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游泳的躄鱼才是好躄鱼。尽管在海底生活,但躄鱼却是少见的用“脚”行走的生物。作为一条鱼,却不会游泳,不知道会不会其他鱼类嫌弃呢?因为在海底爬行,躄鱼还得到了“青蛙鱼”的外号。
然而,谁能想到,这种表面光滑,体型短小的鱼类,竟然是天生的伪装者。在海底,它们会根据环境,不断变化自己的体色。对于潜水者来说,找到伪装的躄鱼,可谓是一大乐趣。
在热带海域的珊瑚丛中,长年盘踞着这样一种鱼类,像改变体色伪装的章鱼一样,躄鱼也具备这样的技能。比如在杂草和海藻附近时,躄鱼的身体会呈现出绿色,样子很像海藻覆盖着的岩石。从珊瑚到海藻,有时候躄鱼甚至会藏进泥沙中。甚至有一些躄鱼在住进海绵之后,还会在身体上形成和海绵类似的图案。
躄鱼非常善于利用自己的这一项特长来抓捕猎物或躲避其他捕食者。螃蟹、虾、鱼和其他许多小型海洋生物都是它的食物。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躄鱼的这项伪装,展开时间会比较久一些,往往需要几周时间来实现。所以,相比较其他鱼类到处追赶猎物,躄鱼更喜欢静静地待在某个地方等待猎物上门。
为了弥补这种缺陷,躄鱼在进化中,长出来许多突起和棘刺,口中布满绒毛状齿,远远望去和周围的珊瑚颇为相似。由于伪装技巧太过高超,有时甚至能骗过自己的同类。
其实,躄鱼的伪装和它自身的特性息息相关。汉语中“躄”字有跛足、瘸腿之意,而它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就是因为它拥有四条“腿”。因为缺乏鱼鳔的缘故,躄鱼不能像其他鱼类一样,自主地沉浮。
躄鱼的胸鳍向下生长,很难在游泳时保持平衡。而由此进化而来的鳍骨,却可以作为“脚”来使用。躄鱼幼年时期尚可通过腮孔排水,推进自身前行。等到成年后,几乎完全依靠“脚”来走路,行动也相对比较迟缓。为了更好地躲避天敌,躄鱼非常需要通过伪装来保护自己。
行动迟缓,捕食能力却一点也不马虎,富有耐心地“垂钓者”。
别看躄鱼的移动速度有限,但是张嘴的速度却是非常快的,被称为自然界最顶级的吞噬者。有研究显示,躄鱼吃下猎物的速度仅有0.01秒,大概每眨一次眼睛,就会有30多只猎物被躄鱼吃下!谁能想到,小小的躄鱼还有着“大胃王”的属性。
作为鮟鱇鱼的亲戚,躄鱼的垂钓技能也是久负盛名的。必不可少的钓鱼竿是它们的必备,这种由背鳍进化而来的工具,就连顶端“鱼饵”也一齐备上了。实际上,不仅从形态上来讲像虫子,连味道也和虫子无异,因此有很多鱼类会因为抵挡不住诱惑而成为躄鱼的“盘中餐”。
躄鱼在垂钓时,也有自己的秘诀。有规律地抖动着自己的“鱼饵”,一举一动间,像是游动的小鱼一样,格外诱人。附近的猎物看到这样的景象,怎能不迷糊呢?本以为会美餐一顿的它们,也早早陷入了躄鱼的圈套中。
耐心等着猎物上钩的躄鱼,在等到合适机会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迅速将其吞入腹中。在那一瞬间,它的嘴可以张到原来的12倍,由此而产生的强大的吸力,会将猎物直接吸进自己的嘴里,也弥补了自己移动速度慢的缺陷。
不得不说,躄鱼确实是钓鱼的一把好手。行动迟缓造就了它们极好的耐心,外加得天独厚的钓鱼工具和技巧,“海洋极速杀手”的美名由此而来。这个捕食效率,在自然界中妥妥地“打遍天下无敌手”。
“贪婪”是它的特性,猎物再大,也可以轻松拿下。
尽管垂钓时的躄鱼,表现着前所未有的耐心和淡定,但是平和背后却是“贪婪”的性情。别看躄鱼的个头不大,身长约30厘米的它们,却能拿下比自身还要大的猎物,妥妥的“饕餮”属性。对于其他生物来说,吃下体积比自身大很多倍的食物可能会有生命危险,但对躄鱼来说,却丝毫没有这方面的担心。
第一眼看到躄鱼,大多数人会觉得它们比较丑。松松垮垮的皮肤,一点也没有美感,但恰恰是这样的特性,使得躄鱼拥有伸缩自如的肚子。当危险来临时,躄鱼快速鼓气,皮肤绷紧成一颗球,可以快速地逃离,该说不说,这一点和河豚倒是非常相似。
当然,除了可以保命,这样的肚子也能确保它们在吞下比自己大的猎物时,依旧安然自若。根据山海经中的记载,躄鱼是无所不吃的,只要可以吞进去的猎物,都能消化。
很多人在看到躄鱼的长相时,就会被劝退,连看都不想看,更别说食用了,所以被捕捉到的躄鱼大多作为肥料来用了。躄鱼的第三根背鳍非常突出,长在头顶,松松垮垮的,看起来就像是戴了一顶妖怪的帽子,使得它看起来更不像一条鱼了。
不过也有好奇的人花费巨资购入躄鱼,经过简单的烹饪后,发现其口感肉质还是挺好吃的,看到这里的你,是否也会想要尝试一番呢?
不得不说大自然的进化,确实是奇妙的。尽管不能像其他鱼类一样,自如的游泳,却有着独特的“跛足”和“钓鱼工具”,让躄鱼“宅在家里”的同时,也可以享受垂钓的乐趣。
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样的,可能在某些方面存在缺陷,但是在其他领域我们总能发现并发挥出自己的特长。所以我们不必总将目光放在自己的短板之上,还是要多将精力放在挖掘自身的优点上。
对于躄鱼这种奇特的鱼类你有什么其他的看法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喜欢本期内容可以点个关注。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