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华的华与种花的花

作者:字心雕龙墨生香

#头条创作挑战赛#

中华的华与种花的花

华与花

汉字中有很多同音同义字,在网络时代,很多同音同义字的使用也是良莠不齐,更不要说谐音字了。其实,纵观历史,特别是在封建社会时期,很多同音字、谐音字的运用都是很广泛的,特别是寻常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祝福为主。例如我们比较熟悉的年画之中带有鱼的大多是“年年有余”的同音使用,是对来年好日子的期望。再比如在佩戴玉佩时有“男戴观音女戴佛”的说法,“观音”是取“官印”的同音,“佛”则是取谐音“福”。这些都是其中佳妙的运用。近年来,这些同音谐音字的广泛使用,而其中佳妙地运用我觉得“种花家”必是其中之一。

其中既有“华”与“花”字其源是同一字的古文字知识,亦有对祖国繁花似锦的形容,亦有些略带浪漫主义的意蕴。

文字学里的华与花

在文字史中,是先有“华”再有“花”,“华”“花”很多时候是可以通用的,虽然本义是相同的,但是慢慢也有了一些区别,特别是在一些专有名词的使用上,例如“中华”、“华夏”、“华山”不能用“花”,而各种花名亦不能用“华”。我们来看看“华”字。

中华的华与种花的花

“华”字金文的写法上部就像花的形状,下部是蒂。小篆写法的形体,其上仍有花形,其下为花蒂形。到了楷书的形体,变得很杂。

“华”字的本义就是“花”,如《礼记·月令》:“(季春之月)桐始华。”就是说:春末季节梧桐树才开花。在《尔雅·释草》中又说:“木谓之华,草谓之荣。”也就是说,树木开的花叫做“华”,草开的花叫做“荣”。因为花有各种颜色,所以黑白相间的头发亦称“华发”,如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词:“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大意是:平生奔波于塞北江南,回归故乡时头发花白、容颜苍老。又因花儿是美丽的,所以“华”字又可引申为“华丽”,如:“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晋书·谢安传》)

中华的华与种花的花

“花”字是后起字,大约魏晋时由“华”字分化出“花”字,顾炎武在《唐韵正》中说:“考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见于书。”其本义是花朵,后引申为像花的东西、错杂的颜色、虚伪的、模糊不清、用掉等义。花字出现后,并没有马上完全取代华字。即使到了唐代,华字还广为使用。如张九龄《感遇》诗:“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其中“桂华”即“桂花”(许多成语中,也保留了“华”字,不用“花”字。如“华而不实”、“春华秋实”等等。)先有“华”,后有“花”,华与花的这种关系,也就是古今字关系。华为古字,花为今字。当然古与今也是相对的,比如秦以前为古,秦以后为今。就华、花来说,晋以前为古,晋以后为今。到了后世凡开花之“华”均写为“花”,而不写“华”了。

但是,“华”字并没有完全消失,在很多地方仍然使用,例如当地名用的“华山”之“华”和当姓氏用的“华”,但是此处都均应读为huà(化),若读为huā(花)就不对了。当然华最重要的用法是在“中华”与“华夏”之中的使用,这也是我们最开始说的,对于“种花家”这种用法,不管是从文字的演进,还是其浪漫的意蕴,乃至隐喻的含义,都是汉字的优秀使用。

种花家

“种花家”是最初是因为南海仲裁案,而使其快速传播的就是这句“此生无悔入华夏,来生愿在种花家”。“种花家”是谐音的“中华家”。那么“中华”一词是从何而来的呢。

“中华”之“华”,源自“华夏”之称。华夏,是我们中华民族可考的最古老族裔的称谓,可追溯到大陆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也就是历史朝代表上最前面的“夏朝”,大约是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十七世纪。

“华”,繁体写作“華”,是由古老的象形字演变而来,最本源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花”。今人对“华夏”的几种解读中的一种是说,这两个字,指的是“花的夏”,即“花崇拜、名字叫做夏的国家”。

其实对花的崇拜,就是把植物的花朵作为崇拜对象。花,象征繁衍、生长;崇拜花,就是祈望收成好、人丁兴旺,是最古老的“大自然崇拜”中占着相当主流地位的一种,多见于生活在平原或相对平坦地区的、以农业生产为主的部族。而“夏”字甲骨文的造型像舞蹈者,是丰收庆祝之象;亦有一个大禹治水说,说“夏”字的造型像农夫治畦。

关于“中华”两字的由来,民间野史有传,“中华”二字是秦始皇发明的。据说秦始皇统一七国以后,把国号定为了“秦”。“秦”代表着当时的中国,但是秦始皇觉得这个称号不符合自己的丰功伟绩,就跟他创了“皇帝”一词来展现自己的功德一样。他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将“中”和“华”两字合并创“中华”一词来代指自己广大的国土。渐渐地“中华”就成了中国的代名词。

其时,史学界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也有很多的争论,笔者对此的看法是最近很流行的那句“历史没有真相,只残存一个道理。”我们之前介绍汉字的时候也说过,汉字的道理最初的特别是象形的本义一定是讲道理的,如“华”字甲骨文的造型是上部就像花的形状,下部是蒂,而“夏”字甲骨文和金文来源于“太阳”崇拜。“华”为实,“夏”为盛,希望有好天气,然后有好收成是其时最最质朴的情感。

让“中华”一词深入国人心中的还是那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元末宋濂为明太祖朱元璋作《谕中原檄》曰:“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也。自宋祚倾移,元以北夷入主中国,四海以内,罔不臣服。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盖我中国之民,天必命我中国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

清末孙中山先生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简称三民主义的口号作为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书法中的华

中华的华与种花的花
中华的华与种花的花
中华的华与种花的花
中华的华与种花的花
中华的华与种花的花
中华的华与种花的花
中华的华与种花的花
中华的华与种花的花
中华的华与种花的花
中华的华与种花的花
中华的华与种花的花
中华的华与种花的花
中华的华与种花的花
中华的华与种花的花
中华的华与种花的花
中华的华与种花的花
中华的华与种花的花
中华的华与种花的花
中华的华与种花的花
中华的华与种花的花
中华的华与种花的花
中华的华与种花的花
中华的华与种花的花

书法中的花

中华的华与种花的花
中华的华与种花的花
中华的华与种花的花
中华的华与种花的花
中华的华与种花的花
中华的华与种花的花
中华的华与种花的花
中华的华与种花的花
中华的华与种花的花
中华的华与种花的花
中华的华与种花的花
中华的华与种花的花
中华的华与种花的花
中华的华与种花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