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68年,苏联K-129潜艇在太平洋离奇失踪,美国得知苏联潜艇沉入4880米的海底后,偷偷地去打捞苏联潜艇上的核弹头,

作者:悦聊文史

1968年,苏联K-129潜艇在太平洋离奇失踪,美国得知苏联潜艇沉入4880米的海底后,偷偷地去打捞苏联潜艇上的核弹头,正捞到一半,没想到美国记者却公开报道打捞潜艇的好消息!

1968年2月28日,苏联K-129号潜艇接到命令,秘密前往美国夏威夷瓦胡岛西面的太平洋海域执行战斗巡逻任务。此次航行,潜艇上不仅装备了3枚带核-弹 头的R-13弹道导 弹,还携带了两枚核鱼雷。一旦有事,潜艇随时可以对美国重要目标发动核打击。

K-129潜艇出发后,本该在固定时间与勘察加半岛的潜艇基地联系。但直到3月,潜艇一直没有按照规定汇报航行情况和战斗位置。基地多次尝试与K-129潜艇取得联系,但都未收到回复。

苏联海军总部突然意识到K-129潜艇可能发生了意外,于此同时,苏联得到情报,3月17日美国“剑鱼”号潜艇曾进入日本横须贺港对变形的潜望镜紧急维修,对外发布消息是上浮时撞到了冰山。

苏联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派遣舰队到潜艇可能沉没的海域寻找失踪的潜艇。苏联一连派出了20几艘各类型战舰、出动了286架次巡逻机进行搜寻,K-129潜艇就跟凭空消失了一样,苏军始终一无所获,不得已放弃了搜寻行动。

美国得知苏联放弃了K-129潜艇的搜寻喜出望外,当初为了对付苏联潜艇的威胁,他们秘密建立了水下监控网络。而苏联潜艇沉没的位置,他们早就心知肚明,对外却表示自己一无所知!

为了获取K-129潜艇沉没的准确信息,中情局动用了两艘核潜艇对K-129潜艇沉没海域进行了详细的搜寻和调查。结果显示,K-129潜艇基本完好。

中情局随即制定了代号“亚速尔'的行动,为了能在苏联眼皮子底下打捞而不惊动苏联,美国中情局专门找到了亿万富翁霍华德-修斯,让他打着采掘海底矿物资源的旗号偷偷进行打捞。

为了能顺利地打捞潜艇,中情局花费了两年时间,建造了一艘3.6万吨的大船,命名为“探险家”号。

1972年,“探险者”号开始起航。但为了进一步麻痹苏联,探险者”号先去海上进行了两年的海底矿物勘探工作随后返回母港。

1974年7月4日,”探险者“号再次起航,直奔K-129潜艇沉没的海域。这次再也没人怀疑他是去打捞潜艇去了。

7月26日,打捞船确定了潜艇具体坐标后,开始了打捞工作。它先是将一个特别工作船缓慢放入水中,这艘工作船上有几十个机械手,等潜艇被机械手抓牢后,打捞船开始慢慢将潜艇缓慢地抬升。

眼看着就要成功了,突然,潜艇在距离海面1500米的时候,潜艇船身由于经受不住海水的巨大压力,突然断裂。打捞船赶紧收紧机械手,勉强抓住一半船只。剩下一半沉入海底,幸亏没有引爆核 弹。

打捞上来的潜艇残骸迅速被送到了夏威夷毛伊岛进行分析,美军如愿获得了潜艇里的核 弹资料。与此同时,在打捞上来的船体里还有6具K-129潜艇船员的尸体,但美军想获取的密 码本在船体中却没有发现。

原来,K-129艇长科布扎里上校由于身材高大,而潜艇舱室太小,他不得不卷着腿睡觉。随后在潜艇大修的时候,艇长申请将密 码室移到了潜艇后面舱室,而后仓在打捞的时候已经沉入了海底。

由于想继续获得苏联有关情报,中情局准备继续打捞行动,正在行动准备期间,出人意料的事情却打断了行动。

当时,洛杉矶的一伙盗匪盯上了亿万富翁修斯。一个晚上,这帮盗匪闯入修斯的办公室,偷走了一些现金和文件,这其中就包括打捞K-129潜艇的资料。几经辗转,盗匪将资料卖给了记者,随后报纸公开报道了美国打捞苏联潜艇的全过程,世界震惊。

苏联得知消息后反应强烈,随即宣布在苏联潜艇沉没海域无限期开展“战斗友谊“演习,出现在该海域的船只都将被击沉。美国迫于当时的压力,不得不放弃打捞行动。

由于K-129潜艇没有完全打捞出来,具体沉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猜想:

一、潜艇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因为排气不畅引发氢气爆-炸。美国一艘潜艇就出现这个问题。

二、与美国潜艇相撞。1968年3月17日美国的“剑鱼”潜艇在横须贺港维修潜望镜,虽然对外宣称撞了冰山,但苏联官员认为正是“剑鱼”在追逐过程中撞沉了K-129潜艇。

三、潜艇导 弹发生爆 炸。1968年10月3日,苏联K-219潜艇就因为导-弹炸裂导致沉没,K-129潜艇有可能出现类似的情况。

上面几点都是后人的猜测,至于K-129潜艇具体的沉没原因已经无人可知,留给后人的只是无尽的遐想!

1968年,苏联K-129潜艇在太平洋离奇失踪,美国得知苏联潜艇沉入4880米的海底后,偷偷地去打捞苏联潜艇上的核弹头,
1968年,苏联K-129潜艇在太平洋离奇失踪,美国得知苏联潜艇沉入4880米的海底后,偷偷地去打捞苏联潜艇上的核弹头,
1968年,苏联K-129潜艇在太平洋离奇失踪,美国得知苏联潜艇沉入4880米的海底后,偷偷地去打捞苏联潜艇上的核弹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