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程江江:永远的怀念————忆刘毓标将军和赵倩阿姨

作者:赵连军
程江江:永远的怀念————忆刘毓标将军和赵倩阿姨

刘毓标将军

永远的怀念

——忆刘毓标伯伯、赵倩阿姨

程江江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方志敏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红十军,是当时三十五支红军队伍中,最为悲壮惨烈的红军队伍之一。我的父亲江天辉和刘毓标伯伯都是在方志敏的领导下,参加农民暴动,参与建立赣东北苏维埃根据地,先后于1928年和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共同战斗在红十军序列和赣东北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干部。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领导,在红十军团全军覆灭在怀玉山后,主力红军已经北上的情况下,又都幸存并留下坚持三年游击战争,这期间又共同在中共皖浙赣省委工作过。

由于这样的原因,我在青少年时代起曾多次接触过刘伯伯和赵倩阿姨,知道和刘伯伯有关的一些事情,这些在我的一生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程江江:永远的怀念————忆刘毓标将军和赵倩阿姨

刘毓标将军八十寿辰时和夫人赵倩合影

1961年的春天,爸爸带我在江苏省委招待所第一次见到刘伯伯和赵倩阿姨。给我印象很深的是,赵倩阿姨慈眉善目、和蔼可亲,刘伯伯很像读书的人,白白的,一点也看不出来像个打仗的将军,但他脸上有很多伤痕,给我印象很深。我刚从招待所出来就问爸爸,刘伯伯脸上是受的伤吗?爸爸当时很简单地告诉我,刘伯伯当红军时在浙江和国民党打过恶仗,负过很重的伤,被敌人抓去,严刑拷打过。当时我震惊极了,没有想到在书上看到的故事中的英雄人物,居然能亲眼见到。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多次有造反派找我爸爸调查刘伯伯在三年游击战争中被捕后是否叛变的问题。当时,每次写证明材料都是爸爸口述,我为他笔录,写好后爸爸签字,然后交给调查人员。在这个过程中,我听到了当时赣东北苏区艰难而壮丽的农民革命运动的片片断断,知道了父辈们三年游击战争战斗在皖浙赣边区的惨烈经过。我没有想到,我亲眼见过的刘伯伯,身上和脸上都带着伤痕的英雄,会被组织上怀疑,会从解放军少将的位置上因此而转业。我印象中,当时造反派老是问爸爸:你凭什么认为刘毓标没有叛变?爸爸说:我认为他没有叛变。他是1937年的春天被捕的,当时是皖浙赣省委委员和组织部长,我(爸爸)是皖浙赣省委的执行委员,所以我知道他被捕时是很清楚我们省委所在地及省委经常开会的地点,他被捕后,这些地点都没有遭到破坏;第二,我们当时在××地点(具体地点我现在记不清了)埋了一批枪,他被捕后,这批枪支一直没有被破坏;第三,我们中心县委的三个县委书记他是知道的,他被捕后,没有受到损失。这几点,爸爸给每个调查的人员都出过证明。我记得,有一次调查人员搞得很晚,他们走了以后,爸爸坐在那里很久很久不说话,后来和我说,当时为了证明刘伯伯的这个问题,“文化大革命”前,南京军区组织部要他去看过材料,调查的材料有桌子那么高,都没有结论就把他转业了。然后,爸爸喃喃地说,他不可能是叛徒,那个时候把他捆起来,他都要跟着队伍走。我问爸爸是怎么回事,爸爸说,1937年8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国共合作、释放政治犯的情况下,刘伯伯从浙江国民党监狱被释放,出狱后他直奔安徽休宁、祁门、婺源,8月底找到皖赣特委李步新和我爸爸。当时,因为消息不通,国共合作的情况,皖赣特委并不详知,更不知道他是怎么被放出来的,所以不相信他。他和队伍接上头的那天,要他一早就站在一个小土包山上,我爸爸和江南游击大队的一批战士一直看他到太阳落山,确信后面没有敌人尾随,才把他接回队伍。到了游击队后,李步新和当时的皖赣特委还是不相信他,一直把他关起来,软禁在那里。我问爸爸,那要是部队打仗或转移怎么办?爸爸说,捆住跟在马后面走。记得我当时听了真不敢相信,说那他还跟着你们走啊?爸爸说,是啊,就那么样,也跟着革命跟着党走啊。我记得很清楚,爸爸感慨地说,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是叛徒啊?!当时,我绝对地相信爸爸说的,刘伯伯这样的人不可能是叛徒。我在学校和刘伯伯的两个儿子刘华建、刘华苏都是好朋友,就把造反派的调查和我爸爸的说法都告诉他们,希望能帮助受到冤枉的刘伯伯一点。听爸爸说,在被软禁的情况下,刘伯伯向皖赣特委介绍了国共合作以及南方各省游击队将改编为新四军的情况。李步新和爸爸一起,到南昌新四军办事处去找陈毅。后来,陈毅到皖南舍会山时,刘伯伯从软禁中被放出来。刘伯伯和爸爸他们所在的那支红军队伍作为南方八省游击队之一,编入了新四军序列。80年代初期,我听说刘伯伯这段历史问题已经搞清楚,感到分外高兴。我走上社会后的人生体会,让我知道20多年的冤案,对刘伯伯、对赵倩阿姨、对他们所有的孩子是多么不容易的岁月啊。

程江江:永远的怀念————忆刘毓标将军和赵倩阿姨

1938年2月摄于江西浮梁瑶里。前排左起:陈时夫、江天辉(本文作者父亲)、李步新、刘毓标、王丰庆。

60年代初期我的母亲去世,“文化大革命”初期我的父亲也去世了。我把父母亲的战友都看成自己的长辈,见到他们都觉得分外亲切,加上我和华苏、华建在学校就关系很好,后来又一起在农村插过队,“文化大革命”中和“文化大革命”后,我不时都要到刘伯伯家里去。我印象中,每次去他们家,只要见到刘伯伯,他都要和我谈不少时间,很仔细地过问我工作和生活的情况。老人非常关心时事。说话幽默乐观,记忆力很好,我也特别愿意听他带着江西老家口音的说话,觉得能从他身上见到自己父亲的身影。每次交谈中总能感觉到老人对我们这个国家,对中华民族,那份沉甸甸的爱。90年代初期一次过年,我和爱人晓东到刘伯伯家拜年,当时华苏也在家。由于年龄的关系,老人已不像以前那样健谈,在听我们小辈的热烈的交谈中,他突然问了一句:“江江,听说你到外国去当外国人了?为什么不当中国人了?”我们一听就乐了。华苏告诉我,前些日子他们和老人说过江江到国外去了,老人大约误会了。华苏给他解释说,江江不是到外国去当外国人,是国家派她出去工作的。刘伯伯听了点点头说:“噢,江江,你到哪里都不要忘了你是个中国人。”还问我在国外怎么过党组织生活。我也和他说了,我们在国外是中资公司,有党支部等情况。那天从刘伯伯家出来,我和晓东感慨万千,觉得他们真是一辈子无怨无悔啊,中华民族正因为有他们这样对祖国人民无限忠诚的人,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今天,相对于我的父亲和刘伯伯他们投身革命的20世纪20年代,中国和世界都发生了令人难以相信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都有了完全不同的衡量标准,对我们父辈为之奋斗的历史也有了不同的评价。但是,他们作为苦难的中华民族在千百年为了民族的生存、国家的复兴,一代代前仆后继、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终身无怨无悔的高尚品质和人格,将永远留在我们中华子孙的心间。

在海外生活多年,孩子们也在海外成家立业。作为身上流淌着革命先辈血液的我,从来没有敢忘记我们的父辈,没有忘记刘伯伯说过的:“你到哪里都不要忘了你是个中国人。”我在欧洲大地上和我的孩子说当年红军、赣东北苏区、方志敏,说三年游击战争,说刘伯伯的故事给他们听。要他们记住,你是中国人,你的先辈是从中国江西的崇山峻岭中走出来的农民,他们为了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献出过自己的一切,而且终身无怨无悔。我的儿媳妇是个80年代出生的小姑娘,天真、善良、时尚,满脑子都是歌星、明星,是个小追星族。有次她问我,妈妈,你们那个时候有明星吗?他们帅吗?潇洒吗?浪漫吗?我很自豪地告诉她,革命先烈、我们的父辈都是我心中最大的明星,我是他们最热烈的追星族。他们的青春战斗在祖国的大江大河,他们愿把热血献给人民,他们为了祖国牺牲、拼搏、受冤屈,但万死不辞、终生无悔。在我的心中,他们是真潇洒、最浪漫,我爱他们、敬佩他们,他们英俊的身影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值华苏来信约稿时,写下此文,以寄托我对父亲、母亲,刘伯伯、赵倩阿姨和所有革命先辈永远的怀念。(2008年6月8日于波兰华沙)(说明:本文经程江江同志同意后发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