐色粉狀糞便和木屑,逐漸腐爛成木頭部分。較老的幼蟲主要吃在近地的骨幹和根部,阻斷了營養物質向樹的輸送,使樹木衰退,在嚴重的情況下可導緻整個植物的死亡。

3.4.2 防治措施(1)樹幹美白。利用在樹幹下部産卵的習慣,将石灰硫增白劑或石硫化合物石灰增白劑施用到100cm以下的薄殼山核桃樹幹上直至地面。(2)人為殺戮。利用成蟲栖息地和假死習,在5-7月成蟲開花時,經常檢查成蟲在森林中捕殺時停下。能劇烈搖晃樹枝,成蟲假死摔落。在7月至9月期間,頻繁的檢查發現了暴虐的凹槽或紅褐色的糞便,用鋒利的刀刮樹皮,或者用鐵絲錘打或鈎住幼蟲。(3)毒藥殺人。翌年10月至次年4月的檢查中,在樹幹周圍發現了紅褐色的糞屑和鑽孔,飛蛾中的幼蟲因吸入氧化果實等殺蟲劑或注入鑽孔而中毒。從6月初到8月底,在樹幹和樹枝上噴灑100至200倍的綠色willre(氯氰化物微膠囊),以殺死補充營養或産卵的成蟲。

薄殼山核桃主要病蟲害種類及數量及綜合防控技術

4 綜合防控技術

4.1 農業措施 按照适宜樹木的原則保持樹木強壯。在田間合理密集種植,加強冬季塑膠修剪,形成适宜的森林窪地,改善森林内的通風和透光條件,建立強大的森林亞生态系統自控力。及時清理田間病枝、果實僵硬、落葉、果實等,減少田間感染源。

4.2 實體措施 使用害蟲誘導或人為捕獲光線、顔色、味道等。整個園區按每6670~10000m2标準統一排列1個頻率振動殺蟲燈或黑光燈,按标準667m2均勻鋪設5~6平闆的糖醋液或白糠和木屑或蟲糞,發現可以用刀或錘子刮死牛的幼蟲, 在8月及時砍伐,除非正常的枯枝和破壞,冬季砍伐病蟲樹枝,病果,刮病斑點,皮膚,夜間或清晨人工捕獲金龜,牛和其他成蟲在冬季和5月至6月,樹幹的下部塗有硫酸硫或白化,以防止害蟲在樹木和小牛身上産卵。

4.3 生物措施 利用有益生物體或其他生物體抑制或消滅有害生物體的預防和控制方法。經調查,漳州市薄殼山核桃林中分布的害蟲和天敵主要是瓢蟲、繼王星和送蠅蟻等天敵。在園内種植沙姆拉克、苜蓿、黑麥草等豆科植物或草類,為天敵提供生存場所 害蟲等,雨季噴灑白色剛性菌等生物制劑,實作對昆蟲的細菌控制,釋放出腫脹的腿蜂、天鵝絨寄生蟲、刀螳螂等寄生蟲和殺死天敵來控制害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