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我想,他们背后的故事过于惊艳

刘墉写到“话到七分,酒至微醺;笔墨疏宕,言辞婉约;古朴残破,含蓄蕴藉,就是不完而美的最高境界。”在他眼中,浅白却不拘束,入俗却满载遐想的文字,便是最好的。

我想既然“字如其人”,或许每个人也像文字一样因为不完而美。于是乎,我怀着一颗好奇的心,端详着他们。

疫苗接种的地方,是医院的后门,门外是车水马龙的街道,门内是一条长廊。来来往往的行人总要探望几眼,一睹究竟,他们的目光闪着好奇,穿过长廊,与我交回,有一番呆滞的美感。

我想,他们背后的故事过于惊艳

这一天有点雨,淅淅沥沥

长廊尽头的拐角处坐着一个警卫大爷,他不经常走上前来,只是在刚开门和休息关门时与我们唠上几句,透露着自信与幸福。大爷京味儿十足,字正腔圆,干练精神,熟络幽默。他那腕上的手表不知经历了多少岁月的打磨,却仍然流光溢彩。还有那指上的戒指,未染风尘,格外亮眼。他望着些什么,我望着他,心里想着那冰山下的宏图。

我想,他们背后的故事过于惊艳

他就是一直这样段坐着

中午,我带着盒饭四处徘徊,寻一方长凳,最终在公路旁坐下。来往很多车辆,总有几个人转头看着我,也许他们也在打量着我的影子。累了、饿了,也不再分神于车水马龙,只是想着手旁的饭菜,呆滞地望着远方。不过是,人潮人海人人人来人往,日新日异日日日出日落。

我想,他们背后的故事过于惊艳

流光溢彩的车海

警卫大爷拉开铁门,开始了下午的“营业”。他有些震惊的和我们讲,中午有一个1932年出生的,九十岁的老人来打第一针。虽然没能见到老人,但是想想,也有了很强的冲击力。我想是什么样的故事让她来的呢?

淅淅的雨从天而降,许久来了两个“客人”。1949年出生的老人腿脚不方便,挪着走了五米,而后还是去医院里借来了轮椅。当孩子的,头发也已花白,颤颤巍巍将老人扶上踏板,晃晃悠悠地向前里推进。临走时,楞了一下,转身递给我一支烟,眼里有光,可惜我不会抽,只是接过了医院的轮椅。

我想,他们背后的故事过于惊艳

我总感觉拍他们不好,于是到网上找了相同意境的照片

又过了许久,一个51岁的奶奶过来登记,看着她的身份证,幡然感慨,原来70后都已是半百之年。她从江西来这儿打工,不识字,嘴里反复嘟囔“小的时候家里重男轻女,不给读书,一直都不认字。”语声模糊,我们艰难的辨认出她的住处,但是十分活泼热切,一口一个老乡。我也是离家的人,或许对于他们而言,故乡就是四海为家。

我想,他们背后的故事过于惊艳

天边的夕阳指引着家的方向

下班后,经过市场,老人们背着双手徘徊在各个档口。经过学校,孩子们背着书包侃侃而谈。徐徐落日,映照在老人身上是一抹沧桑,映照在孩子身上是一分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