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痴迷哥德巴赫猜想:十七岁考入哈工大,五十岁却领低保的陈汉青

作者:人文历史每天谈

每个人的人生几十年看着很长,其实就是由关键的几步组成,人站着岔路口,一旦走错,别人劝还不理,那只能一步一步更加错下去。

直到现在,对于中国绝大多数家庭,学习还是一个改变个人和家庭命运的最有效的方法,能否考上大学,尤其是211和985大学,是所有学子奋斗的目标。在当今社会中,你不得不承认现在大学毕业生的整体平均水平和成才概率确实要高过那些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

本文中的刘汉青,他当年十六岁就考上了重点大学,但是由于长期沉迷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不切实际理想中,一直一个人在农村生活,未婚单身多年,最终在五十岁的时候成为了低保户。

痴迷哥德巴赫猜想:十七岁考入哈工大,五十岁却领低保的陈汉青

他就是走错了人生关键的几步,导致整个一生被改变了,他的真实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性格过于偏执不是好事情,天才只是极少数人,普通的优秀人还是要按照正常轨迹去学习、生活和工作。

1)少年得志

刘汉青出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他是江苏泰州某县农村人,祖上几代都普普通通农民,没有任何家庭背景。刘汉青是天生读书的材料,从小成绩优异,在全校都名列前茅。他从小就喜欢数学,据说在十二岁时候就在自学高等数学,要知道当时十二岁的孩子普遍还在读小学,学的还是解一元二次方程和四则运算。

父母虽然是农民,家里面孩子多,负担大,刘汉青是这些孩子们中最能读书的,所以父母拼尽全力也要供他读初中和高中。

十六岁那一年,刘汉青参加了高考,以全镇第一名、全县前几名的优异成绩,被哈尔滨工业大学录取,要知道,在八十年初能考上大学不亚于今天考上C9的难度,更何况这个是哈工大!

笔者的父亲和刘汉青是同一时代的人,也是毫无家庭背景,祖祖辈辈是农民,当年也是从一个农家子弟通过自己努力参加高考(当年的高考还有预选考试,还要提前刷掉一部分人!),成为了一名大学生,虽然当时是一个普通大学(现在是211了),但是也是恢复高考后全镇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 ,整个镇当年都轰动了,家里面直接做席请客连着几天。而刘汉青是直接考上了全国闻名的哈工大,这个什么样的杰出水平啊!

痴迷哥德巴赫猜想:十七岁考入哈工大,五十岁却领低保的陈汉青

年仅十六岁的农村少年考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他的身上仿佛马上加持了耀眼的光环,全村的妇女老少纷纷过来,给刘汉青和他父母贺喜。

大多数乡亲们的确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出过远门,但是大家都知道考上大学,特别是考上重点大学哈工大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鲤鱼跳龙门成功了,意味着辉煌的钱途和仕途,意味着整个人生都要改变了!

但是大家万万没有想到,1985年的夏天,刘汉青一个人拿着大学肄业证,很失魂落魄地回到自己农村的家,他根本没有被分配工作去上班,他到底怎么了?

2)大学肄业

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刘汉青本来想选择最喜欢的数学专业,但是当时有在教育局工作的邻居劝他不要选数学,这个就业太难了,必须读研究生甚至博士,本科生根本从事不了数学研究。刘汉青想早点参加工作减轻家庭的负担,于是选择了当时比较热门的建筑专业,如果刘汉青踏踏实实得读下去,在大学生极其稀少的年代,说不定他以后成长为建筑央企的领导也说不定。

刘汉青步入大学后,很珍惜学习的机会,学习很认真刻苦,大一和大二考试都是全系前几名,连当时的学院院长和党委书记都知道有这样一个农村优秀青年。

但是大三这一年一切都改变了,刘汉青无意在图书馆看到了陈景润对哥德巴赫猜想的最新研究成果。

痴迷哥德巴赫猜想:十七岁考入哈工大,五十岁却领低保的陈汉青
痴迷哥德巴赫猜想:十七岁考入哈工大,五十岁却领低保的陈汉青

当得知陈景润离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只有一步之遥时候,陈汉青决定要把这一生献给数学研究,一定要超越陈景润!

从这一天以后,刘汉青就像着魔一样,每天都在疯狂进行数学研究,衣冠不整,不按时吃饭,昼伏夜出,他对自己的专业课不再重视,也不去上课,同学和老师们看见当初勤奋好学的陈汉青变成不爱学习和逃课的人,大家都不敢相信自己眼睛,于是问他到底发生什么事情。

痴迷哥德巴赫猜想:十七岁考入哈工大,五十岁却领低保的陈汉青

当陈汉青说他超越陈景润的“1+2”证明,要彻底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时候,大家都惊呆了,有老师专门请学校数学系的教授劝他打消这个念头,陈汉青置之不理,还是一门心思在自己数学海洋里面遨游,逐渐他缺席的课程越来越多,课程已经跟不上了,他挂的科目越来越多!

院长看不下去了,专门找到陈汉青,苦口婆心劝他:“你如果真的喜欢哥德巴赫猜想,你至少先把本科毕业证拿到,你现在挂科太多了 ,这样继续下去,你拿不到毕业证只能拿肄业证,不能被国家分配工作啊,我们学院决定给你机会,你赶快把挂科的科目补考合格!”

陈汉青不听劝,他已经彻底沉迷于哥德巴赫猜想中,他似乎决定自己可以马上攻克这个难题。

无可奈何下,学院把他的研究成果给学校数学系观摩,数学系的教授还没有仔细看,就立刻指出明显的错误,但是陈汉青不听,觉得自己研究不够深入,于是整天在图书馆不去上课,一直埋头继续研究。

陈汉青长期不去上课,导致考试时候大多数科目直接挂科。在当时大学学习还还比较宽松的,但是如果你挂太多了,也不行啊。

尽管学院的领导和老师很想挽救陈汉青,甚至同意他延迟一年毕业把挂的课全部补考合格,还说了尽全力不影响他正常分配工作。但是人只能自己决定自己命运,父母不行,老师和同学更不行,大学四年一晃而过,陈汉青最后只能拿到一个肄业证和拥有一颗对数学热爱的内心,他没有被分配工作,当时绝大多数人也没有去私企或者外企和自我创业的想法,他只能一个人回到农村家里面。

3)残酷的现实

有人问既然陈汉青如此喜欢数学,为啥不转到数学系学习?当时学院领导还真想过这个办法,大三上学期陈汉青挂科还很少,学院领导主动帮他联系了同校的数学系,数学系老师觉得他既然喜欢数学就转系,来这边直接读大二吧,这其实也是一条路,但是陈汉青不愿意!问他为什么,他说只喜欢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其他数学问题不感兴趣,也不想学其他数学,学院领导一听觉得很无语,就只好不再管他了。

陈汉青回到了农村,乡亲们都疑惑不解,大学毕业后不是要分配工作吗?难不成他回家种田?他到底怎么了?

痴迷哥德巴赫猜想:十七岁考入哈工大,五十岁却领低保的陈汉青

有人忍不住去问陈汉青出什么事情?陈汉青笑了笑也不多说啥,每天就一个人在房间里面写写画画,他的父母问他到底怎么了,他说我要研究哥德巴赫猜想,他的父母肯定不知道啥叫哥德巴赫猜想,但是看见儿子拿个肄业证(后来经人解释才知道肄业和毕业的区别)回来,又没有工作,还整天一个人待在屋里拿个笔在不停得算的鬼样子,父母又急又气!周围人逐渐知道陈汉青好像沉迷于研究什么数学东西。

刚开始乡亲们觉得陈汉青毕竟是读过大学的(也没有几个人知道啥肄业和毕业),说不定他能研究出什么东西出来,一举成名,所以乡亲们都期待他的研究成果,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几个月后,看见陈汉青整天萎靡,衣冠不整,又不和人交流的样子,熟悉他的发小还有其他人调侃:老陈,你究竟研究出来没有?啥时候为国争光?

陈汉青整天在家一个人搞,不种田,也不出去工作,沉迷于数学世界,对现实世界不管不顾。

痴迷哥德巴赫猜想:十七岁考入哈工大,五十岁却领低保的陈汉青

村里的人很少看见他出门,偶尔看见他,他也是邋里邋遢的“数字痴汉”模样,哈工大肄业的陈汉青不再是全村的希望,反而是全村的笑谈。

村里有小孩子不认真读书,父母教育他要好好读书才能上大学,小孩子马上说读了大学万一成了邻居陈叔叔那种神经病怎么办,家长听了哭笑不得。

刘汉青的父母特别苦闷,好不容易祖坟冒青烟,培养出一个名牌大学生,结果他整天在家闷着,也不知道他究竟在鼓弄啥玩意,就连一日三餐也要人照顾,家里面什么农活也帮不上,二十多岁的人,大好青春年华耗在农村里面,也不挣钱只花钱,还不如那些没有读书外出打工的人喃。

此外乡亲们异样的目光也让好面子的陈家人受不了,大家都觉得陈汉青得了神经病,读书读傻了。

人总要吃饭啊,一个年轻人整天在家不务正业,他读再多的书有啥用,陈汉青他妈问他儿子愿不愿意工作,陈汉青大发雷霆觉得父母根本不懂自己研究数学的价值,他觉得外出工作是浪费自己的时间,无法让自己专心研究数学。他父母对他究竟干什么也不清楚, 只知道他每天就写写算算。

痴迷哥德巴赫猜想:十七岁考入哈工大,五十岁却领低保的陈汉青

镇上领导觉得刘汉青家里面比较困难,他毕竟是目前少有的大学生,既然他喜欢数学,干脆让他去当民办教师去教书吧,虽然民办教师收入不高,但毕竟能挣钱补贴家用。但是陈汉青拒绝了,他的理由就是:不屑于教数学,而且是教小学或者初中数学,自己要专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

刘汉青农村家庭一直不富裕,父母还要养着这个“数学巨婴”,导致家庭条件越来越差,别人都盖新楼了,自己家没有钱只能继续住在老房子里面。刘汉青到了结婚年纪,周围的人知道他的光辉事迹,无人敢把女儿嫁给他,当然他也不想谈恋爱和结婚。

刘汉青不管别人如何看他,他只专注自己的数学研究,但是他的研究基本就是闭门造车,没有和外界交流,每天一个人在房间里面算了又算,他幻想自己可以超越陈景润,彻底证明歌德巴赫猜想。

有人说天才都是不符合常规的,陈景润的确也和陈汉青一样除了数学啥都不会,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他说话口吃,讲不了课,只能搞研究,但是陈景润人家是正儿八经数学系毕业的,接受过数学专业训练的。

痴迷哥德巴赫猜想:十七岁考入哈工大,五十岁却领低保的陈汉青

1990年,刘汉青的一名大学同学知道了陈汉青这么多年一直研究歌德巴赫猜想,他帮忙将刘汉青的验算过程和论文等资料交给了北大著名数学家潘承彪教授,潘教授仔细研读后,对刚开始几页的几处论述提出了质疑,认为刘汉青的后续几百页的证明是无效的,还劝刘汉青作为数学爱好者精神可嘉,明确表示哥德巴赫猜想是不可能用初等数学方法来证明的。

但是刘汉青本人坚持认为自己是对的,也不去找潘教授请教,一个人仍然继续研究。

后来刘汉青父母年纪越来越大,镇政府考虑到刘汉青一直未婚,无儿无女,按照政策,在刘汉青五十岁时候申请了低保,一个月只有几百块钱。

刘汉青长期不接触社会,只是研究数学,造成自己到现在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

痴迷哥德巴赫猜想:十七岁考入哈工大,五十岁却领低保的陈汉青

曾经意气风发的十六岁考上哈工大的少年,竟然变成了靠低保生活的大叔,刘汉青不知道他有没有后悔,自己的过于偏执真的毁了自己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