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在2D光伏器件中接近外量子效率极限研究背景近年来,2DTMDs由于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质,包括强光-物质相互作用、宽带光吸收

在2D光伏器件中接近外量子效率极限

研究背景

近年来,2D TMDs由于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质,包括强光-物质相互作用、宽带光吸收、本征钝化表面和柔性等,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因此,2D TMDs有望用于超薄和高性能光伏器件,这对下一代太阳能电池的发展至关重要。到目前为止,已经报道了许多基于2D TMDs的光伏器件。然而,大多数2D光伏器件的外量子效率(EQE)和功率转换效率(PCE)面临超过50%和3%的巨大挑战,与理论极限存在较大差距。已经做出了一些努力来提高光伏效率。例如,提出了栅极调制来减少沟道中的俄歇复合,得到30%的EQE。据报道,单边耗尽会抑制界面复合,实现71%的EQE,并应用掺杂来增加开路电压(VOC),导致PCE提高到1.55%。然而,性能的提升仍不尽如人意,这归因于金属-半导体接触不良和沟道耗尽不足,导致光生载流子分离和收集效率低下。一方面,不良的金属-半导体接触引入了中间能隙状态和费米能级钉扎,导致肖特基势垒高度严重偏离肖特基-莫特规则。有限的肖特基势垒导致载流子分离效率低。并且金属-半导体接触不良也会引起界面缺陷态,作为复合中心,导致光生载流子的严重复合损失,降低载流子收集效率。另一方面,沟道耗尽不足导致扩散过程中光生载流子复合损失,进一步降低了载流子收集效率。因此,2D光伏器件中固有的光生载流子传输行为受到抑制,导致实际光伏性能与理论极限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成果介绍

有鉴于此,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周兴副教授等报道了基于2D WS2具有无缺陷界面和无复合沟道的光伏器件,显示出接近理论极限的92%的高EQE和5.0%的高PCE。高性能归因于没有界面缺陷和费米能级钉扎的范德华金属接触,以及没有光生载流子复合的完全耗尽沟道,导致本征光生载流子的高效分离和收集。此外,这项研究表明,该策略可以扩展到其他TMDs,例如MoSe2和WSe2,EQE分别为92%和94%。这项工作提出了一种构建高性能2D光伏器件的通用策略。接近理想的EQE为接近Shockley-Queisser极限的PCE提供了巨大的潜力。文章以“Approaching the 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Limit in 2D Photovoltaic Devices”为题发表在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

在2D光伏器件中接近外量子效率极限研究背景近年来,2DTMDs由于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质,包括强光-物质相互作用、宽带光吸收
在2D光伏器件中接近外量子效率极限研究背景近年来,2DTMDs由于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质,包括强光-物质相互作用、宽带光吸收
在2D光伏器件中接近外量子效率极限研究背景近年来,2DTMDs由于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质,包括强光-物质相互作用、宽带光吸收
在2D光伏器件中接近外量子效率极限研究背景近年来,2DTMDs由于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质,包括强光-物质相互作用、宽带光吸收
在2D光伏器件中接近外量子效率极限研究背景近年来,2DTMDs由于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质,包括强光-物质相互作用、宽带光吸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