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在她面前,现在的顶流都算个屁

作者:刘笠

2003年9月,39岁的梅艳芳对外正式宣布身患癌症。

在她面前,现在的顶流都算个屁

同年10月,她在身体状况愈发糟糕的情况下,坚持在香港红馆举行演唱会。

那时梅姑的身体有多差呢?上台前她要穿着纸尿裤,在几个工作人员搀扶下才能勉强站立。

癌细胞扩散,身体止不住流血,她的身体根本不允许她做高强度的工作。

在她面前,现在的顶流都算个屁

可是,舞台镁光灯一亮,音乐一响起,梅艳芳的舞台就像她千万次的舞台表现,充满激情热情,表现力一绝。

原计划这场告别演唱会只举行4场,却在粉丝的强烈要求下增加到了8场。

这8场演唱会被一向毒舌的香港媒体称之为“香港奇迹”。

我不知道,是靠着多强大的意志力,才能支撑她完美地完成这8场告别演唱会。

她似一团即将燃烧殆尽的火焰,在人生尾声卯足全部力气,照亮了刹那芳华。

在她面前,现在的顶流都算个屁

最后一场演唱会临近闭幕,她穿上了由一生好友刘培基设计的婚纱,唱着她初恋近藤真彦原唱的《夕阳之歌》,跟歌迷诉说她此生的遗憾。

“就是因为生命太无常,所以更加要好好去珍惜生命。”

演唱会开完40天后,她与世长辞。

传闻因为梅艳芳的这番话,香港艺人郭可盈看完演唱会之后火速结束了“马拉松长跑”步入婚姻。

在她面前,现在的顶流都算个屁

梅艳芳的艺术成就、乐坛影坛影响力,时至今日,仍然是香港娱乐圈浓墨重彩的一笔。

推出30多张唱片,白金唱片无数,专辑销量破千万;

演了40多部电影,24岁拍的《胭脂扣》,就拿了金像、金马影后;

办了上百场演唱会,从破纪录到一次次刷新;

35岁抱回香港乐坛最高荣誉金针奖。

没落的香港娱乐圈,

难再有“大姐大”

这几乎是历史的必然。

香港艺人大批北上,以前的TVB视后佘诗曼、胡杏儿们转战内地娱乐圈拍戏;

金曲奖、金像奖含金量逐年下降。

港圈没落是不争的事实。

犹然记得,80年代张国荣、谭咏麟“双王争霸”的辉煌,张曼玉、林青霞们在江湖电影中的倩影。

今天,我们不断地怀念辉煌时期的香港娱乐圈,细数那些年经典的“港风美女”。

在她面前,现在的顶流都算个屁

阿梅形容她在娱乐圈的20年

可,真正让无数粉丝内心一动的,是在浮光掠影之外,还有“情”。

梅艳芳幼小登台,年纪轻轻就了解声色犬马的舞厅生活。

她深谙灯红酒绿、觥筹交错的表面客套,所以她也分外照顾他人。

在她面前,现在的顶流都算个屁
在她面前,现在的顶流都算个屁

梅艳芳和姐姐自小登台演出

我们印象中的娱乐圈,踩高捧低,为了资源可以争个你死我活,互泼脏水。

但是80年代的香港娱乐圈,是有情有义,有温暖的一个整体。

梅艳芳在香港娱乐圈号召力极强,并不只是因为她的名气和成就,而是她不管成名前后,始终以诚待人,尽心尽力提携后辈。

在片场拍戏,导演给她开高价,当她得知其他演员片酬低,她带着演员在片场抗议,要求加薪。

2003年最后一场演唱会时,梅艳芳特意请来陈奕迅合唱《有心人》,唱完还举着腼腆的陈奕迅调侃。

“你们看他,是不是觉得傻乎乎的,很可爱是不是”。

“他唱歌真的非常好,希望大家多多关注他”。

像一个姐姐,将自己腼腆的傻弟弟,托付给大家。

在她面前,现在的顶流都算个屁
在她面前,现在的顶流都算个屁

香港乐坛青黄不接,为了培养更多新人注入新鲜血液。

1991年,梅艳芳连办30场告别演唱会,她到哪都带着五个小弟:许志安、草蜢(蔡一智、蔡一杰、苏志威)、谭耀文。

给他们买头等舱的机票,包揽所有的吃住费用,还在把C位主动让给徒弟,让他们有展现的机会。

她不怕麻烦,也不怕别人上位掩盖了她的光芒,她就怕有才华的人受冷遇。

在她面前,现在的顶流都算个屁
在她面前,现在的顶流都算个屁
在她面前,现在的顶流都算个屁

1990年,在27岁生日宴会上,她忽然宣布,以后不再领任何与音乐有关的奖项。

她说“我不领奖,把更多机会给新人。”

那时香港黑帮盛行,艺人们常常被胁迫拍不想拍的电影。

1992年,她和许冠文、成龙一起联合成立了演艺人协会,请法律顾问,教艺人们怎么保护自己。

2002年,无良媒体《东周刊》,刊登了刘嘉玲被绑架受辱的裸体照片,大肆敛财。

在她面前,现在的顶流都算个屁

当时已确诊癌症的梅艳芳,身体每况愈下,枯瘦如柴,已经减少工作量准备静养。

但她始终没有放下演艺人协会会长的责任,号召了500名艺人走上街头。

打出“严惩幕后主脑”的白底红字标语,痛斥《东周刊》无耻,逼使《东周刊》公开道歉,三天后停刊。

在她面前,现在的顶流都算个屁

已经生病的她,冲在最前头,谴责无良媒体,更号召所有港人放下对受害者的偏见。

2013年,梅姑逝世十周年,成龙、刘德华、陈奕迅、张曼玉等上百位艺人为她纪念。

在她面前,现在的顶流都算个屁

近百位香港演艺圈的艺人齐聚一堂,在十周年演唱会上拿着梅姐生前最爱的红玫瑰,唱着她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曲。

怀念永远对人关怀备至的大姐大,怀念舞台上耀眼的百变歌后,也怀念过去香港昔日的辉煌,

张曼玉发言时,双眼含泪,回忆起和梅姐的点点滴滴。

她说:只要阿梅在,出去玩就不怕别人灌酒,她总会冲到前面替她挡酒。

其实,梅艳芳酒量并不好,但她习惯性以保护的姿态,将朋友护在身后。

在她面前,现在的顶流都算个屁

网上有人说:

相对于她的才华,她的容貌不值一提;相对于她的人品,她的才华不值一提。

提携后辈、为受不公平待遇的年轻艺人出头、成立香港艺人协会……

似乎,有她在,香港娱乐圈就有一个主心骨。

艺人遭遇不公,她挺身而出;香港有难,她义不容辞。

梅姑的江湖豪气与义气,让香港娱乐圈从无序走向有序,让名利场也有温情在。

反观今天的娱乐圈,各人自扫门前雪,为抢资源争利益,互泼脏水。

芳华绝代

世间再无梅艳芳

80年代香港岁月的荣光,不止有作品有美人,更有社会责任和担当。

梅艳芳是唯一一位具有“香港女儿”殊荣的艺人,也是继李小龙后,第二个在尖沙咀竖立铜像的香港艺人。

在她面前,现在的顶流都算个屁

香港女儿梅艳芳

这份荣誉并非因为她在演艺圈的成绩,而是每到香港需要她的时候,她总是第一个站出来为香港加油的那个人。

2003年,是香港历史上暗无天日的一年。

那年4月1日,哥哥张国荣饱受抑郁症的困扰。

在酒店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辉煌而跌宕的一生。

在她面前,现在的顶流都算个屁

那时,全世界“荣迷”,多么希望这是平时幽默风趣的哥哥,开的一次玩笑。

2003年SARS肆虐,香港是重灾区,每天爆出的病例刺激着港人的敏感神经。

而持续数月的艰苦鏖战,经济陷入低迷,患者家庭出现经济危机,尤为致命的是,医护人员被一波又一波的病人拉入近乎绝望的境地。

维多利亚港的霓虹被一片阴霾笼罩着,香港人民被绝望拉扯着,整个社会在呜咽、在无声哭泣。

在她面前,现在的顶流都算个屁

2003年《明报》报道

当时,梅艳芳的癌症已经到了二期,她不忍心看着香港陷入阴暗中…

隐瞒病情的她,积极投身抗疫前线,发起《茁壮成长1:99音乐会》,号召全香港歌手义演。

她想用歌声的力量,唤起港人的信心,唤起医护人员的信心。

最后一共筹得善款2300万港元,全部捐给患者家庭,帮助他们共渡难关。

在她面前,现在的顶流都算个屁

我们怀念香港娱乐圈,到底在怀念什么?

是那时引领潮流的国际时尚,是《英雄本色》《胭脂扣》《阿飞正传》《倩女幽魂》等百花齐放的电影工业。

在她面前,现在的顶流都算个屁

《胭脂扣》

是《今夜不设防》百无禁忌、敢想敢说的综艺节目,还是张国荣、梅艳芳、梁朝伟、周润发、钟楚红等绝世风华的港星。

我们怀念那段黄金岁月,怀念那时的艺人们有才华有拼劲,更怀念薪火相传的温情。

告别演唱会最后一幕。

她穿着拖地白色婚纱,缓缓走上红毯,她扭过头,用苍劲有力的声音告别——

拜拜!

她点燃剩余生命,燃烧而起的火光,点亮了歌迷的心,点亮了灰暗的香港。

在她面前,现在的顶流都算个屁
在她面前,现在的顶流都算个屁

她用最后那丝力量,告诉世人一个最朴素的道理:只要有信心,世上无难事。

梅艳芳,在2003年年尾,似一位侠女告别江湖,魂归苍穹…

只道是,风华绝代尤可见,世间再无梅艳芳。

斯人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