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朝错过一位力挽狂澜的皇帝,导致结局悲惨,遭受西方列强剥夺

作者:陋室文史

历史的发展有着自己的规律,大清的灭亡刚好处在这个节骨眼上,即使不是清朝,也会是另外一个王朝来结束这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皇权专政制度,只能说这是历史的必然性。

可是清朝的灭亡也不能仅用历史规律来解释,其本身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一个王朝的兴衰跟皇帝是有直接关系的,大清的皇帝中最明白这个道理的便是康熙。

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在选择继承人上三斟四酌,选择雍正也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最后雍正选择了乾隆也是明智的,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康乾盛世”,但也不过是昙花一现。

清朝错过一位力挽狂澜的皇帝,导致结局悲惨,遭受西方列强剥夺

清末衰落

清朝后期的衰落很大程度上是要归罪于乾隆的,当时大清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失败,导致乾隆下令封锁出入口岸,正式开始闭关锁国政策,这进一步导致了清朝的耳目闭塞。

后来英国通过工业革命一跃成为西方强国,而中国还在闭门造车、两耳不闻窗外事。清朝整天想着如何按部就班的发展,并不鼓励科技创新,因此使得中国的科学技术被西方甩出了几条大街。

清朝故步自封也就罢了,还盲目自大,自恃为天朝上国,殊不知外面的世界已经变了模样,他们还依旧沉浸在自己打造的“桃花源”里,不知道屋外经历了什么。

清朝错过一位力挽狂澜的皇帝,导致结局悲惨,遭受西方列强剥夺

乾隆的这个决定直接害惨了自己的儿孙,几十年后英国的船坚炮利直接轰开了中国的南方大门,鸦片战争就是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实力差距的最好体现。

其实清朝后期的皇帝都还是不错的,这种优势并未体现在政治理念上。只能说他们是个好帝王,殚精竭虑、勤勤恳恳,并未懈怠任何政务,可做的都是徒劳工,根本不管用。

像道光帝为了挽救衰落的清朝,积极地整顿吏治、平定叛乱和禁止鸦片等,对国家都是有益的。但他并没有康熙的政治手段,做得再多也丝毫无法改变官僚腐败的现象。

清朝错过一位力挽狂澜的皇帝,导致结局悲惨,遭受西方列强剥夺

咸丰帝也是如此勤于政事,对朝政的改革都是大手笔的。他重用汉族官员,企图重振朝纲。曾国潘就是在他的提携下一步步位极人臣,然而这个时候的大清内忧外患,单靠一个曾国藩无法曲线救国。

咸丰帝最大的错误就是宠幸了慈禧,并立了他们的儿子为皇帝。若是他知道再往后的几十年里,大清将被这个女人搞得乌烟瘴气,不知道他是否会后悔将她纳为妃子。

不过咸丰帝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所以慈禧能掌权也是天命使然,在命运面前,有些事情是无奈的,就如同这衰败不堪的大清一样。

清朝错过一位力挽狂澜的皇帝,导致结局悲惨,遭受西方列强剥夺

救国策略

由于慈禧后期的表现,很多人对她的印象都很不好,觉得她专政跋扈、享受奢靡,间接导致了大清的灭亡。但是客观来说,慈禧也并非一无是处。

同治帝刚登基之初,慈禧和慈安两位太后垂帘听政,她在恭亲王奕訢的帮助下也干过很多有利国家的事情,比如整顿吏治,重用汉臣等,像曾国潘、李鸿章和左宗棠。

光这三个人都能顶住大清的大半边天了,可以说若是没有他们的辅佐,单靠奕訢一个人的力量,大清恐怕都熬不到溥仪那一代。

清朝错过一位力挽狂澜的皇帝,导致结局悲惨,遭受西方列强剥夺

慈禧一介女流之辈,想法都太过于狭隘,她的所有改革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的。很多人拿她跟孝庄太后来比,但是慈禧没有她的宏观格局,所以注定培养不出第二个康熙。

慈禧曾支持过洋务运动,但也只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并不是想从根源上改革中国的政治制度。所以这些救国政策虽然有用,可是无法长久,也达不到救国的目的。

不过自从开展洋务运动之后,清朝的军事实力确实有所增长,海军和陆军都开始营业。主要是鸦片战争吃了西洋人的亏,迫使慈禧开始接受西方的一些经营策略。

清朝错过一位力挽狂澜的皇帝,导致结局悲惨,遭受西方列强剥夺

之前说了,皇帝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慈禧虽然也做过许多努力,但她的目光短浅,只能看到自己的脚指头。所以在她的统治下,清朝很难发展起来。

但她明知道这样都不肯放手给皇帝,连续养了同治和光绪两位傀儡帝王。这种专权的手段也是导致清朝灭亡的重要原因,这两位帝王都有着自己的想法和志愿,但因为慈禧的专权无法施展。

同治帝曾经为了收回自己的政权,摆脱慈禧的禁锢,毅然决然在国家财政紧缺的情况下去翻修圆明园。他是希望把那里修好,让慈禧搬过去,以此来切断她的权利。

清朝错过一位力挽狂澜的皇帝,导致结局悲惨,遭受西方列强剥夺

然而同治帝想得还是太简单了,后来的光绪帝就是最好的例子。即使慈禧住在圆明园,她动动手指依旧能搅动朝廷。她的势力早已根深蒂固,凭借傀儡皇帝的身份是无法轻易拔除的。

被禁锢到无奈的两位帝王只能看着清朝没落下去而无能为力,所以很多人将大清的灭亡归咎于慈禧专权之上。试想若是换了一位能力挽狂澜的帝王,一切是否都会不一样。

错过的皇帝

在晚清时期,能担起大任的皇族中唯有恭亲王奕訢。当年他与咸丰帝一起争夺储君之位,只可惜道光帝选择了咸丰,若是当初选了他的话,可能大清还能坚持很多年。

清朝错过一位力挽狂澜的皇帝,导致结局悲惨,遭受西方列强剥夺

奕訢的能力和手段在“辛酉政变”中展露无疑,同治帝继位后,八大顾命大臣把持朝政搞得慈禧很不满,奕訢便与慈禧一拍即合发动政变,设计逮捕了八大臣,收缴了他们手中的权利。

从这点来看,奕訢处事干练果决,此后他便全面控制了中央的机关。同时他还身兼数职,总理皇族以及宫廷的大小事务。他还主理与各国的外交事务,一时间权势如日中天。

奕訢还是个实干型的人才,他从不固步自封,而是主张国家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来增强自身的实力。在外交上他与欧美各国达成和平相处的协议,并利用国外资源打造军事工业。

清朝错过一位力挽狂澜的皇帝,导致结局悲惨,遭受西方列强剥夺

同时奕訢还是洋务派的领袖,当时曾国潘和李鸿章等人要开展洋务运动。但被朝中顽固派阻挡,他们便找到奕訢,没想到奕訢一口就答应下来。

由于奕訢“崇洋媚外”的理念,被顽固派称为“鬼六子”。但在当时的中国来说,媚外并不是什么大问题,相反这种主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态度是值得推荐的。

奕訢被誉为近代开拓者之一,为大陆近代的工业和教育事业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试想要是当初他当了皇帝的话,大清说不定会迎来第二个盛世。

清朝错过一位力挽狂澜的皇帝,导致结局悲惨,遭受西方列强剥夺

只可惜大清错过了他,让他在后期备受慈禧的打击,从此一蹶不振,所有的努力都化为了泡影。大清也最终走向悲惨的结局,被西方列强你争我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