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作为互联网科技巨头,关注度和影响力不用多说。
前段时间也是连连上热搜,比如因下班搜包问题跟8万员工打官司败诉,被判赔偿2亿多;App Store 中国区被曝出大量色情 App等。
但总的来说,这些事件跟大多数普通用户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
然而,8月19日,在距离iPhone14上线还有半个月的档口,苹果发布了两份安全报告。
报告披露,公司旗下智能手机iPhone、平板电脑iPad和iMac电脑等产品存在严重安全漏洞。
例如,公布的名为「CVE-2022-32893」的远程代码执行漏洞,存在于苹果 HTML 渲染引擎。
这个漏洞可以让黑客入侵用户设备、获得管理权限甚至完全控制设备并运行其中的应用软件。
苹果内部称其为【零号漏洞】,侧面印证了其严重性。并且,此次涉及的设备范围也很广,主要包括:
智能手机:包括 iPhone 6S 及后续的型号;
平板电脑:包括第五代及后续的 iPad,所有 iPad Pro 以及 iPad Air 2;
电脑:运行 macOS Monterey 的 Mac;
其他:部分型号的 iPod。
可以看到,几乎涵盖了市面上目前所有主流的苹果设备。
解决办法
说到这里,有些网友提出,我们只是普通人,手机上没有值得黑客黑客专程攻击、非获取不可的信息。
这句话在我看来,对,也不全对。
实际上,黑客收集普通人的隐私信息,造成的危害主要有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短期来看,他们会直接打包数量庞大的用户隐私信息卖给“有需要的”下家,大赚一笔;
长期来看,这些被卖出去的隐私信息,有的影响我们日常生活,比如之前QQ被盗号,大批网友在线“社死”;有的会让我们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比如之前新闻报道过的独居女生被骚扰;有的会让我们遭受财产损失,精准诈骗、杀猪盘甚至敲诈勒索等等。
所以,苹果在发布安全漏洞后,就提出了解决措施:把系统升级到 iOS 15.6.1 和 iPadOS 15.6.1 堵住漏洞。
小编还是建议用苹果的朋友们升级一下,不要理会某些“黑客对我们不感兴趣”之类的言论。毕竟在互联网时代,隐私信息一旦泄露就永不可找回。
不必神化iOS系统安全性
由于iOS是封闭的生态系统,其安全性一向是苹果引以为傲的宣传点,也是许多用户加入苹果的初衷。
然而,作为互联网巨头的苹果,除了这次严重安全漏洞事件,此前还频频被曝出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利用Siri监听用户对话、存在可远程控制设备,可未经授权就访问受保护数据的漏洞、对【飞马】软件无计可施等等。
所以,完全不必神化iOS系统的安全性,认为其完美到无可指摘。换句话说,苹果在隐私方面的优越,是对比前几年混乱的安卓生态。
从当下来看,随着用户隐私意识的提升,一批安卓厂商和互联网企业也在发力隐私保护,和苹果的差距在不断缩小。
比如上线类似的隐私保护功能:小米白名单、OPPO ColorOS系统的应用行为记录;针对隐私泄露的关键领域——即时通讯,国内安全加密的开放式社交平台蝙蝠密聊。
其采用目前国际范围内认可的、保密性最强的数据传输技术之一:端对端加密技术,针对数据传输过程进行加密;在内容加密、服务器数据库安全、密钥安全等范畴,运用非对称加密、双棘轮算法等技术,致力于保障用户聊天数据安全。
最后,无论安卓还是苹果,怎样在互联网纵深发展的当下保护好用户隐私,将会是关乎产品生命线的重大课题。关于这次漏洞,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