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俩是把兄弟,同为西北军,均是抗战英雄,身后声名却天差地别

作者:万事之始
他俩是把兄弟,同为西北军,均是抗战英雄,身后声名却天差地别

图片来自网络

李宗仁的回忆录里有过这样一段记载,说同为西北军的张荩忱(自忠)和庞炳勋是盟兄弟。可中原大战时,庞炳勋被蒋氏收买,趁夜袭击了张荩忱的阵地,使张荩忱身受重伤,差点丧命。从此之后,张尽忱发誓,决不与庞炳勋出现在同一战场上。

而在台儿庄战役的临沂之战中,在庞炳勋陷入绝境之时,张荩忱尽捐前嫌,率部解救庞炳勋于危难之中,二人和好如初。

张荩忱和庞炳勋是盟兄弟不假,但有恩怨这一段却未必是实情。

除在李宗仁的回忆录中记载过外,其他材料从来就没有出现过张、庞二人的恩怨,包括那些西北军将领的回忆。即使后来有些材料中提到过,也是引用李宗仁的回忆录。

时任庞炳勋3军团第40军副官处长的李凤鸣曾撰文特意说过此事:

“我随庞将军任职甚久,对过去史实记忆犹新,庞、张从无恩怨。今张、庞均已作古,国人不可误解,使庞、张两将军地下难安。”

按照李凤鸣的说法,李宗仁之所以在回忆录中记下此事,是把中原大战时,韩复榘在巩县黑石关偷袭庞炳勋的事情搞混了。

抗战爆发时,张荩忱和庞炳勋的处境都不是太好。

先来说说张荩忱(自忠)。

卢沟桥事件爆发后,29军奉命南撤保定。宋哲元任命张荩忱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北平市长,与日军敷衍,拖延时间。

当时张荩忱就意识到,自己以后的日子不好过了。

北平沦陷后,国人普遍认为他是叛徒,报纸上一律称他“张逆自忠”。

张荩忱费尽周折逃离北平后,虽有宋哲元等人为其作保,蒋氏也表示信任,但仍然背上了一个处分,就连59军军长的职务也是代理的。

再来说说庞炳勋。

庞炳勋和张荩忱虽然是盟兄弟,但二人的为人处事方式截然不同。

张荩忱性格刚烈,明大义,识大体,而庞炳勋则为人圆滑,吃亏的事基本不干。

可能有人会说,盟兄弟之间都是因为意气相投才会结拜,二人的性格截然不同,为何还会结为兄弟呢?

其实,这就是西北军的一种风气,与意气相投无关。只要是同辈,几乎都是盟兄弟。在这些旧军人们看来,只有大家都是兄弟了,在战场上才会抱团,才会“攻则尽力,败则相救”。谁要是内斗,就是不忠不义。

可越是讲究这些,就越出问题。中原大战时,倒戈之风盛行的就属西北军,像宋哲元、张荩忱、刘汝明这种坚决不肯投降蒋氏的西北军将领是少数。

孙殿英、石友三等人是西北军将领中的倒戈老手。可即使是这样,作为他们的盟兄弟,也不能向他们动手。就像高树勋,他是石友三的盟兄弟,在奉命处决石友三后,引起了同为盟兄弟的孙良诚的不满。

在孙良诚看来,石友三是该死,但不该由高树勋动手,因而断绝了和高树勋的关系。

中原大战时,庞炳勋虽然也想倒戈,可却没倒成(更加证明了庞炳勋偷袭张荩忱是子虚乌有的事)。他只得率部渡过黄河,进入山西,接受了张学良的收编。

张学良对庞炳勋也很够意思,虽然庞炳勋仅有一师之众,但张学良仍给了他一个40军的番号。可庞炳勋的胃口却不是一个军长能够满足的。

1933年5月,庞炳勋暗中接受了蒋氏的收买,出任察哈尔省“剿匪”总司令一职,并率领40军和冯钦哉、关麟征两师开赴平绥线,准备进攻冯玉祥。由于冯玉祥不欲内战,通电下野,仗才没打起来。

就在庞炳勋以为自己为蒋氏立下大功,可以稳坐察哈尔省“剿匪”总司令的时候,一纸调令到来,他被调到河南“围剿”红军了。

像庞炳勋这种小军头,蒋氏见得多了。他岂会给庞炳勋坐镇一方,发展势力的机会?

他俩是把兄弟,同为西北军,均是抗战英雄,身后声名却天差地别

庞炳勋 图片来自网络

抗战爆发后,庞炳勋被调往河北沧县一带做29军的二线部队。在沧县,庞炳勋的部队得到了扩充,招收了很多沧县人入伍。

沧县自古以来就是武术之乡,兵员素质很好,庞炳勋的实力得到了增强。

可没过多久,29军的防线被突破,庞炳勋率部在沧县以北的姚官屯一线阻击日军矶谷廉介第十师团。在率部坚守7天7夜后,撤出阵地,移防江苏砀山。

在蒋氏看来,庞炳勋这种队伍就没有存在的必要,空有一个军的番号,实力没有多少,还不如把其撤编,把番号和部队交由自己的嫡系掌控。

可庞炳勋对蒋氏的手段早有领教,见蒋氏动了撤编的念头后,马上通电表示要参加抗战。你蒋委员长总不能剥夺我参加抗战的权利吧?对于一支想要上前线的部队,蒋氏总不至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强行撤编吧?

果然,见庞炳勋屡屡通电要求上前线,蒋氏也确实不好下手撤编。见第五战区的李宗仁多次向自己要兵,蒋氏就顺手推舟,把庞炳勋的40军调到了第五战区,驻防海州(今连云港)。

也不知道是为了鼓励庞炳勋还是为了“恶心”他,庞炳勋被调到第五战区后竟然还升官了,被任命为第3军团军团长。

按照惯例,一个军团,起码也应配备两个军,可庞炳勋的第3军团仅有5个团13000余人。可即使如此,蒋氏也认为兵多了,下令第3军团仅能有4个团的编制。

当时,庞炳勋军团下辖有一个40军,40军仅下辖一个39师。仅有一个师的军团,也算是罕见了。

如果说,庞炳勋下辖的5个团编制不满,他还可以把一个团拆开补充进其他团。可这5个团都是满编,叫庞炳勋往哪里安插?

可蒋氏不管那些,只给4个团的军饷,多一个子儿也不给。

无奈之下,庞炳勋只得找到了李宗仁,恳求李宗仁向蒋氏求情。李宗仁也算是厚道人,他委托白崇禧向蒋氏进言,果然得到了蒋氏允许3军团维持现状的命令。

庞炳勋在临沂之战中肯于卖力气作战,固然有其勇于抗战的决心,对李宗仁的感恩戴德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很多人都会认为,庞炳勋仅有5个团13000余人,装备也好不到哪里去。可现实却恰恰相反,庞炳勋搜刮装备的能力还是很强的。

3军团下辖的5个团共有长枪8000条、短枪900把、重机枪60挺、轻机枪600挺、迫击炮60门、山炮4门、战马300匹。

如果说,这些装备来武装一个军团,那是少了点,可是要武装1个师,连蒋氏的嫡系部队都比不了。

单以轻、重机枪的数量而言,庞炳勋这一个师的机枪数量比抗战后期美械师的数量还要多。

要知道的是,新一军、新六军每师也不过装备有重机枪72挺,轻机枪约270余挺。当然,人家的炮多。

应该说,李宗仁的好心得到好报了,他拣着宝了。

不然,庞炳勋凭什么能在临沂阻挡日军精锐第5师团飞机、大炮和坦克的反复冲击?

抗战爆发后,相对于日军华中派遣军的“战果”,华北派遣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坐不住了。其辖下的第2军司令官西尾寿造更是三天两头找他求战。

就在寺内寿一被西尾寿造缠得烦不胜烦的时候,日本参谋总部的命令到了。

之前,日军参谋部之所以不同意华北派遣军南下作战,是出于防备苏联的考虑。而在1937年冬,没有任何迹象显示苏联在北方会有动作,这是华北日军南下作战的先决条件。

同时,日军华中派遣军在南方的“战绩”也令他们更加小视蒋氏。在攻下了南京和上海后,只要在北方占领徐州,就可以把南北两条战线连起来,把北起山海关,南到杭州湾的海岸线都控制在他们手中。

日军决定在津浦路南段以第3、第9师团沿津浦线北进;津浦线北段以第十师团攻取济南、泰安、兖州等地,第五师团从青岛上岸,沿胶济线进攻,由台儿庄直取徐州。

日军的计划是,第五师团和第十师团在台儿庄会师,然后一道进攻徐州。

徐州会战由此爆发。

他俩是把兄弟,同为西北军,均是抗战英雄,身后声名却天差地别

图片来自网络

对李宗仁来说,徐州以北的滕县他并不太在意,因为那里有川军22集团军驻守。再加上其他部队,有5~6万人马,怎么也能抵挡一阵。

让李宗仁担心的是台儿庄东北的临沂,此时没有一支得力部队驻守。这不由得不让李宗仁对韩复榘产生怨恨。要不是韩复榘不战而退,日军第十师团想要通过黄河天险和泰山险地,哪里会这么容易?

可韩复榘不战而退,打乱了李宗仁的计划。之前的作战计划全部被推倒还不要紧,关键是从后方调往徐州的部队还在路上。

虽然白崇禧给徐州弄来了一支川军,顶在了邹县、滕县一带,可临沂却无兵可派。

就在李宗仁烦恼不已的时候,庞炳勋却突然打来电话,汇报第3军团在海州驻防的情况。

本来,李宗仁根本就没有把第3军团放在心上。可庞炳勋打来的电话却让李宗仁眼前一亮,就他了!

当时,包括第五战区参谋长徐祖诒在内的几乎所有人,都对李宗仁派第三军团防守临沂的命令感到吃惊。

要知道的是,第五师团可是日军战力异常强悍的一支部队,而第三军团又是众所周知的一支弱旅,以至弱对至强,临沂能守住吗?

可战事一开始,第三军团的表现就令众人眼前一亮。庞炳勋一改过去那种保存实力的战法,频频主动出击。

虽然战果并不太明显,但反映出庞炳勋此次作战的动机并不是以保存实力为目的,而是想要把战场的主动权控制在手中。

凡是弱势一方与强势一方作战,单纯的防御是守不住的。

本来就弱,还要处处防守,就会把本就不强的实力分散开来,变得越来越弱。好的办法就是在局部形成强势,即使没有消灭对方,也会给对方来一记狠的,让对手不敢肆无忌惮。

临沂之战,庞炳勋采用的就是这种打法。

庞炳勋的打法让第五师团师团长板垣征四郎很吃惊。因为据情报显示,他面前的这一支“杂牌”部队,虽然有1万七千余人(包括临沂的地方部队),但战力远远不及自己一个旅团。

可就是这样一支部队,竟然敢两次主动出击,打破了自己想要分兵合围临沂的计划,板垣征四郎感到不可思议。

可板垣征四郎是狂妄的,在他看来,只要飞机、大炮和坦克一起上,这支“杂牌军”就会被瞬间打垮。

因此,板垣征四郎根本就不讲什么战术,就想靠着火力压倒对手。可他却严重低估了第三军团的抵抗意志。

虽然第三军团没有飞机、大炮和坦克,但在单兵火力上并不弱。为了守住临沂,庞炳勋把所有家底全部亮了出来,与日军针锋相对,一步不退。

李宗仁在其回忆录中写道:

“敌军穷数日的反复冲杀,伤亡枕藉,竟不能越雷池一步。当时随军在徐州一带观战的中外记者与友邦武官不下数十人,大家都想不到日军第五师团竟受挫于一不见经传的‘杂牌’部队。一时中外哄传,彩声四起。”

可第三军团毕竟人数太少,连日苦战,已经伤亡过半。战斗危急时刻,第三军团只要是能拿枪的活人,全部被庞炳勋派上了战场,庞炳勋身边连一个警卫都没留。

就在庞炳勋苦苦支撑的时候,李宗仁打来电话,说张荩忱的第59军正从峄县赶来增援。

峄县距离临沂90公里,按照急行军的速度也需要一天半才能赶到,这就意味着第三军团至少还需在临沂独自抵挡板垣师团一天半的时间。

换成其他部队来援,庞炳勋还未必放心。可听说是张荩忱来援,庞炳勋大喜过望:

“张荩忱我还不了解吗?要是换了别人我不敢说,是他这个小老弟,让我吃了颗定心丸。”

这是张、庞二人没有恩怨的另一个明证。

得到第59军来援的消息后,庞炳勋调整了部署,全军放弃前沿阵地,缩短防线,主力收缩在临沂城关。

得知庞炳勋缩短防线和59军来援的消息后,板垣更加狂妄。

因为按照一般军事常识,在援兵即将到来之时,是不应该放弃外线阵地的。在前沿阵地坚守等待援军,战线会更加稳固。而庞炳勋在援兵即将到来之际却突然收缩防线,只能说明第三军团实力大损,已经不足以坚守外线阵地了。

况且,来援的59军远在90公里之外,按照板垣的经验,援兵势必会拖拖拉拉,三天时间能赶到临沂就算不错了。

在这三天里,只要自己加强攻势,定会在援兵到来之前攻下临沂,然后再回军迎击来援的第59军。

如果一切顺利,临沂一战,第五师团既可以攻下临沂,又能消灭第三军团和第59军,战功定会大大超过第十师团。

可板垣征四郎却小瞧了第三军团的韧性,无论第五师团怎么猛攻,战线岿然不动。

1938年3月12日,战场形势为之一变。本来按计划应于两天后赶到的第59军,用一昼夜的时间赶到了临沂西郊。这是让板垣征四郎万万没有想到的。

张荩忱为了让部队尽快赶到临沂,采用了分段进军的办法,前锋部队不携带重装备,轻装前进,赶到临沂后立即占领有利地形。跟进部队携带部分重装备随后赶来,在前锋部队的掩护下展开,其他部队携带所有装备和辎重于3月12日下午到达。

他俩是把兄弟,同为西北军,均是抗战英雄,身后声名却天差地别

李宗仁 图片来自网络

要说第59军以一昼夜的速度赶到临沂令板垣征四郎没有想到,接下来的战事就更令板垣没想到。

张荩忱率部赶到临沂后,拒绝了庞炳勋让其进入临沂,共同防守临沂的请求,而是利用板垣没想到自己会这么快赶到临沂的轻敌,以一天的时间完成部队调动后,于3月14日凌晨,突然对板垣师团发起奇袭。大战持续了三天,板垣师团被击溃,主力坂本旅团被打残,临沂外线阵地全部恢复。

3月18日,就在59军和第三军团准备围歼坂本旅团残部时,李宗仁一道命令下达,第59军除留下一个旅归庞炳勋指挥外,主力立即向费县转进。

原来,就在临沂大战正酣的时候,徐州北线的滕县失守,万余川军将士战死。为了堵住日军矶谷师团和板垣师团汇合的通道,李宗仁下令张荩忱紧急向费县转进。

事后证明,李宗仁这个部署是个失误。

从矶谷师团和板垣师团的进兵路线来看,是一个分进合击的战术。如果说,矶谷师团像板垣师团受阻于临沂一样,也受阻于滕县,这两个师团或许会合流。可矶谷师团已经攻下了滕县,正向台儿庄进军,是不存在还要后退到费县去和板垣师团汇合这种可能性的。

况且,矶谷廉介和板垣征四郎关系一向不太好。此次出战,矶谷廉介又在攻打滕县的战斗中立下了头功,这就更加引起了板垣的好胜之心。因此,板垣是决不会自曝其短,弃临沂而不打,改由费县和矶谷师团合兵的。

因此,李宗仁在59军和第三军团围歼坂本旅团的大好局面下命令59军撤出战场,直插费县的部署是错误的。

如果不是李宗仁的这次失误,已经被严重消耗的坂本旅团很有可能在临沂被围歼。

果然,59军刚北上不久,板垣就调集重兵把坂本旅团解救出来,然后再次向临沂发起进攻。

此时的第三军团战力已经折损大半,虽然加强了59军的一个旅,但仍然抵挡不住板垣师团的进攻。告急的电报雪片似的飞往李宗仁第五战区长官部。

李宗仁此时面临两难的选择。北线的滕县已失,徐州的北大门洞开。如果临沂再有失,日军两个主力师团可就真的要兵临台儿庄了。

无奈之下,李宗仁只得再次调动正在赶往费县的第59军回援临沂。

接令后张荩忱毫不犹豫,立即率军返回,随即投入战场。

正猛攻临沂的板垣师团没料到第59军去而复返,顿时陷入混乱,临沂城防得以确保。

就在这时,板垣又接到了一个消息,他的竞争对手矶谷师团已经攻入了台儿庄,正在与第2集团军恶战。

见头功就要被矶谷师团夺去,板垣征四郎决定破釜沉舟,他集中了所有部队向临沂发起疯狂进攻,可再一次被打退。

就在这时,板垣征四郎接到了日军第2军司令官西尾寿造的电话,在电话里,西尾寿造对着板垣就是一顿臭骂:要不是第五师团进展缓慢,第十师团何至于在台儿庄陷入与第2集团军的拉锯战?

还没等挨了臭骂的板垣回过神来,又一个坏消息传来,蒋军第57旅和汤恩伯部的一个骑兵团已经增援到了临沂,正配合第三军团和59军向自己发起反击。

这下子,板垣终于慌了。第五师团主力被击溃,向北逃窜。第五战区获得临沂大捷。

临沂大捷的意义在于斩断了日军沿津浦线北段攻打台儿庄的左翼,日军矶谷师团成为了孤军。

应该说,临沂之战,庞炳勋是立下大功的,称其为抗战英雄也不为过。可是,1939年3月,庞炳勋被调往华北敌后战场后,他的人生轨迹从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蒋氏把庞炳勋调往华北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在敌后战场作战,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目的,那就是利用庞炳勋来与华北敌后战场的八路军抢地盘。

为了加强庞炳勋的实力,蒋氏又把106师拨给了庞炳勋,庞炳勋终于有了两个师的番号。

为了“回报”蒋氏,庞炳勋开始卖力地与八路军搞“摩擦”。1939年9月,庞炳勋因“摩擦”有功,被蒋氏提拔为24集团军总司令。

1943年4月,日军5万余人“扫荡”太行山区,庞炳勋率部躲进深山。庞炳勋此时已经65岁了,年老体弱,无力行军,只得由人抬着在山中行走。

不料部队与日军发生遭遇战,庞炳勋与大部队失散。

此时庞炳勋的另一个盟兄弟,汪伪新五军军长孙殿英就在山下,他知道庞炳勋离不了那一口嗜好,就派人在县城的烟馆坐等。

果然,庞炳勋派人下山购买“嗜好”的时候,被孙殿英派去的人抓了个正着。

得知庞炳勋藏身的地点后,孙殿英派人找到了庞炳勋。经过了一番讨价还价的谈判后,1943年5月7日,庞炳勋,这位在抗战中立下功劳的昔日“英雄”,半推半就地投降了日军。

抗战胜利后,庞炳勋转而又为蒋氏卖力,被委以先遣军司令一职,阻止八路军对日军受降。

内战爆发后,庞炳勋的第40军被歼灭殆尽,他自己也推出了军界。1949年,庞炳勋去了对岸,与一位西北军将领开了一个餐馆度日。

如果说,庞炳勋在临沂之战中就战死,他留给世人的将会是一位抗战英雄的英名。可他却晚节不保,成为了被世人所不齿的叛徒。

反观张荩忱,在抗战中屡立奇功,虽然在1940年的枣宜会战中身中7弹,壮烈殉国,可却获得了无尽的哀荣。

就像他本人所说的那样:

“我决不是韩复榘,他日流血沙场,马革裹尸,你们始知我取字‘荩忱’之意!”

相对于张荩忱仅活了49岁,庞炳勋一直活到了85岁。

在1940年,张荩忱壮烈战死的时候,不知道庞炳勋是否会流泪?

在1943年,庞炳勋投敌的时候,不知他是否会想起二人在临沂配合打败板垣师团的那一幕?

在1963年,庞炳勋临死的时候,他是否会想过,早知道自己会做叛徒,还不如在临沂大战中就战死!

如果是那样的话,他留给世人的将会是一位抗战英雄的英名,而不是顶着叛徒的骂名又苟活了20年。

这种生命毫无价值!

他俩是把兄弟,同为西北军,均是抗战英雄,身后声名却天差地别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