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基诺族年节习俗

作者:陶鹿魂
基诺族年节习俗

文/孟泽辉 壬寅年农历八月初五

基诺族自称“基诺”,旧称“攸乐”,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民族乡。基诺族使用太阳历(又称为阳历),一年以十三个月计算,岁始过年,故称年节。

基诺族年节习俗

过年,是基诺族最隆重的节日,多在农历腊月间进行,具体时间由各村寨自定。节日前,家家户户都要酿酒、杀猪宰牛,准备丰盛的食品,并邀请附近村寨的亲戚朋友前来欢度新年。

基诺族年节习俗

年节期间,男子穿白色镶边无领对襟棉布上衣,衣背后绣有圆形彩色光芒图案,下穿宽大的棉布白、蓝裤;女子上穿对襟无领无扣镶有七色纹饰的短褂,胸前有刺绣精美,缀有圆形银饰的三角形贴身衣兜;下穿黑白刨相间、镶边短裙或长裙。挽发髻盘于头顶,戴白厚麻布后披翅帽。

基诺族年节习俗

年节期间,村寨男女老幼聚集在广场,除共同唱歌跳舞外,还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开展各种文娱体育活动。儿童最喜爱的是打箭枪和打陀螺,妇女荡秋千和玩毛毛球;小伙子掷标枪、踢球、踩高跷。男女青年还一起翻竹杠,还幽默诙谐地把“翻竹杠”比赛,称之为“体育恋爱”。

基诺族年节习俗

比赛开始,姑娘首先把竹杠扶稳,小伙子握住竹杠下部,面向天空,将身躯旋转三百六十度,谁转的次数最多,谁的成绩就最佳。争夺这个项目的胜利,不仅需要超强的臂力和熟练的技能,还要有扶竹杠姑娘的密切配合。许多未婚男女青年往往通过这项活动开始互相认识、了解并建立感情。

基诺族年节习俗

节日里,还有一项最隆重而独特的活动就是敲大木鼓。大木鼓是基诺族崇拜的神器。平时挂在“卓巴”(寨父)“卓生”(寨母)家里,严禁动用,只有过年节时才能敲击。

基诺族年节习俗

据基诺族民间传说:在远古的时候,山洪暴发,人类只剩下一对善良的兄妹(男的叫玛黑,女的叫玛妞)。一位仙人指点他们钻进一个大木鼓里,并告诉他们每天用鼓锤敲三次,如果鼓声清脆,说明洪水已退,可用刀子划破鼓皮钻出来。这只大木鼓在波涛翻滚的洪水中漂流了七天七夜,最后漂到攸乐山的一个叫节苴的地方,洪水才退了。

基诺族年节习俗

兄妹俩在节苴住下来,繁衍而形成了基诺族,所以大木鼓被基诺族视为最神圣的器物。过年时,人们在大木鼓周围插上五颜六色的鲜花,鼓由男子抬着,让妇女敲击。全村寨的男女老少围着大木鼓歌舞,参加者头上插着鲜花,手里也拿着鲜花,边歌边舞,远远望去,好似一簇巨大的花团。

基诺族年节习俗

基诺族每一个节日都有其独特、风趣的礼仪习俗;每一个节日都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年节风俗既是基诺族民族精神的载体,又是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象征,蕴含着非常珍贵的精神价值,是增强文化认同的宝贵资源。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基诺族民族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历史价值,是基诺族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劳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是他们聪明智慧的结晶和历史发展与进步的标志,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