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狄仁杰临终前,曾苦劝武则天重用一人,5年后才发现其手段真高明

作者:向日葵爱历史

请大家在阅读前,先点击上面的“关注”,感谢各位的支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并与您分享阅读的快乐!笔者后续将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的精彩故事。

700年,武周宰相狄仁杰已经年近七旬了,处理政务之事不再像以往那样得心入手了,为此,武则天召狄仁杰进宫面圣,让他举荐一个德才兼备的青年才俊来承接他的位置。

狄仁杰临终前,曾苦劝武则天重用一人,5年后才发现其手段真高明

二人见面之后,武则天便直抒胸臆地开口问道:怀英啊,朕希望你能够举荐一位德才兼备的贤才来担任宰相一职,你看朝中那位臣子适合这个位置?

狄仁杰听后,迟疑了片刻,然后回答道:陛下,如果您要的是颇具文学造诣的贤才,那么微臣就向你推荐李峤、苏味道这二位臣子来担任宰相之职,但如果陛下要选用奇才的话,那么微臣就向陛下推荐荆州长史张柬之,此人虽然年龄比较大,但做事沉稳,可以担任宰相一职。

狄仁杰临终前,曾苦劝武则天重用一人,5年后才发现其手段真高明

武则天听后,有点诧异,但还是随后将张柬之进行了提拔,将他提拔为洛州司马。

《新唐书》:长安中,武后谓狄仁杰曰:“安得一奇士用之?”仁杰曰:“陛下求文章资历,今宰相李峤、苏味道足矣。岂文士龌龊,不足与成天下务哉?”后曰“然。”仁杰曰:荆州长史张柬之虽老,宰相材也。用之必尽节于国。”即召为洛州司马。

过了一段时间,狄仁杰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武则天知晓这个情形之后,就匆忙赶往狄仁杰的府中去看望他。

在看望之余,武则天再一次让狄仁杰举荐贤才,而狄仁杰则是拖着病躯对武则天说道:陛下,微臣先前给你推荐的奇才张柬之,你还没有重用呢?

武则天听后,一脸疑惑地说道:朕已经提拔他了,将其提拔为洛州司马了。

狄仁杰一听,脸色不悦地说道:陛下,微臣向你推荐的张柬之可是宰相之才,您有点大材小用了,将其任命为一个区区的司马,属实有点屈才了。

武则天一听,顿时有点不好意思了,于是乎她结束对狄仁杰的看望之后,便一道圣旨将张柬之提拔为秋官侍郎,在狄仁杰病逝之后,又将其提拔为宰辅之臣。

《新唐书》:它日又求人,仁杰曰:“臣尝荐张柬之,未用也。”后曰:“迁之矣。”曰:“臣荐宰相而为司马,非用也。”乃授司刑少卿,迁秋官侍郎。

我们都知道当时朝中不乏后起之秀可以推选,那么狄仁杰为什么要在临终前,频繁劝诫武则天启用一个年岁渐高的张柬之呢,狄仁杰的目的何在呢?

“神龙政变”方显狄仁杰手段之高明

705年元年,此时离狄仁杰病逝已有5年的时光,但是宫中却发生了一场巨变,朝中的文武大臣乘着武则天病重之际,突然举兵发动兵变,杀掉了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然后武力逼供武则天退位,武则天见大势已去,便宣布退位,将皇位让于太子李显,太子李显则顺利登基,是位唐中宗。

狄仁杰临终前,曾苦劝武则天重用一人,5年后才发现其手段真高明

这场宫廷巨变正是流传千古的“神龙政变”,而“神龙政变”的发起者正是狄仁杰临终前推荐的老臣张柬之。

而这场“神龙政变”,看似最大的功臣是张柬之,但实际上最大的功臣却是已经病逝5年之久的狄仁杰。

狄仁杰临终前,曾苦劝武则天重用一人,5年后才发现其手段真高明

狄仁杰生前曾积极力推李唐皇室成员恢复李唐神器,但是由于当时武则天身体状况尚可,再加上武氏集团的强大,使得狄仁杰根本没有任何机会恢复李唐神器。

而狄仁杰的岁数不断地在增长,身体状况每日愈下,这就使得狄仁杰明白他自己无法在有生之年完成这个艰巨而又宏伟的任务。

于是乎,狄仁杰就开始在朝中物色能够完成这个任务的人选,但是物色来物色去,朝中的文臣武将要不是忠于武氏集团的,要不就是一些没有任何施政经验的年轻官员,狄仁杰没有办法,最终选择了岁数比自己还要大的张柬之。

狄仁杰选择张柬之无非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张柬之忠于李唐皇室,始终都以恢复李唐神器为己任。

张柬之出生于唐高祖时期,成长于唐太宗时期,在这个时期他考中进士,出仕为官,担任清源县丞。

《旧唐书》:张柬之,字孟将,襄州襄阳人也。少补太学生,涉猎经史,尤好《三礼》,国子祭酒令狐德棻甚重之。进士擢第,累补青城丞。

我们都知道唐太宗时期到唐高宗初期,是大唐王朝最为鼎盛的时期,当时,政清民和,百姓安居乐业,一切欣欣向荣。令为官的张柬之无比自豪。

狄仁杰临终前,曾苦劝武则天重用一人,5年后才发现其手段真高明

但是等到武则天掌权后,一切就变了,武则天恃宠而骄,大肆启用自己的心腹入朝为官,对李唐皇族展开了无休止的杀戮,张柬之为此是愤怒不已。

武则天称帝之后,张柬之曾因为政务之事情,触怒了武则天,被武则天训斥之后,贬到了外地为官,被贬到外地为官的贬到心系江山社稷,曾多次上谏武则天施政之举,但是都遭到了武则天的否决,这就使得张柬之对于武则天越来越厌恶,心中便心生了拥立李唐皇室,恢复李唐神器的想法。

——第二个,张柬之资历老,颇有声望。

张柬之历经三朝,先后经历过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个时代,是唐王朝时期颇有名望的老臣,他先后担任过清源县丞,监察御史,中书舍人,合蜀二州刺史、以及荆州长史,经历比较丰富,经历过大场面,是一个能够扛得住事情的官员。

狄仁杰临终前,曾苦劝武则天重用一人,5年后才发现其手段真高明

——第三个,张柬之人缘较好,好的人缘将能够令他走得更远。

张柬之能够出任宰相一职,不仅是因为狄仁杰的推荐,这里面还有老臣姚崇的推荐,武则天曾召见姚崇,让其在百官中推荐合适的人选担任宰相一职,姚崇听后,便毫不犹豫的将年纪岁老,却办事牢靠的张柬之推荐给了武则天,武则天一看朝中两位重臣都推荐张柬之,便将张柬之封为宰相,主持朝政。

《旧唐书》:长安中,召为司刑少卿,迁秋官侍郎。时夏官尚书姚崇为灵武军使,将行,则天令举外司堪为宰相者。崇对曰:“张柬之沉厚有谋,能断大事,且其人年老,惟陛下急用之。”则天登时召见,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未几,迁凤阁侍郎,仍知政事。

如果说狄仁杰推荐张柬之是为了让他日后恢复大唐神器,那么姚崇推荐张柬之为宰相,那就是因为张柬之有个好人缘,姚崇非常欣赏他的为人和做事,因此才会在武则天面前大力推荐他。

狄仁杰临终前,曾苦劝武则天重用一人,5年后才发现其手段真高明

张柬之在发动神龙政变前,是势单力薄的,手上也没有兵权,为此,他找到了大将军李多祚,桓彦范、敬晖等人,将自己想要恢复大唐神器的想法告诉给了几人,希望这些人能够助他一臂之力,而这些将领和官员对于张柬之的为人处世都是十分佩服的,因而都答应了张柬之的请求,在神龙政变上,为张柬之冲锋在前,斩杀了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顺利拥立太子李显登上了帝位,完成了狄仁杰生前的夙愿。

因此我们综合以上三点,就能够看出狄仁杰不仅是一个慧眼识人之人,更是一个擅于布局,手段高明的政治家,他临终前的一个布局和安排,在5年之后将武则天拉下皇位,恢复了大唐神器,可谓是令人叹为观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