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一直视南太平洋地区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即便该区域国家与域外国家发展正常的合作关系,特别是与中国产生某种联系,澳大利亚都会产生应激反应,生怕别国威胁到自己的利益。当前恰逢澳新政府执政百日,越来越迫切的不安全感,促使他们选择出访周边国家,缓和矛盾,确认彼此之间的友好关系。
据澳媒报道,澳外长黄英贤和澳防长马勒斯日前已兵分两路,分别造访澳大利亚近邻和位于欧洲的盟友,前者侧重于洽谈经济合作,后者的任务则是加强与传统盟国的军事联系。据悉,黄英贤的行程主要是巴布亚新几内亚和东帝汶两国,当前黄英贤正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与该国政府高层就劳工问题进行会谈。随后,黄英贤一行将前往东帝汶,同该国总统和部长磋商与中国有关的资源开发问题。
这里所说的资源开发,特指开发“巨日升气田”,此前东澳两国一直围绕着该气田的归属和收益问题争论不休,尽管两国在2018年达成了一份协议,但在重要的天然气加工与输送问题上,仍然存在较大分歧。负责开发该气田的澳大利亚伍德赛德公司,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认为该气田产出的气应该直通澳达尔文港进行加工,供给澳国内民众消费,而东帝汶则希望该公司投资建设一条通往东帝汶南海岸的管道,并在此加工天然气,让东帝汶民众也能受益。
这一提议多次遭到澳方投资者的否决,心生不满的东帝汶总统奥尔塔公开表态称,如果澳方不同意东帝汶的投资请求,东帝汶将考虑与中国投资者合作的可能性。奥尔塔还强调,东帝汶与中方的合作不会损害与澳大利亚的关系,也不会影响澳方利益。
公开资料显示,“巨日升气田”距离达尔文450公里,距离东帝汶南海岸仅150公里。当前该气田由三国企业共管,其中东帝汶国家石油公司占有56.56%的股份,澳大利亚伍德赛德石油公司拥有33.44%的股份,日本大阪瓦斯株式会社有10%的股份。值得一提的是,该气田大部分资源处在东帝汶的管辖范围。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东帝汶的诉求都非常合理。一方面,气田大部分在东帝汶的管辖范围,且距离东帝汶距离更近。另一方面,东帝汶国家石油公司拥有该气田超过一半的股份,是该气田的实际控制方。可能是畏惧澳合作伙伴的压力,或者确实缺少投资资金,通往东帝汶的管道才未建立起来。
反观澳方,作为合作伙伴,为了获得更多利益,宁可多修管道将气给澳民众消费,也不愿响应东帝汶基本诉求,一副澳大利亚人有钱,高贵,能用气,东帝汶人贫穷不配用气的高傲做派。虽然黄英贤访问东帝汶,有意缓和澳东两国关系,在该问题上达成最终协议,但她的表态,仍然是敦促东帝汶总统及其幕僚尽快与澳方达成协议,胁迫的意味非常浓厚。
另外,黄英贤在出访前的一番言论,也暴露出澳方此行的真实目的。黄英贤称,澳方期待继续支持东帝汶的经济发展,致力于与巴布亚新几内亚和东帝汶的合作,以建立一个稳定、有弹性和繁荣的印太地区。由此可见,不管澳方怎样谈合作,其实都是将这些国家放在西方的印太战略框架下考虑,把他们看作西方实现这一战略的棋子,根本没有合作诚意。
黄英贤选择访问东帝汶,明显受到该国政府喊话与中方合作的刺激。澳新政府派出高官访问欧洲和南太平洋国家,从根本上说,还是要加强与盟友的合作,加大在南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力,从两个方向与中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