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六大国有行、招行均下调各期限存款利率,稳健型投资者如何配置资产?

作者:金融界

9月15日,六大国有行及招商银行纷纷调整了人民币存款利率,三年期存款利率均下调15个基点,其它存款利率则下调10个基点。

多位专家认为,预计未来有更多银行跟进,存款利率下行将成为长期趋势。

年初以来,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客户避险情绪上升,储蓄意愿上升。但随着存款利率下调,手有“闲钱”的存款客户在进行资产配置时,也开始更多地将眼光投向了银行的其他稳健的金融产品。

利率或将一年比一年更低

根据9月15日公布的利率表,工商银行(601398.SH)、农业银行(601228.SH)、中国银行(601988.SH)、建设银行(601939.SH)、交通银行(601328.SH)五家国有大行的三个月、六个月、一年期、二年期、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均较此前下降10个基点,分别为1.25%、1.45%、1.65%、2.15%、2.65%;而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2.6%,下调15个基点。邮储银行(601658.SH)下调后的半年期、一年期存款利率略高于四大行,分别为1.46%、1.68%,其余存款利率与其他五大行保持一致。

除国有行外,招商银行(600036.SH)的存款利率也进行了调整,调整后与5家国有行的存款利率保持一致。至于其他股份行,记者查询官网发现,目前存款利率尚未进行调整。记者也询问了兴业银行(601166.SH)等部分股份行客服,均表示暂未收到有大面积下调存款利率的通知,目前存款产品利率以页面实际显示为准。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继今年4月以来部分银行存款利率的又一次下调。今年4月下旬,多家银行已经下调了1年期以上期限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不过相比之下,本次存款利率调整覆盖的范围更广。

今年以来,受到LPR多次下调、监管持续强调让利实体经济影响,银行业上半年净息差普遍收窄。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二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94%,较一季度继续下降3个BP。银行要保证自身健康发展,同时还要持续加强对实体经济支持,势必需要从负债端出发去降低负债成本。

此前,今年4月,央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调整机制,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

“从银行自身来看,此次下调存款利率能够有利于银行压降负债端成本,保持息差稳定。同时,也进一步推动资产端利率下降。”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告诉记者。

事实上,“今年以来,国家通过下调各个品种的政策利率,包括逆回购利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等等来引导银行资金端成本明显下行,包括各个期限的存款利率和大额存单利率,包括银行间拆借利率。同时,近期理财的收益率也有明显下降。”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

降低存贷款利率成为近期国家货币政策的主旋律,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在9月5日国新办举行的例行吹风会上表示,要进一步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指导性作用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将存款利率下降效果传导到贷款端,降低企业融资和个人信贷的成本。

对于存款利率未来走势,董希淼表示,大型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后,预计将有更多银行跟进,不过,不同银行发展战略、负债能力、业务结构不一样,存款利率调整的幅度、步伐或有较大差异。“总体而言,大陆市场无风险利率下行将是长期趋势。”

9月15日,记者来到工商银行杭州一营业网点,其中的一位理财经理李才(化名)也告诉记者,目前该行存款利率确实已经下调,参考欧美部分国家银行存款“零利率”、某些国家和地区“负利率”的情况,“以后利率会一年比一年更低,或许会有波动,但整体呈下降趋势。”

稳健型投资者的选择

央行今年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8.3%,比上季增加3.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居民存款在人民币存款中的占比,从2018年开始逐步上升,到2022年一季度已经达到45.4%。

存款在居民财富配置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存款利率下行背景下,如果客户资产配置中存款、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较多,那么收益率可能有所下降。虽然存款利率整体下调,但银行部分存款产品仍然受到青睐,9月15日,记者来到农业银行杭州某网点,就存款利率下调后投资风格较为保守客户的投资选择向工作人员龚左(化名)进行咨询。龚左告诉记者,农行在浙江省内有一款存款产品“银利多”,利率较普通的同期存款产品要高,针对特定个人客户群体发售。

同时,龚左介绍,一般客户能够配置的金融产品主要是存款、理财、债券、基金和保险这5种,“客户购买最多的是大额存单”。

大额存单在2015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中被定义为银行存款类金融产品,属一般性存款。顾名思义,大额存单起售较高,现行该类产品的个人投资人认购起点金额为不低于20万元。

龚左介绍称,以农行的三年期大额存单为例,其利率在3.25%左右,收益处于中等位置,但流动性较好,可以被转让。“如果客户中途想将大额存单中的钱取出,但又不希望因提前支取而牺牲利息收益,就可以挂单转让,转让也很快,大概5分钟10分钟就会有人去接手。”

大额存单虽受市场追捧,但因每家银行额度有限,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有投资者戏称购买需要靠“抢”。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也指出,购买大额存单时通常需要等待一段时间,这实际上降低了它的实际收益率,因此需要客观看待实际的收益。

一些风险偏好较低的存款客户也将目光投向了其他相对稳健且收益较好的金融产品。

龚左告诉记者,大额存单之外,客户购买最多的其次是保险类产品。李才也同样告诉记者,现在购买保险的人非常多。

以招商银行为例,在上半年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下滑的情况下,其中的代理保险收入却逆势上涨,同比增长高达61.61%。招行在财报中表示,主要是资本市场大幅波动背景下,客户避险情绪及需求上升,高价值贡献的期缴保险销量及占比同比上升。

据了解,客户用于资产配置的保险主要是终身人寿保险等“理财险”。终身人寿保险是现金价值人寿保险之一,除了提供纯粹的人寿保险,还在保单内建立了现金价值或者投资价值。

以近年热销的增额终身寿险为例,李才介绍,“这类保险有预定利率,收益都写在合同里,还具有与银行存款类似的保本性质,同时会按一定的利率进行复利滚存,长期收益高于存款,中长期投资性价比较高。”

不过,龚左也提醒,这类保险主要是用流动性换收益,产品期限较长,适合对流动性要求不高的群体,“如果缴费期间提前支取,可能会损失本金”。

至于短期内的资产配置,龚左告诉记者,追求稳健的客户可以选择货币基金,由于其底层资产是人民币,所以相对比较稳定,像支付宝的“余额宝”、招商银行的“朝朝宝”都属于货币基金范畴。但同时,龚左也表示,货币基金收益较低,“赚得也就是个活期利息钱”。

除了选择同样具有保本性质产品和类似产品外,黄大智指出,适当提升个人的风险偏好,增加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也是一种选择。

董希淼也强调,在利率下行背景下,广大居民应平衡好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基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理财需求,做好多元化的资产配置。

本文源自银柿财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