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参与汶川地震救援的登山向导亲历泸定地震:和2008年比,应急救援水平提高了很多

作者:凤凰WEEKLY

文/陈龙

编辑/雪梨王

泸定6.8级地震前后,冰川救援和登山向导小风,在震中海螺沟度过了48小时。

9月5日午后地震时,小风正和朋友在海螺沟山区的一栋木架楼里喝茶。突如其来的地震波一度要晃倒整栋房子。之后,他行走在震中各处,帮一些村组搭建帐篷,并到周围村镇观察受灾情况。

参与汶川地震救援的登山向导亲历泸定地震:和2008年比,应急救援水平提高了很多

群众在震后聚集到广场安全地带。(本文图片,均由小风拍摄)

小风曾在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中参与救援,又在距离震中100公里外的什邡市红白镇参与震后心理干预,时间长达4个月。汶川地震后,国内各类救援队伍成长壮大,专业度大大提高,全社会的防灾救援意识和水平也整体提升。

14年后亲历泸定地震,小风看到,整个社会在自我保护和援助中得到了成长。武警、消防、民间救援队等队伍在第一时间作出迅速反应,有效减少了灾后的生命损失。

以下是小风的口述:

“到处都是山体垮塌的轰鸣声”

我现在正在磨西镇的甘孜职业学院。因为镇上空地比较少,现在甘孜职业学院足球场上的帐篷基本已经搭不下了。

镇上有几个较大的广场,也满是来自各地的消防、救援队伍和临时指挥所。包括甘孜武警、特警,他们是最早来的,就驻扎在广场上。

参与汶川地震救援的登山向导亲历泸定地震:和2008年比,应急救援水平提高了很多

入夜后的磨西镇灾民安置广场。

9月5日地震时,我在燕子沟镇一个朋友的家里。燕子沟镇在燕子沟景区旁,与磨西镇距离六七公里,两个镇基本挨着。

震感很强烈,房子摇晃得很厉害,真有点2008年汶川的感觉。只是时间很短。当时我们在一个鱼塘边的二楼喝茶。那个小楼是彝族的木架结构。当时我们所有人都觉得楼会倾倒在鱼塘边上。地震摇晃得楼房都倾斜了,感觉根本就站不住,我的朋友直接用手紧紧摁着桌子,才能把自己定住。感觉如果不借助外物稳住自己,就会摔倒。

震完了之后,我们赶紧下楼。因为离山体很近,我听到周围山上都是石头垮掉的声音。也许是第一次主震已经把山体震松弛了,石头、沙土都很脆弱,每过10分钟、半小时,就能听到不同地方传来山体土石垮塌的轰鸣声,可能是余震导致的。5日下午到晚上,那种声音都一直在响。

参与汶川地震救援的登山向导亲历泸定地震:和2008年比,应急救援水平提高了很多

地震后普遍发生山体垮塌,发出轰隆声。

地震后,我跟朋友第一时间去了磨西镇的小学、幼儿园,接他的孩子。到的时候,学生们都被老师组织得比较好,已经在空旷的操场上了。签完字后,家长们就把孩子接走了。

回到燕子沟镇,我们转了一圈,发现村里还好,只有几个房屋倒塌。当地政府反应很快,已经在组织自救了。然后我前往磨西镇,看到一栋倒塌的房屋,好像有伤亡,所有人的精力都集中在那里。

参与汶川地震救援的登山向导亲历泸定地震:和2008年比,应急救援水平提高了很多

磨西镇上,一栋房子整体坍塌。

后来,我就在镇上以及周围几个村里的临时安置点,帮他们搭建帐篷。因为大家还不是很熟练,所以我们就到处帮忙,一直弄到半夜12点。

一开始,当地通信信号都中断了,救援物资也没跟上来。大约傍晚六七点,大家准备到帐篷里去,一些没领到棉被的人就回到家里,把自己的棉被抱过来。

地震后的两天,我在周边走了几圈,每个村上都由自己安排,在稍微空旷的地方,按照小组搭建一些临时安置点。小的安置点,一般只有五六个帐篷。

磨西镇上,有两家客栈的房子已经完全倒塌,还有一些房屋部分损毁了,但不是很严重。镇上有一些伤亡,但还好,主要是周围的一些山村情况比较严重。

参与汶川地震救援的登山向导亲历泸定地震:和2008年比,应急救援水平提高了很多

地震造成磨西镇房屋损坏。

比如河对岸的蔡阳村、共和村,发生了多处山体垮塌。中间那条河,大概水深3米以上。因为地震的前几天一直在下雨,河沟涨水,所以水流很湍急,还夹杂着砂石、滚石。河面上,桥还没修好。

9月5日傍晚,地震后的几个小时,我看到武警部队在河滩上临时搭了便桥,从河对岸抢救伤员。因为着急救人,桥搭得不是很结实,后来被河水冲坏了。今天(9月6日),武警部队又搭了一座钢架结构的便桥。

汶川地震后,我在那边待了三四个月

我是8月29日到燕子沟的。当时成都疫情日渐严重,这边的朋友邀请我过来。

那几天,我基本就在燕子沟的朋友家里。平常到周边的山里转转,聊聊天,钓钓鱼。总之是比较悠闲的度假。

我是湖南人。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时,我正在内蒙古。后来我通过网上报名,参加了一个临时招募和组织起来的志愿者团队。我们把大本营设在受灾比较严重的什邡市红白镇,一开始就是抢险——先救人,帮忙从废墟里搜寻幸存者和遇难者。

那次地震的损伤太大了,不仅几万人失去生命,很多活着的人也失去了信念。当时的数据是,什邡这个县级市,房屋倒塌46.14万间,受损150.29万间,山区、沿山区重灾镇,受损和垮塌房屋超过了95%,几乎被夷为平地;全市43万人口,死亡5924人,失踪208人,受伤33075人;全市40多所中小学校垮塌,造成597名师生死亡,2800余人受伤。

红白镇是伤亡最严重的镇之一,集镇上仅有两栋房屋没有倒塌。所以我们就在红白镇募集物资,建立了一些帐篷小学,联系了许多心理专家,给孩子们做一些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这个工作,本来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我们在那里一直待了三四个月,顺便参与一部分重建工作。

当时,只要是设有心理学专业的高校,基本都参与了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组成了一个针对汶川地震灾后心理干预的联盟。我记得特别清楚的是,我们对接的很多高校,教授带着他们的学生过来,很多学生都与(什邡)学生建立了关系,经常家访,做一对一的单独干预。结果很多(心理学)学生都受不了,自己先崩溃掉了。

我没学过心理学,但我感觉,心理干预必须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说、去想所有问题,要感同身受。在感同身受这个事情上,每个人的底线都不一样,如果承受能力不够强大,就可能崩溃。这就像一个倒垃圾的过程,你一直往垃圾桶里倒垃圾,最后垃圾桶就会承受不了。

我们那个志愿者团队,最多的时候有300多人,分成很多团队,分工做事。有的做帐篷学校,有的做数据收集。

志愿者团队对于灾难救援作用很大。我记得刚到映秀镇的时候,那里的河流形成了一个堰塞湖,湖上游有个银杏乡,很少有人进去。我们应该是第一支进去的队伍,发现那个地方都没有什么物资。我们本以为,地震发生快一个月了,所有地方都被覆盖到了,没想到在中心点附近,还有这么一个盲区(注:2019年8月,银杏乡被撤销,划归映秀镇)。

相比汶川,这次地震救援速度很快

客观说,汶川地震的时候,我们的救援经验、能力都是不足的。比如银杏乡被忽略,就是因为信息沟通不畅通,也没有媒体采访到那一块。道路阻塞是主要原因。当时修桥开路也是临时设计的。我记得后来去了一支专门的舟桥部队,驻扎在堰塞湖的位置,拉物资的车临近后,要先开到舟桥上面,渡过河,再从一条临时便道开上去。

汶川地震后,我们的灾后应急救援逐渐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这些年,从救援队伍培养训练,灾后反应速度,科学救援方法经验,到先进的科技设备,都比汶川的时候提高了几十倍。除了消防武警力量,各种民间救援队也纷纷成立,专业度也大幅提升。野外救援包含高空(绳索)、山地、水域、城市搜救,以及破拆、地震救援等,大家都会专门去练习。各个细分科目上有了单项能力提升,比如水域救生分为水上橡皮艇(RIB)操作、海浪救生、静水救生、急流救生、搜救潜水、车辆打捞、水中破拆等科目。

技术设备上,无人机的普及,让原有的许多基础技术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比如无人机+热成像、无人机+空中照明、无人机空中信号基站,以及大疆系列的无人机在摄影、搜索、运送物资方面,都能得到应用。

汶川地震后,我们的救援经验都积累下来了。这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这次泸定地震震级相对较小,随便派几支搜救队,大家都知道怎么去应对各种情况。

9月5日下午,不到3点的样子,我到燕子沟镇上,发现康定武警、甘孜特警这些专业队伍已经过来了。康定本来离海螺沟就很近,翻一个山,也就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这个反应速度真的很快。

后来成都“飞豹”地震快反救援队、“飞猫”高空绳索救援队这些专业的消防救援队,以及蓝豹、非凡、红十字这些民间救援队,也都很快进来了。许多救援队,现在都有自己擅长的专业,这些年也一直在学习新的东西,引入新的技术设备。一些队伍的救援技术都是国内佼佼者,可能跟国外都能抗衡。

因为南边的河流很宽,河水湍急,而且两岸都很高。武警、消防官兵运输伤员的时候,下河、上岸都很陡,临时便桥也不稳当,过河很不容易。我看到武警官兵从对岸蔡阳村、共和村抬过来七八个伤员,其中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头受伤了,做了简单包扎。要是担架不安全,武警就把人背过来。

伤员就近安置在磨西镇上的甘孜州皮肤病防治院,受伤较重的送到外面的大医院救治。

经历了汶川地震后,我对四川这个地方产生了一定感情,决定留在成都。带了一段时间志愿者团队,后来开始接触户外登山行业,近几年加入了四川省山地救援总队。四川的山地资源很丰富,雪山多,我们做的是高海拔的山地救援,包括雪地和冰川,难度和专业性更高。

夜晚帐篷边,彝族乡民燃起了篝火

5日下午,海螺沟几个镇的通信中断了几个小时。傍晚6点左右,救援队伍开来了移动通信发射车,通信才恢复。但是信号比较弱,跟朋友通话也不清晰。今天(6日),通信基站和信号塔应该修复了,我可以直接用手机网络跟外界联系了。

因为很多朋友知道我在海螺沟,5日到6日一天里,我收到了60多个未接电话。很多登山圈的朋友关心我的安危,大概有200多条问候信息。所以5日晚上信号一恢复,我就发了一条朋友圈,给大家报平安。因为确实回复不过来了。

参与汶川地震救援的登山向导亲历泸定地震:和2008年比,应急救援水平提高了很多

受灾的山村里,村民们搭起简易“帐篷”,在户外吃饭。

每个人身处在一个地方,看到的都只是身边的一个点,了解的都是片面信息。我和大家一样,一开始没想到伤亡数字会这么大。后面两天发现伤亡数字不断增加,死亡人数从十几个到20多,再到30多,现在是56个,我也是很震惊(注:据官方通报,截至9月6日21时,四川泸定6.8级地震已造成74人遇难,其中甘孜州40人遇难、雅安市34人遇难。此外,甘孜州14人失联、170人受伤,雅安市12人失联、89人受伤)。

结合我以前的经验,我大概知道哪些地方会出现这种较大的伤亡。

泸定县、石棉县以及下面那些乡镇,都是沿大渡河和沿线一些支流的河谷而建,山岭密集,房屋都离山很近,公路也是沿河谷修的。地震的时候,山体发生了垮塌,到处都是石头滚落,砸到或者埋掉了路上的车辆和行人。我感觉,这次在路上伤亡的人,要比被房屋坍塌伤到的人多。

包括现在(6日下午),海螺沟景区一些村子道路都还没通。共和村、蔡阳村的伤亡情况,我们都不是很了解。我听到一些救援队伍说,从石棉县来海螺沟的这一路上,好几起事故,都是在车里被滚石砸到了。

最近成都因为疫情而封控,大家都在家里。如果不是封控,路上会有更多的车辆,我觉得这次的死伤人数会远远不止这些。

泸定县有个中山峰,是“蜀山之王”贡嘎山山脉的第二高峰,加上这边有几个朋友,所以我零零散散来海螺沟至少30次了。海螺沟景区平时游客很多。8月29日我来的时候,磨西镇上还是有一些人的,后来待了两天,每次来镇上,人越来越少。晚上过来吃宵夜,只有几个店开着,而且基本上都是本地人。

地震以后,大家还有互帮互助精神。5·12的时候,大家的家园都毁了,所以都在一起集体吃饭。这次有些房子被砸坏了,做不了饭,邻居就在外面支锅,做完饭,邀请周围的邻居一起来吃。

参与汶川地震救援的登山向导亲历泸定地震:和2008年比,应急救援水平提高了很多

受灾后,山村的群众在户外集体吃饭。

现在,镇上的居民、救援队都分布在少数几个广场、操场和空地上。后面可能会采取一些集中管理,比如搭建一些帐篷小学。因为余震的风险还是比较大,房屋可能二次垮塌,晚上,人基本只能住在外面。

6日下午,又有一次比较强烈的余震,是慢悠悠的摇晃,好像有人狠狠推了你一把,但是时间很短。那时候,就能听到远处山上的轰隆隆声,石头又在开始滚落。

当晚,大家住在帐篷里,平静有序。这边彝族人比较多,晚上有点凉,大家就喜欢在帐篷外点起篝火,聊天,或者喝点酒。感觉大家没有太恐慌,还是能很坦然地面对灾害。

参与汶川地震救援的登山向导亲历泸定地震:和2008年比,应急救援水平提高了很多

磨西镇的震后夜晚,彝族群众在广场点起篝火烤火。

我还会在这边待一段时间,对地震中伤亡的人及家属做必要的心理干预,帮忙搭建一些帐篷,协调、运输物资,或者给外来的救援队伍做一些介绍引导工作。

在更大的面积上,有些地方还是受灾严重的,比起不久前的九寨沟地震,这里的地质条件更凶险。我有朋友在共和村,据说那边损失较大(注:据9月6日初步统计,共和村村民有3人在地震中不幸遇难,6人重伤)。

我6日下午过河,去蔡阳村看了看,跟村民聊了聊,据说甘孜州还要陆续派民兵过来。还有得妥镇,也有较大伤亡。雅安石棉县草科乡的朋友至今是联系不上的,那边道路、通信基站都毁坏了,伤亡也很严重。

希望后续的救援队伍、物资和媒体,把重点投到这些受灾严重的地方。愿从今往后,我们一身技能无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