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小伙远走台湾,将女儿托付给弟弟,36年后写信告知:你妹是林青霞

1990年5月27日,在长春市,两个年纪相仿的女子正抱在一起痛哭,她们已经36年没有见面了。

“他乡遇故知”是人生四大喜事之一,也是古人最美好的愿望。

远在异地他乡,如果能见到自己的熟人,浓浓的思念之情,会瞬间转化成见到亲友的喜悦。

而我们所熟知的林青霞,与自己的亲姐姐分隔两地整整36年才最终相见,他们姐妹之间,后来怎么样了呢?

隔海相望

故事还要从林青霞父亲那一辈说起。

小伙远走台湾,将女儿托付给弟弟,36年后写信告知:你妹是林青霞

林青霞的父亲叫林维良,祖籍山东莱阳,是一名国民党军医。

解放战争末期,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对于每一位国民党官兵来说,找好后路是最重要的事情。

当时的林维良家中喜得千金,取名叫做林莉。

可当时的林维良已经决定要迁到台湾,看着襁褓中的女儿,考虑到婴儿根本没有办法承受长途跋涉的辛苦。

万般无奈之下,他选择将女儿交给自己的弟弟林维云抚养,自此父女隔海相望。

最初林维良是打算等到时局稳定之后,再把女儿接过来团聚。

可是由于当时国民党政府封锁了大陆和台湾的沟通渠道,别说接人,就连一封信都很难送出去。

小伙远走台湾,将女儿托付给弟弟,36年后写信告知:你妹是林青霞

重重阻碍并没有打消林维良的念头,他做出无数的努力,只为能有一天与女儿能够团聚。

林维良每天都在幻想这一天的到来,没想到这一想就是几十年。

在这种情况下,林青霞兄妹三人出生了。

父母似乎是想把自己对林莉缺失的爱,弥补在这三个孩子身上。因此对于孩子们的教育,夫妇俩非常看重。

特别是林青霞,在她小的时候,她惊人的容貌就已经显露出端倪,虽说是女大十八变,可林青霞却越变越好看。

为了不让林青霞因为自己的容貌而自满,最终变成一个空有其表的花瓶人物,母亲对她的要求十分严格。

小伙远走台湾,将女儿托付给弟弟,36年后写信告知:你妹是林青霞

她希望将自己的女儿培养成一名才貌双全的优秀人物。

事实证明,林母的苦心没有白费,林青霞在荧幕上由内而外展现出的书卷气、英气、侠气,都离不开她小时候受过的教育。

林母教育中存在的唯一缺陷,就是有些“过”

凡事过犹不及,林母对林青霞容貌过度的贬低,导致林青霞曾一度认为自己一点都不好看,由此产生了很严重的自卑心理。

她不仅在面对外人时会不自觉地躲避眼神,走路时的体态也不好看。

随着年龄的增长,林青霞的姿容也愈发清丽,就像芙蓉一般破水而出,惊艳了所有人。

小伙远走台湾,将女儿托付给弟弟,36年后写信告知:你妹是林青霞

这时候追求林青霞的人也越来越多,她才发现自己的容貌原来并不像母亲说的那样不堪。

那么发现自己魅力的林青霞,又是怎么走上演员这条路的呢?

星路探索

虽然林青霞的父母在她的学习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十七岁那年,林青霞考大学落榜,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复读。

在和朋友去补习班的路上,她如花般娇艳的面庞、脱俗的气质,一下就被星探盯上了。

在星探的引荐下,她被介绍给了当时正准备拍摄《窗外》的导演宋存寿。

小伙远走台湾,将女儿托付给弟弟,36年后写信告知:你妹是林青霞

得到主演机会的林青霞如鲲生双翅,一飞冲天,从此开始了她的演艺生涯。

但遗憾的是,这部剧并没有和观众见面。初出茅庐就遇挫,这对林青霞是个不小的打击。

但是她没有放弃,依然努力寻找其他机会。

功夫不负有心人,1974年,林青霞出演《云飘飘》,终于在观众面前露了一把脸。

但是林青霞虽然好看,她的风格却与当时流行的琼瑶剧本并不是很搭。

因此她虽然有了些名气,奠定了观众基础,但如果想要长期发展下去,琼瑶剧肯定不是让她成为真正巨星的最好选择。

1979年,此时林青霞刚从感情创伤中走了出来,这时候影片的流行趋势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文艺片不再是观众的心头好,准确把握住时代趋势、观众想法的林青霞,毅然决然投身于香港娱乐圈,在磨练中转型。

彼时的香港娱乐圈竞争十分激烈,周边的人都不看好林青霞的决定,认为她这种做法和重头开始并没有什么区别。

但林青霞力排众议,在1985年,用一部《警察故事》证明了自己,一代传奇影后也就此诞生。

而在次年的《刀马旦》中,以男装造型出现在荧幕上的林青霞,惊艳了所有人。

面容英气中带着女子的柔媚,动作间却满是男子的飒爽,这一造型也成为了经典。

小伙远走台湾,将女儿托付给弟弟,36年后写信告知:你妹是林青霞

《刀马旦》获得了巨大成功,但林青霞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选择趁热打铁,再用几部同类型的影片吸引粉丝流量;而是沉淀下来,认真提升。

这种做法让她的戏路拓宽了不少,能够参演的剧本也多了不少。

在她的努力下,90年代的金马奖评选中,她获得了自己梦寐以求的金马奖女主角。

但如果她到这里就心满意足,开始享受生活,那么她就不会成为传奇影后。

当时武侠片已经从和文艺片分庭抗礼,发展成影视市场的中流砥柱。

面对这种变化,林青霞又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参演武侠片。

小伙远走台湾,将女儿托付给弟弟,36年后写信告知:你妹是林青霞

在她参演武侠片后,人们惊讶地发现,林青霞的演技、外貌、气质仿佛就是为武侠片而生的。

1992年那一袭红衣湖中饮酒,成了多少人心中念念不忘的影子。

林青霞的演艺之路是越走越顺,那么在她与姐姐相认之前,她的姐姐在做什么呢?

姐妹相认

林家在台湾稳定之后,生活中没有遇到大的困难,但是在林氏夫妇的心中一直有一根刺,那就是大女儿林莉。

为了打探林莉的消息,林维良给弟弟林维云寄了无数封信,可是这些信都石沉大海,渺无音信。

从林莉出生开始,就没有见过自己的亲生父母和兄弟姐妹。

小伙远走台湾,将女儿托付给弟弟,36年后写信告知:你妹是林青霞

当时的中国整体收入水平都不算高,叔叔家的日子也过得十分拮据,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林莉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质。

60年代初期,林莉随叔叔一家人迁到了黑龙江的鸡东煤矿。

21岁时,她开始了知青生涯,这段岁月很苦,但她还是撑了下来。

两年后她知青结束,返城成为了一名代课老师,工作稳定下来的林莉,也开始考虑自己的婚姻大事。

70年代初,林莉经过未来丈夫姐姐的介绍,认识了钱深永。

这是一位鸡东县的小伙,中央戏剧学院毕业,毕业后分配到了河南许昌曲剧团工作。

小伙远走台湾,将女儿托付给弟弟,36年后写信告知:你妹是林青霞

两人相识之后很快坠入爱河,但后来钱深永突逢变故,被下放到了农村。

此时家里人知道了这件事情,都不赞同林莉和钱深永继续交往下去。

但是林莉没有放弃这段爱情,一直做家人的思想工作。

不仅如此,在与钱深永通信半年后,林莉孤身来到了许昌,与钱深永茅草棚里,简单地举办了婚礼。

但逢良辰,诸事顺遂,林莉与钱深永结婚后,并没有被生活的琐碎磨去爱情的烙印,非常恩爱。

后来两人都被调到了许昌,钱深永成为了许昌内燃机配件厂的一名工人,林莉则成为了一名幼儿园教师。

小伙远走台湾,将女儿托付给弟弟,36年后写信告知:你妹是林青霞

婚后两人共育有三子,日子虽然谈不上富贵,但是一家人其乐融融,日子过得平淡却温馨。

1982年,林青霞知道父母的心结,拍戏时一直在探听姐姐的消息,但依然没有收获。

不仅林青霞在努力,林家最小的姑娘林丽霞也贡献了一份力量。

他在旧金山工作生活期间,曾经寄给父母一本《明报》周刊,上面有篇文章题为《深入河南访林青霞胞姐》 。

林丽霞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找到自己血浓于水的大姐。

寻亲的过程是痛苦漫长的,往往许多人在和亲人失联后就一辈子都见不到面,但不得不说林家是幸运的。

小伙远走台湾,将女儿托付给弟弟,36年后写信告知:你妹是林青霞

在1983年,林维云知道了他们在找寻林莉,因此给林莉寄了一封信。

在此之前,林莉一直以为叔叔婶婶才是自己的亲生父母,直到他收到叔叔寄来的那封信。

信上叔叔说自己夫妻俩并不是她的亲生父母,林莉的亲生父母在国外,最近才有消息。

接到这封信的林莉在很长时间里都缓不过神来,觉得自己是活在梦中。

那个叫林青霞的大明星,竟然是我的妹妹?养育了我几十年的父母,竟然是我的叔叔婶婶?

这样的事实,带给林莉思想上极大的冲击。

小伙远走台湾,将女儿托付给弟弟,36年后写信告知:你妹是林青霞

直到1984年,林维良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联系上了自己的女儿。

这次交流,让林维良夫妇二人心中的石头落了地,也打开了林莉的心结,终于让林莉彻底接受了现实,不再迷茫逃避。

1987年的冬天,林维良夫妇带着迟到多年的嫁妆,在机场见到了从生下后就再没见过面的女儿。

满腹思念之情,无以言表,唯以泣舒之。

这场痛哭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血浓于水的感情,让林莉在初见父母的那一刻,心中仅剩的怨念,都随着机场的风烟消云散。

与父母相认后,林莉与妹妹林青霞的交往也逐渐密切起来。

两人互通书信,慢慢变得熟络,在1990年,林青霞到长春拍摄《滚滚红尘》,还专门约好和素未谋面的亲姐姐正式见一面。

那一周,是林莉最快乐的一周,与林青霞的相处,彻底补全了林莉心中最后一块遗憾。

两个长久未见的小姐妹,就像普通人家那样,在拍戏间隙,吃饭、逛街。

这一次见面,不仅让林莉收获了亲情,也让平时忙于工作的林青霞在异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在此次见面之后,林青霞还是会时常去探望她,询问她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

但是林莉从没有向这个大明星妹妹要过什么。

小伙远走台湾,将女儿托付给弟弟,36年后写信告知:你妹是林青霞

她知道,只要她开口,无论是觉得亏欠她的父母,还是姐妹情深的林青霞,都会毫无保留地帮助她,更何况他们也有这个能力。

可林莉什么都没要,只是保留着情感上的交流,不想让这份珍贵的迟来亲情,变得物质化。

“人要学会知足,”这是林莉从当年的艰苦岁月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现在的她相比以前已经好太多了,所以她非常珍惜现在的生活。

没有向亲人开口的林莉,过着自己平静的退休生活。

虽然工资不多,物件很旧,可这些都是靠她和丈夫用双手挣来的。日子不好不坏,但很稳定。

大富大贵或许真的不是林莉所希望的,她只想自己的小家能够平平安安,幸福美满。她的愿望已经实现了。

小伙远走台湾,将女儿托付给弟弟,36年后写信告知:你妹是林青霞

假如林莉不甘平凡,以亏欠为借口,以道德做绑架,向林维良夫妇乃至林青霞伸手要钱,可以么?可以。

可一次两次还好,三次四次也罢,次数多了必定会惹人厌烦。

但人只要开了这个口,随之而来的就是无尽的贪欲,最后的结局必然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

林莉是智慧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只要她要了第一次,那么无论是过去安稳的幸福,还是久别重逢的亲情,最后她什么都留不住。 

结语

这个故事的结局是美好的。它并没有像其他故事那样,久别重逢变成了形同陌路,甚至是对簿公堂。

小伙远走台湾,将女儿托付给弟弟,36年后写信告知:你妹是林青霞

亲情永远是最值得我们珍惜的东西,为了利益而放弃亲情,那是世界上最蠢的事情。

人都是群居动物,没有人能真正活成孤岛。

就算在外作风再强硬的商界精英,还是会怀念家中母亲用心熬制的那碗羹汤,家永远是我们最后的港湾。

我们是否也曾因为工作,忽略父亲鬓角渐生的银发,忽略母亲慢慢模糊的视线。

曾经能为我们做上一大桌盛宴的“家庭首席大厨”,现在有时连盐该放多少都把握不住。

林莉是幸福的,在她的人生里,还能和自己的亲人久别重逢。

小伙远走台湾,将女儿托付给弟弟,36年后写信告知:你妹是林青霞

而我们现在在外奔波,有多久没有和父母“久别重逢”了?

人生也许总是由许多遗憾构成的,但如果我们及时醒悟,就能让遗憾越来越少。

别让自己因为忙碌而成为遗憾回忆里的主角,多回家看看,何乐而不为?

-完-

文 | 悬念

编辑 | 书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