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夥遠走台灣,将女兒托付給弟弟,36年後寫信告知:你妹是林青霞

1990年5月27日,在長春市,兩個年紀相仿的女子正抱在一起痛哭,她們已經36年沒有見面了。

“他鄉遇故知”是人生四大喜事之一,也是古人最美好的願望。

遠在異地他鄉,如果能見到自己的熟人,濃濃的思念之情,會瞬間轉化成見到親友的喜悅。

而我們所熟知的林青霞,與自己的親姐姐分隔兩地整整36年才最終相見,他們姐妹之間,後來怎麼樣了呢?

隔海相望

故事還要從林青霞父親那一輩說起。

小夥遠走台灣,将女兒托付給弟弟,36年後寫信告知:你妹是林青霞

林青霞的父親叫林維良,祖籍山東萊陽,是一名國民黨軍醫。

解放戰争末期,國民黨軍隊在戰場上節節敗退,對于每一位國民黨官兵來說,找好後路是最重要的事情。

當時的林維良家中喜得千金,取名叫做林莉。

可當時的林維良已經決定要遷到台灣,看着襁褓中的女兒,考慮到嬰兒根本沒有辦法承受長途跋涉的辛苦。

萬般無奈之下,他選擇将女兒交給自己的弟弟林維雲撫養,自此父女隔海相望。

最初林維良是打算等到時局穩定之後,再把女兒接過來團聚。

可是由于當時國民黨政府封鎖了大陸和台灣的溝通管道,别說接人,就連一封信都很難送出去。

小夥遠走台灣,将女兒托付給弟弟,36年後寫信告知:你妹是林青霞

重重阻礙并沒有打消林維良的念頭,他做出無數的努力,隻為能有一天與女兒能夠團聚。

林維良每天都在幻想這一天的到來,沒想到這一想就是幾十年。

在這種情況下,林青霞兄妹三人出生了。

父母似乎是想把自己對林莉缺失的愛,彌補在這三個孩子身上。是以對于孩子們的教育,夫婦倆非常看重。

特别是林青霞,在她小的時候,她驚人的容貌就已經顯露出端倪,雖說是女大十八變,可林青霞卻越變越好看。

為了不讓林青霞因為自己的容貌而自滿,最終變成一個空有其表的花瓶人物,母親對她的要求十分嚴格。

小夥遠走台灣,将女兒托付給弟弟,36年後寫信告知:你妹是林青霞

她希望将自己的女兒培養成一名才貌雙全的優秀人物。

事實證明,林母的苦心沒有白費,林青霞在熒幕上由内而外展現出的書卷氣、英氣、俠氣,都離不開她小時候受過的教育。

林母教育中存在的唯一缺陷,就是有些“過”

凡事過猶不及,林母對林青霞容貌過度的貶低,導緻林青霞曾一度認為自己一點都不好看,由此産生了很嚴重的自卑心理。

她不僅在面對外人時會不自覺地躲避眼神,走路時的體态也不好看。

随着年齡的增長,林青霞的姿容也愈發清麗,就像芙蓉一般破水而出,驚豔了所有人。

小夥遠走台灣,将女兒托付給弟弟,36年後寫信告知:你妹是林青霞

這時候追求林青霞的人也越來越多,她才發現自己的容貌原來并不像母親說的那樣不堪。

那麼發現自己魅力的林青霞,又是怎麼走上演員這條路的呢?

星路探索

雖然林青霞的父母在她的學習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但結果卻不盡如人意。

十七歲那年,林青霞考大學落榜,無奈之下隻能選擇複讀。

在和朋友去補習班的路上,她如花般嬌豔的面龐、脫俗的氣質,一下就被星探盯上了。

在星探的引薦下,她被介紹給了當時正準備拍攝《窗外》的導演宋存壽。

小夥遠走台灣,将女兒托付給弟弟,36年後寫信告知:你妹是林青霞

得到主演機會的林青霞如鲲生雙翅,一飛沖天,從此開始了她的演藝生涯。

但遺憾的是,這部劇并沒有和觀衆見面。初出茅廬就遇挫,這對林青霞是個不小的打擊。

但是她沒有放棄,依然努力尋找其他機會。

功夫不負有心人,1974年,林青霞出演《雲飄飄》,終于在觀衆面前露了一把臉。

但是林青霞雖然好看,她的風格卻與當時流行的瓊瑤劇本并不是很搭。

是以她雖然有了些名氣,奠定了觀衆基礎,但如果想要長期發展下去,瓊瑤劇肯定不是讓她成為真正巨星的最好選擇。

1979年,此時林青霞剛從感情創傷中走了出來,這時候影片的流行趨勢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文藝片不再是觀衆的心頭好,準确把握住時代趨勢、觀衆想法的林青霞,毅然決然投身于香港娛樂圈,在磨練中轉型。

彼時的香港娛樂圈競争十分激烈,周邊的人都不看好林青霞的決定,認為她這種做法和重頭開始并沒有什麼差別。

但林青霞力排衆議,在1985年,用一部《警察故事》證明了自己,一代傳奇影後也就此誕生。

而在次年的《刀馬旦》中,以男裝造型出現在熒幕上的林青霞,驚豔了所有人。

面容英氣中帶着女子的柔媚,動作間卻滿是男子的飒爽,這一造型也成為了經典。

小夥遠走台灣,将女兒托付給弟弟,36年後寫信告知:你妹是林青霞

《刀馬旦》獲得了巨大成功,但林青霞并沒有像其他人那樣選擇趁熱打鐵,再用幾部同類型的影片吸引粉絲流量;而是沉澱下來,認真提升。

這種做法讓她的戲路拓寬了不少,能夠參演的劇本也多了不少。

在她的努力下,90年代的金馬獎評選中,她獲得了自己夢寐以求的金馬獎女主角。

但如果她到這裡就心滿意足,開始享受生活,那麼她就不會成為傳奇影後。

當時武俠片已經從和文藝片分庭抗禮,發展成影視市場的中流砥柱。

面對這種變化,林青霞又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參演武俠片。

小夥遠走台灣,将女兒托付給弟弟,36年後寫信告知:你妹是林青霞

在她參演武俠片後,人們驚訝地發現,林青霞的演技、外貌、氣質仿佛就是為武俠片而生的。

1992年那一襲紅衣湖中飲酒,成了多少人心中念念不忘的影子。

林青霞的演藝之路是越走越順,那麼在她與姐姐相認之前,她的姐姐在做什麼呢?

姐妹相認

林家在台灣穩定之後,生活中沒有遇到大的困難,但是在林氏夫婦的心中一直有一根刺,那就是大女兒林莉。

為了打探林莉的消息,林維良給弟弟林維雲寄了無數封信,可是這些信都石沉大海,渺無音信。

從林莉出生開始,就沒有見過自己的親生父母和兄弟姐妹。

小夥遠走台灣,将女兒托付給弟弟,36年後寫信告知:你妹是林青霞

當時的中國整體收入水準都不算高,叔叔家的日子也過得十分拮據,在這樣的生活條件下,林莉從小就養成了吃苦耐勞的品質。

60年代初期,林莉随叔叔一家人遷到了黑龍江的雞東煤礦。

21歲時,她開始了知青生涯,這段歲月很苦,但她還是撐了下來。

兩年後她知青結束,返城成為了一名代課老師,工作穩定下來的林莉,也開始考慮自己的婚姻大事。

70年代初,林莉經過未來丈夫姐姐的介紹,認識了錢深永。

這是一位雞東縣的小夥,中央戲劇學院畢業,畢業後配置設定到了河南許昌曲劇團工作。

小夥遠走台灣,将女兒托付給弟弟,36年後寫信告知:你妹是林青霞

兩人相識之後很快墜入愛河,但後來錢深永突逢變故,被下放到了農村。

此時家裡人知道了這件事情,都不贊同林莉和錢深永繼續交往下去。

但是林莉沒有放棄這段愛情,一直做家人的說服。

不僅如此,在與錢深永通信半年後,林莉孤身來到了許昌,與錢深永茅草棚裡,簡單地舉辦了婚禮。

但逢良辰,諸事順遂,林莉與錢深永結婚後,并沒有被生活的瑣碎磨去愛情的烙印,非常恩愛。

後來兩人都被調到了許昌,錢深永成為了許昌内燃機配件廠的一名勞工,林莉則成為了一名幼稚園教師。

小夥遠走台灣,将女兒托付給弟弟,36年後寫信告知:你妹是林青霞

婚後兩人共育有三子,日子雖然談不上富貴,但是一家人其樂融融,日子過得平淡卻溫馨。

1982年,林青霞知道父母的心結,拍戲時一直在探聽姐姐的消息,但依然沒有收獲。

不僅林青霞在努力,林家最小的姑娘林麗霞也貢獻了一份力量。

他在舊金山工作生活期間,曾經寄給父母一本《明報》周刊,上面有篇文章題為《深入河南訪林青霞胞姐》 。

林麗霞希望能通過這種方式,找到自己血濃于水的大姐。

尋親的過程是痛苦漫長的,往往許多人在和親人失聯後就一輩子都見不到面,但不得不說林家是幸運的。

小夥遠走台灣,将女兒托付給弟弟,36年後寫信告知:你妹是林青霞

在1983年,林維雲知道了他們在找尋林莉,是以給林莉寄了一封信。

在此之前,林莉一直以為叔叔嬸嬸才是自己的親生父母,直到他收到叔叔寄來的那封信。

信上叔叔說自己夫妻倆并不是她的親生父母,林莉的親生父母在國外,最近才有消息。

接到這封信的林莉在很長時間裡都緩不過神來,覺得自己是活在夢中。

那個叫林青霞的大明星,竟然是我的妹妹?養育了我幾十年的父母,竟然是我的叔叔嬸嬸?

這樣的事實,帶給林莉思想上極大的沖擊。

小夥遠走台灣,将女兒托付給弟弟,36年後寫信告知:你妹是林青霞

直到1984年,林維良曆經千辛萬苦,終于聯系上了自己的女兒。

這次交流,讓林維良夫婦二人心中的石頭落了地,也打開了林莉的心結,終于讓林莉徹底接受了現實,不再迷茫逃避。

1987年的冬天,林維良夫婦帶着遲到多年的嫁妝,在機場見到了從生下後就再沒見過面的女兒。

滿腹思念之情,無以言表,唯以泣舒之。

這場痛哭持續了将近兩個小時,血濃于水的感情,讓林莉在初見父母的那一刻,心中僅剩的怨念,都随着機場的風煙消雲散。

與父母相認後,林莉與妹妹林青霞的交往也逐漸密切起來。

兩人互通書信,慢慢變得熟絡,在1990年,林青霞到長春拍攝《滾滾紅塵》,還專門約好和素未謀面的親姐姐正式見一面。

那一周,是林莉最快樂的一周,與林青霞的相處,徹底補全了林莉心中最後一塊遺憾。

兩個長久未見的小姐妹,就像普通人家那樣,在拍戲間隙,吃飯、逛街。

這一次見面,不僅讓林莉收獲了親情,也讓平時忙于工作的林青霞在異地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在此次見面之後,林青霞還是會時常去探望她,詢問她有沒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地方。

但是林莉從沒有向這個大明星妹妹要過什麼。

小夥遠走台灣,将女兒托付給弟弟,36年後寫信告知:你妹是林青霞

她知道,隻要她開口,無論是覺得虧欠她的父母,還是姐妹情深的林青霞,都會毫無保留地幫助她,更何況他們也有這個能力。

可林莉什麼都沒要,隻是保留着情感上的交流,不想讓這份珍貴的遲來親情,變得物質化。

“人要學會知足,”這是林莉從當年的艱苦歲月中總結出來的經驗,現在的她相比以前已經好太多了,是以她非常珍惜現在的生活。

沒有向親人開口的林莉,過着自己平靜的退休生活。

雖然工資不多,物件很舊,可這些都是靠她和丈夫用雙手掙來的。日子不好不壞,但很穩定。

大富大貴或許真的不是林莉所希望的,她隻想自己的小家能夠平平安安,幸福美滿。她的願望已經實作了。

小夥遠走台灣,将女兒托付給弟弟,36年後寫信告知:你妹是林青霞

假如林莉不甘平凡,以虧欠為借口,以道德做綁架,向林維良夫婦乃至林青霞伸手要錢,可以麼?可以。

可一次兩次還好,三次四次也罷,次數多了必定會惹人厭煩。

但人隻要開了這個口,随之而來的就是無盡的貪欲,最後的結局必然是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的。

林莉是智慧的,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隻要她要了第一次,那麼無論是過去安穩的幸福,還是久别重逢的親情,最後她什麼都留不住。 

結語

這個故事的結局是美好的。它并沒有像其他故事那樣,久别重逢變成了形同陌路,甚至是對簿公堂。

小夥遠走台灣,将女兒托付給弟弟,36年後寫信告知:你妹是林青霞

親情永遠是最值得我們珍惜的東西,為了利益而放棄親情,那是世界上最蠢的事情。

人都是群居動物,沒有人能真正活成孤島。

就算在外作風再強硬的商界精英,還是會懷念家中母親用心熬制的那碗羹湯,家永遠是我們最後的港灣。

我們是否也曾因為工作,忽略父親鬓角漸生的銀發,忽略母親慢慢模糊的視線。

曾經能為我們做上一大桌盛宴的“家庭首席大廚”,現在有時連鹽該放多少都把握不住。

林莉是幸福的,在她的人生裡,還能和自己的親人久别重逢。

小夥遠走台灣,将女兒托付給弟弟,36年後寫信告知:你妹是林青霞

而我們現在在外奔波,有多久沒有和父母“久别重逢”了?

人生也許總是由許多遺憾構成的,但如果我們及時醒悟,就能讓遺憾越來越少。

别讓自己因為忙碌而成為遺憾回憶裡的主角,多回家看看,何樂而不為?

-完-

文 | 懸念

編輯 | 書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