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錯過一位力挽狂瀾的皇帝,導緻結局悲慘,遭受西方列強剝奪

作者:陋室文史

曆史的發展有着自己的規律,大清的滅亡剛好處在這個節骨眼上,即使不是清朝,也會是另外一個王朝來結束這長達幾千年的封建皇權專政制度,隻能說這是曆史的必然性。

可是清朝的滅亡也不能僅用曆史規律來解釋,其本身也存在着很多的問題。一個王朝的興衰跟皇帝是有直接關系的,大清的皇帝中最明白這個道理的便是康熙。

正因為如此,他才會在選擇繼承人上三斟四酌,選擇雍正也是一個正确的選擇。最後雍正選擇了乾隆也是明智的,是以才有了後來的“康乾盛世”,但也不過是昙花一現。

清朝錯過一位力挽狂瀾的皇帝,導緻結局悲慘,遭受西方列強剝奪

清末衰落

清朝後期的衰落很大程度上是要歸罪于乾隆的,當時大清與其他國家的外交失敗,導緻乾隆下令封鎖出入口岸,正式開始閉關鎖國政策,這進一步導緻了清朝的耳目閉塞。

後來英國通過工業革命一躍成為西方強國,而中國還在閉門造車、兩耳不聞窗外事。清朝整天想着如何按部就班的發展,并不鼓勵科技創新,是以使得中國的科學技術被西方甩出了幾條大街。

清朝故步自封也就罷了,還盲目自大,自恃為天朝上國,殊不知外面的世界已經變了模樣,他們還依舊沉浸在自己打造的“桃花源”裡,不知道屋外經曆了什麼。

清朝錯過一位力挽狂瀾的皇帝,導緻結局悲慘,遭受西方列強剝奪

乾隆的這個決定直接害慘了自己的兒孫,幾十年後英國的船堅炮利直接轟開了中國的南方大門,鴉片戰争就是中國與西方國家之間實力差距的最好展現。

其實清朝後期的皇帝都還是不錯的,這種優勢并未展現在政治理念上。隻能說他們是個好帝王,殚精竭慮、勤勤懇懇,并未懈怠任何政務,可做的都是徒勞工,根本不管用。

像道光帝為了挽救衰落的清朝,積極地整頓吏治、平定叛亂和禁止鴉片等,對國家都是有益的。但他并沒有康熙的政治手段,做得再多也絲毫無法改變官僚腐敗的現象。

清朝錯過一位力挽狂瀾的皇帝,導緻結局悲慘,遭受西方列強剝奪

鹹豐帝也是如此勤于政事,對朝政的改革都是大手筆的。他重用漢族官員,企圖重振朝綱。曾國潘就是在他的提攜下一步步位極人臣,然而這個時候的大清内憂外患,單靠一個曾國藩無法曲線救國。

鹹豐帝最大的錯誤就是寵幸了慈禧,并立了他們的兒子為皇帝。若是他知道再往後的幾十年裡,大清将被這個女人搞得烏煙瘴氣,不知道他是否會後悔将她納為妃子。

不過鹹豐帝沒有預知未來的能力,是以慈禧能掌權也是天命使然,在命運面前,有些事情是無奈的,就如同這衰敗不堪的大清一樣。

清朝錯過一位力挽狂瀾的皇帝,導緻結局悲慘,遭受西方列強剝奪

救國政策

由于慈禧後期的表現,很多人對她的印象都很不好,覺得她專政跋扈、享受奢靡,間接導緻了大清的滅亡。但是客觀來說,慈禧也并非一無是處。

同治帝剛登基之初,慈禧和慈安兩位太後垂簾聽政,她在恭親王奕訢的幫助下也幹過很多有利國家的事情,比如整頓吏治,重用漢臣等,像曾國潘、李鴻章和左宗棠。

光這三個人都能頂住大清的大半邊天了,可以說若是沒有他們的輔佐,單靠奕訢一個人的力量,大清恐怕都熬不到溥儀那一代。

清朝錯過一位力挽狂瀾的皇帝,導緻結局悲慘,遭受西方列強剝奪

慈禧一介女流之輩,想法都太過于狹隘,她的所有改革都是從自身利益出發的。很多人拿她跟孝莊太後來比,但是慈禧沒有她的宏觀格局,是以注定培養不出第二個康熙。

慈禧曾支援過洋務運動,但也隻是為了維護封建統治,并不是想從根源上改革中國的政治制度。是以這些救國政策雖然有用,可是無法長久,也達不到救國的目的。

不過自從開展洋務運動之後,清朝的軍事實力确實有所增長,海軍和陸軍都開始營業。主要是鴉片戰争吃了西洋人的虧,迫使慈禧開始接受西方的一些經營政策。

清朝錯過一位力挽狂瀾的皇帝,導緻結局悲慘,遭受西方列強剝奪

之前說了,皇帝對于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慈禧雖然也做過許多努力,但她的目光短淺,隻能看到自己的腳指頭。是以在她的統治下,清朝很難發展起來。

但她明知道這樣都不肯放手給皇帝,連續養了同治和光緒兩位傀儡帝王。這種專權的手段也是導緻清朝滅亡的重要原因,這兩位帝王都有着自己的想法和志願,但因為慈禧的專權無法施展。

同治帝曾經為了收回自己的政權,擺脫慈禧的禁锢,毅然決然在國家财政緊缺的情況下去翻修圓明園。他是希望把那裡修好,讓慈禧搬過去,以此來切斷她的權利。

清朝錯過一位力挽狂瀾的皇帝,導緻結局悲慘,遭受西方列強剝奪

然而同治帝想得還是太簡單了,後來的光緒帝就是最好的例子。即使慈禧住在圓明園,她動動手指依舊能攪動朝廷。她的勢力早已根深蒂固,憑借傀儡皇帝的身份是無法輕易拔除的。

被禁锢到無奈的兩位帝王隻能看着清朝沒落下去而無能為力,是以很多人将大清的滅亡歸咎于慈禧專權之上。試想若是換了一位能力挽狂瀾的帝王,一切是否都會不一樣。

錯過的皇帝

在晚清時期,能擔起大任的皇族中唯有恭親王奕訢。當年他與鹹豐帝一起争奪儲君之位,隻可惜道光帝選擇了鹹豐,若是當初選了他的話,可能大清還能堅持很多年。

清朝錯過一位力挽狂瀾的皇帝,導緻結局悲慘,遭受西方列強剝奪

奕訢的能力和手段在“辛酉政變”中展露無疑,同治帝繼位後,八大顧命大臣把持朝政搞得慈禧很不滿,奕訢便與慈禧一拍即合發動政變,設計逮捕了八大臣,收繳了他們手中的權利。

從這點來看,奕訢處事幹練果決,此後他便全面控制了中央的機關。同時他還身兼數職,總理皇族以及宮廷的大小事務。他還主理與各國的外交事務,一時間權勢如日中天。

奕訢還是個實幹型的人才,他從不固步自封,而是主張國家學習外國的科學技術來增強自身的實力。在外交上他與歐美各國達成和平相處的協定,并利用國外資源打造軍事工業。

清朝錯過一位力挽狂瀾的皇帝,導緻結局悲慘,遭受西方列強剝奪

同時奕訢還是洋務派的領袖,當時曾國潘和李鴻章等人要開展洋務運動。但被朝中頑固派阻擋,他們便找到奕訢,沒想到奕訢一口就答應下來。

由于奕訢“崇洋媚外”的理念,被頑固派稱為“鬼六子”。但在當時的中國來說,媚外并不是什麼大問題,相反這種主動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态度是值得推薦的。

奕訢被譽為近代開拓者之一,為大陸近代的工業和教育事業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試想要是當初他當了皇帝的話,大清說不定會迎來第二個盛世。

清朝錯過一位力挽狂瀾的皇帝,導緻結局悲慘,遭受西方列強剝奪

隻可惜大清錯過了他,讓他在後期備受慈禧的打擊,從此一蹶不振,所有的努力都化為了泡影。大清也最終走向悲慘的結局,被西方列強你争我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