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玉蝉,亦不只是蝉

作者:朝隆合老王说玉

夏,窗外一片蝉鸣,一句三叠,高低分明,声声入耳。蝉,是夏日的代表。甲骨文卜辞上的“夏”字,就是一只蝉的样子。

玉蝉,亦不只是蝉

在中国古代文化里,蝉亦不止是蝉,是人精神的外化。

它在地下黑暗的泥土中“苦修”多年,厚积薄发,只待一夏,破土而出,褪去外壳,振翅而飞,一鸣惊人。古人认为蝉栖于高枝,饮露水,脱俗洁净。因此在古人心中它自成高雅与清廉的意象。千百年来,蝉入诗入画,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

玉蝉,亦不只是蝉

曹植《蝉赋》赞曰:“实澹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声皦皦而弥厉兮,似贞士之介心。”

《史记屈原传》中说:“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污垢。”

唐初诗人虞世南《蝉》,写道:“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以蝉入玉,佩于身,示己亦醒己。

玉蝉,亦不只是蝉

另外,蝉需褪壳这种特性,也被古人看做是不死的象征。自汉代以来,皆以蝉的羽化比喻人能重生。将玉蝉放于死者口中称作含蝉,寓指精神不死,再生复活。

明清以后玉蝉作为口含器相对较少,大多用来佩戴。佩在腰间寓意“腰缠万贯”,佩在胸前寓意“一鸣惊人”。如果玉蝉伏在树枝上,则谐音金枝玉叶。

玉蝉,亦不只是蝉

玉蝉工艺当中,最广为人知的要属“汉八刀”了。所谓“八刀”并不是说只雕刻了八刀,“八”只是个约数,用来形容其线条刚劲有力,刀法简练,看似寥寥几刀,而器物的神韵尽出,令人叹服。而且用刀时讲究左右对称,形成如汉字“八”似的效果,十分特别。

玉蝉,亦不只是蝉

于今日,在很多人的心中,蝉也代表着乐趣。那是一段有关童年的记忆:一群孩子,拎桶的,拿竿的,拿网的,吆喝着,捕蝉去。蝉鸣声中亦有孩子们的欢笑声。如此,便很美好。

这些记忆亦见之于各类文学作品之中,汪曾祺先生的《蝉》中说:“北京的孩子捉蝉用粘竿,头上涂了粘胶。我们小时候则用蜘蛛网。选一根结实的长芦苇,一头撅成三角形,用线缚住,看见有大蜘蛛网就一绞,三角里络满了蜘蛛网,很黏。瞅准了一只蝉,轻轻一捂,蝉的翅膀就被粘住了。”

玉蝉,亦不只是蝉

从古至今,蝉在在东方语境中,都不只是自然之物,还具有文化属性。蝉中亦有禅意,听蝉声如沸,悟“大闹之中有大静”。古代佛门弟子修行也会选择伴着蝉鸣,蝉噪心愈静,有一种“何处惹尘埃”的了悟。

玉蝉,亦不只是蝉

蝉,不只是蝉。暑气将尽,蝉鸣渐远,可留玉蝉在手,忆夏忆流年,体悟古人心境,感受玉之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