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奶公牛育肥”是资本在中国牛业最大的机会

作者:肉牛养殖技术平台

“奶公牛育肥”适合资本在中国牛业推进“标准化运营”的实践依据因素:

1.奶公牛的采购标准统一性更强,整齐度更高,便于规模化生产,可以达到类似于肉鸡养殖业统一采购鸡雏的模式,可以有效规避“常规牛源采购环节”的漏洞以及更好的进行疾病防控。

2.荷斯坦奶公牛属于大型品种,出栏体重更大——可以创造出更高的经营产值,平均出栏体重至少可达750kg以上,该品种的平均饱和体重可达1吨以上,是所有常规牛源类别当中平均出栏体重最大的品种。

3.到目前为止,“资本运作”在中国肉牛产业的成活率为零,经过对众多上市企业的汇总分析,越来越发现——其实很多上市企业是根本不会管理企业的,实业经营能力极差,“画饼编造故事”才是真正的主业;要想长久的在这个领域生存下去,就要踏踏实实的深耕实业,夯实基础,掌握企业生存主动权,找到这个领域的空白点,实施精准有效的打击,建立起企业的优势版图。

在整个肉牛育肥领域当中——受传统架子牛育肥饲养习惯的影响,真正能够将奶公牛从小到大全程都饲养合理的群体占比极低,行业整体养殖技术水平跟进步伐缓慢,竞争尚不激烈,可提升空间较大,“奶公牛育肥”是资本在中国牛业最大的机会,唯一有望实现标准化运营的选项!

“奶公牛育肥”是资本在中国牛业最大的机会

到目前为止,奶公牛在肉牛育肥领域被多数人认为是存在极大弱点的,绝大部分人的实际经历都验证了奶公牛育肥出栏膘情差、出肉率偏低,其实这样的观点尚有误区——由于荷斯坦是大型品种,从常规角度来看奶公牛育肥的膘情状况确实是要比西门塔尔等品种稍差,但是奶公牛并不是根本就养不到上等膘情,因为荷斯坦奶公牛属于大体型高产品种,其体型远远要比西门塔尔以及其它很多品种都要大,所以要想让荷斯坦牛达到较好的膘情就必须要比其它品种多饲养一定的周期,在合理的育肥饲养状态下荷斯坦奶公牛能够以更大的体重出栏并且达到上等膘情,用中小型品种的饲养方法与评定标准去看待“荷斯坦”这个大型晚熟品种,这本身就存在一定的误区,西门塔尔等品种平均体重育肥饲养至750kg可以认定为是育肥后期,但是对于纯度较高的荷斯坦奶公牛来说,750kg实际上仅仅是育肥中期体重啊!在这个方面“荷斯坦奶公牛”所背负的抱怨与骂名其实有点儿冤枉,奶公牛的待遇有待提高,奶公牛的生长效率与健康状况值得重视,并不是奶公牛育肥效果不好,而是奶公牛育肥对技术水平的要求比较高。

“奶公牛育肥”是资本在中国牛业最大的机会

受传统观念影响,往往当荷斯坦奶公牛饲养至650kg以上就会被养殖者迫切的出栏屠宰,但是对于荷斯坦这个大型品种而言,650kg左右仅为其饱和体重的60%~70%,而且绝大多数的牧场往往都会在这个阶段大幅度的提高精饲料与青贮等酸性糟渣类饲料的饲喂量,造成牛群处于“群体性亚酸中毒”状态,导致牛群整体“呛毛”全身体毛粗糙无光泽,同时出现高比例的蹄部红肿与瘸腿现象,最终导致其出栏膘情不佳以及出肉率偏低等综合经济损失——这就是养殖者急于求成以及对荷斯坦奶公牛这个品种的认知存在误区所致;经过实践证明,在“安全健康的草料浓度比例控制”饲养模式状态下,将荷斯坦奶公牛饲养至饱和体重的90%左右,其出栏膘情及出肉率均比较理想,利润极为可观。

这个事情虽然说起来很容易,但是实际操作运营一定没有那么容易获得成功,如果很容易就能够获得成功……那么就会成为被众人轻松效仿与复制的低门槛儿事情了,要做就做很难被别人效仿与复制的事情,不要去做太简单的事情,因为简单的事情一定是严重内卷的惨烈厮杀状态——很难有出息;要做就做出技术含量,要做就做出核心竞争力。

如果大资本或者大企业在“奶公牛育肥”业务方面都无法获得成功,那么在肉牛养殖领域的其它板块成功的可能性就更加渺茫啦!

“奶公牛育肥”是资本在中国牛业最大的机会

中国市场的主流牛源交易模式就是“跳蚤市场”交易模式,“跳蚤市场”交易模式的货源很难通过整合做到标准化,甚至可以说根本就不存在这种可能性。往往都是采购规模越大就越容易出现采购畸形与采购漏洞,如果企业到一个牛源交易市场进行大批量集中采购,瞬间就会将该交易市场的行情抬高,牛贩子见到采购数量比较大的企业就会显得格外亲切以及异常兴奋,因为在他们心里这些毛毛躁躁大批量采购牛源的企业就是“大傻子”,虽然很多人都发自内心的认为牛贩子群体的整体文化水平不高,但是这个群体的平均智商水平却极高啊!对市场上的各种气息与细微形势变动嗅觉特别灵敏,思维极度敏捷,当他们心中的“大傻子”出现的时候就会瞬间坐地起价,毕竟在他们心里深知这些“财神爷”与“大傻子”根本就没有识别能力。

肉牛产业链上的一些环节就是“农民家庭经营模式”的天下,甚至任何企业都无法与之抗衡,在牛源采购环节企图整合类似于“跳蚤市场”一样的零散交易货源,幻想着使其达到标准化并不现实,很多企业在大批量到交易市场采购牛源的过程中都暴露出了各种各样的漏洞与贪腐问题。

“奶公牛育肥”是资本在中国牛业最大的机会

传统的牛源采购模式应该可以称为大资本或者大企业的“死亡禁区”,因为其充满了“不确定性”与“严重非标准化”等因素,在牛源交易市场上每一头牛的品质标准各异、大小类别不一、价格各不相同,多少钱是合理?多少钱是不合理?什么是标准?谁是标准?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不可能存在经历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其所形成的牛业经验以及认知思维自然各不相同,谁的经验是对的?谁的经验是错的?过度依靠人的经验去判断与识别……这很难做大做强,将严重制约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要把这个原来的“非标准化产业”做到“相对标准化”甚至是做到“高度标准化”才行,因为往往很多时候人的经验未必完全可靠,人性也未必稳定。

“奶公牛育肥”是资本在中国牛业最大的机会

如果企业拥有成熟的《生产管理技术体系》,“奶公牛育肥”是资本在中国牛业中最容易成功的项目,年度投资回报率也相对较高,而且极有可能在一定范围内形成垄断地位!

“奶公牛育肥”是资本唯一可以实现“相对标准化”乃至“高度标准化”的选项,除此之外,大资本或者大企业在中国肉牛养殖领域的其它任何选择基本都难以存活,大型规模化肉用繁育母牛舍饲养殖没有活路,大批量囫囵吞枣式的到牛源交易市场盲目胡乱抢购犊牛与架子牛进行育肥饲养同样没有活路。

“奶公牛育肥”是资本在中国牛业最大的机会

虽然“奶公牛育肥”是资本在中国牛业最大的机会,但是并不代表任何资本都可以轻轻松松获得成功,这依然需要非常成熟的《生产管理技术体系》做为基础支撑条件,如果企业没有能力把这个产业做到“相对标准化”乃至“高度标准化”那么就不要去盲目的大规模尝试,因为盲目大规模试验的代价往往是非常巨大的,因为每一个在中国牛业出现决策失误的企业与投资者都深深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生不如死?什么叫做活不起却又死不起?什么叫做干不起却又放不下?

其实“钱多”并不耽误你在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惨死,要有敬畏之心;量力而行,严谨布局,谨慎投资,务实经营,建议在投资之前反复的研读《中国肉牛产业众多经典失败案例的八大死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