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79年有人质疑梁兴初不该平反,黄克诚亮出9根手指,还其清白

作者:竹记历史

1979年初,时任中纪委常务书记的黄克诚正在与同事们疏离特殊历史时期的一批冤假错案。然而,当众人翻到梁兴初的档案时,有人提出了质疑:究竟要不要给梁兴初平反?

正当所有人犹豫不绝的时候,黄克诚伸出了九根手指。因为这个举措,1981年10月,梁兴初被彻底平反,按大军区正职享受待遇。

1979年有人质疑梁兴初不该平反,黄克诚亮出9根手指,还其清白

(黄克诚)

那么,黄克诚伸出的这九根手指,究竟表达了什么意思?他是如何为梁兴初平反的?

今天,本期节目为您讲述:开国中将梁兴初的坎坷一生。

1979年有人质疑梁兴初不该平反,黄克诚亮出9根手指,还其清白

(梁兴初)

1913年8月23日,梁兴初出生于江西吉安路庐陵县渼陂村的一户贫民家庭。梁兴初自幼为雇主打铁,平日里受尽了压迫。1930年4月,当红军抵达他的家乡时,年仅17岁的梁兴初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革命的队伍当中。

在参加红军后,梁兴初在红四军中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连政治委员、营长、团长等职务,参加了红军一到五次反围剿战役,并在红军长征途中因缴获国统区报纸,使红军中央得知陕北革命根据地,为我军的长征胜利立下奇功。

而在抗日战争时期,梁兴初先后担任八路军第115师教导旅第五率旅长、新四军独立旅旅长等职务,先后参与平型关、崔庄和山东抗日革命根据地反扫荡等大小战役,被时任新四军军长的陈毅尊称为“虎将”。

1979年有人质疑梁兴初不该平反,黄克诚亮出9根手指,还其清白

解放战争爆发前夕,梁兴初率领新四军山东一师千里跋涉,挺进东北三省,担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十纵队司令员。在辽沈战役中,梁兴初指挥了著名的“黑山阻击战”,使十纵在国民党猛烈机枪、火炮的进攻下坚守五天五夜,为我军消灭廖耀湘兵团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梁兴初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军长,奔赴抗美援朝战场。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梁兴初指挥第38军部队,以14小时急行军70余公里的速度,穿插至所里、龙源里,发起松骨峰阻击战,堵住了南撤的联合国军,最终歼灭联合国军1.1万余人。

这场朝鲜战争期间空前的胜利,令当时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的彭德怀激动不已,在嘉奖电报的结尾留下了“第38军万岁”七字,这让第38军从此有了“万岁军”的名号。被尊称为“万岁军”的第38军,正是大陆通讯作者魏巍笔下《谁是最可爱的人》部队原型。

1979年有人质疑梁兴初不该平反,黄克诚亮出9根手指,还其清白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

在1955年9月的解放军首授中,屡立战功的梁兴初被授予中将军衔,此后长期担任成都军区司令员和四川省委,镇守大陆西南边陲的大门。

然而,这样一位屡立战功,为国忧虑一生的将领,为何会在20世纪70年代被扣上一顶“上了贼船”的帽子呢?

这一切,都和梁兴初的“老上级”:林彪有关。

1979年有人质疑梁兴初不该平反,黄克诚亮出9根手指,还其清白

(林彪)

1930年2月,年仅23岁的林彪升任为红四军军长。2个月后,17岁的梁兴初前来参军,被划归至林彪麾下。从此,梁兴初就与林彪结下了不解之缘。梁兴初从一名普通战士,一直升任到红军团长,林彪可谓一路见证了梁兴初的成长。

1934年,梁兴初追随红军大部队,进行长征期间,同样归属林彪指挥。在红军途径哈达铺时,梁兴初消灭了当地的国军驻军,并缴获了国军的全部马匹,在毛主席、林彪二人的授命下,由此组建了红军历史上的第一支骑兵侦查部队,这支侦查部队同样在红四军的麾下。

1979年有人质疑梁兴初不该平反,黄克诚亮出9根手指,还其清白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梁兴初同样在林彪指挥的八路军第115师中。在平型关战役期间,梁兴初和他指挥的第685团是率先一批和平型关日军凭刺刀的军队。梁兴初的英勇,让林彪十分欣赏。后来,林彪负伤到苏联养病后,梁兴初被转调至新四军,两人才就此分别。

到解放战争前夕,梁兴初率领新四军山东以师北上进入东三省,又一次和林彪阴差阳错地相遇,两人一见如故。熟悉林彪的人都知道,林彪是一个生性冷僻,做事果决的人,可梁兴初这个林彪的下级,竟然是为数不多敢和林彪当面“开条件”的人。

1979年有人质疑梁兴初不该平反,黄克诚亮出9根手指,还其清白

东北民主联军计划成立第十纵队时,林彪、罗荣桓二人准备让梁兴初担任十纵副司令员。在得知消息后,梁兴初找到林彪,对他说道:

“要么您就让我当正职,要么您让我在一个纵队底下当师长,我宁做鸡头,不当牛尾!”

1979年有人质疑梁兴初不该平反,黄克诚亮出9根手指,还其清白

一直以来,做出决定就决不轻易收回的林彪竟被梁兴初的一通话说得犹豫了起来。拿不定主意的他和罗荣桓商量此事,主持政工的罗荣桓说道:“这个人平日里淡泊名利,想要当司令员依我看不是出自个人私情。”

而一路上眼看着梁兴初成长的林彪,自然知晓梁兴初的本身,于是说:“梁兴初是打铁出身,好钢就要用在刀刃上,就让他当司令员吧!”

事实证明,这是林、罗二人的正确决策:担任十纵司令员后的梁兴初,在1947年的秋季展以中,攻克了德惠、中固。1948年辽沈战役期间,十纵又成功阻击了自沈阳西援锦州的国军部队。因此,林彪敢于将影响我军是否能吃掉廖耀湘的黑山防线,放心大胆地交给了梁兴初。而梁兴初最终也没有让他的老上级失望。

尽管梁兴初和林彪交往多年,但二人的感情都是基于公事之上。林彪深知打铁出身的梁兴初为人刚直,因此在20世纪60—70年代,从未将他视作自己密谋中的心腹。新中国成立后,林彪只因两次视察,途径四川会见了一下自己这位老下级,并请梁兴初喝了一次茶,看了一次电影。

1979年有人质疑梁兴初不该平反,黄克诚亮出9根手指,还其清白

但令梁兴初没有想到的是,正因他与林彪的这两次会晤,成为了自己人生的一桩祸事。九一三事件后,梁兴初受到牵连,无奈接受审查。在此期间,有人指责梁兴初等人“背叛革命,上了贼船”。

然而,熟悉梁兴初的人都知道这名中将的性格,叶剑英首先为梁兴初说话:“有人说,梁兴初是受了一些阴谋指示才去成都的,这不对,这是我向毛主席建议让梁兴初到四川任职。准确地说,是毛主席亲自点的将。”

1979年有人质疑梁兴初不该平反,黄克诚亮出9根手指,还其清白

(叶剑英)

后经调查,梁兴初确实曾被林彪请客“喝茶”,并且去看了电影,但是正如梁兴初所说“那天林总请看电影的,不止是我一个人,他和我握了下手,什么都没说,就开始放电影了”。

毛主席听闻后,也认为梁兴初是清白的,他指着梁兴初说道:“他喝了林彪的茶,但不是林彪的人嘛。”

红军长征期间,毛主席一直让梁兴初帮自己找报纸。因此,梁兴初也是当时为数不多能和毛主席碰面的连级干部。多年的相处,让毛主席对这名为人正直憨实地将领非常放心。

1979年有人质疑梁兴初不该平反,黄克诚亮出9根手指,还其清白

(晚年毛主席)

遗憾的是,由于特殊的历史形势,梁兴初还是遭到了不公的待遇:1973年,梁兴初被免除党、军内的一切职务,下放到山西义井化工厂工作,这让梁兴初一度十分苦闷。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大陆开始对那段历史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梁兴初一案也在被复查之列。而主持复查工作的,正是同样曾历经坎坷,出身东北野战军的开国大将:黄克诚。

1979年有人质疑梁兴初不该平反,黄克诚亮出9根手指,还其清白

(黄克诚)

实际上,早在黄克诚接手复查梁兴初一案时,就早已有人为梁兴初“鸣不平”。其中一人就是接替梁兴初,担任成都军区司令员的秦基伟。秦基伟同样是抗美援朝期间的一员虎将,在和梁兴初打交道的过程中,他也知道梁兴初的脾气秉性,他说:

“关于梁兴初的案宗,有厚厚一摞子,但是其中没有一份能证明,梁兴初和背叛革命有什么直接的联系。”

1979年有人质疑梁兴初不该平反,黄克诚亮出9根手指,还其清白

(秦基伟)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和秦基伟抱有着同样的想法。1979年初,还是有相当部分人质疑给梁兴初平反,究竟是否合适。关键时刻,一向在军中“直言、敢言”的黄克诚发话了,只不过,这一次他并没有说出什么言语,而是在众人面前先伸出了9根手指头:

“梁兴初的身上,一共有9处伤疤。这些都是他在革命战争期间留下的,试想一下,这样为国家和人民拼过命的人,怎么可能背叛革命呢?至少我是不会信的。”

1979年有人质疑梁兴初不该平反,黄克诚亮出9根手指,还其清白

最终,众人被黄克诚的这一席话打动,纷纷支持给梁兴初进行平反。但是,因为整理工作的复杂性,直到1981年10月,梁兴初才被正式恢复名誉以及党内外的一切职务,按照大军区正职待遇。

1982年,69岁的梁兴初被接到北京,在见到昔日的战友时,梁兴初不禁老泪纵横,这一天他已经苦等了太久太久。此时,叶剑英提议,想让梁兴初担任某大军区的军区顾问,一来是让梁兴初继续为国防事业建言献策,二来是以某种形式弥补因历史形势造成梁兴初这几年的损失。

1979年有人质疑梁兴初不该平反,黄克诚亮出9根手指,还其清白

(左二为梁兴初)

但是,梁兴初婉言谢绝了叶剑英元帅的邀请:这些年的时间里,他太累了。自己的身体状况,已经着实无法担任大军区军区顾问的职务。现在的他,只想晚年做些自己的事情,撰写回忆录,缅怀那些在沙场上或病床上故去的战友,好好过一段属于自己的时光。

在得知是黄克诚伸出了九根手指头,为自己说了一番话,才让自己得以平反时,梁兴初更是感动不已,他由衷地感谢这位同样出身于东北野战军的老战友,倘若没有他,恐怕就没有自己的今天,更很难拥有历史上的这般名誉。这让梁兴初更加坚定了晚年撰写回忆录的决心,把自己对战友的感激、对过去的怀念,都融入到一本小小的书里。

1979年有人质疑梁兴初不该平反,黄克诚亮出9根手指,还其清白

(晚年梁兴初)

1985年,梁兴初突发心脏病,因病逝世,享年73岁。他为后世留下的那本个人回忆录,成为了今天历史学界考察东北野战军历史的重要史料。而他自己的一生虽历经坎坷,但因为自己坚定不移的信仰、才能过人的军事指挥实力,最终在共和国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