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郭德纲姜昆雅俗之争16年,马未都的评价偏向老郭,是否有失公允?

作者:宝宝爱吃肉

郭德纲姜昆之间的雅俗之争,一直是大家热衷于讨论的话题。

从2006年郭先生走红,姜老师提出“反三俗”开始,时光飞逝,已经16年了。

孰是孰非,至今没有定论。

马未都先生的评价明显偏向老郭,是否有失公允?

郭德纲姜昆雅俗之争16年,马未都的评价偏向老郭,是否有失公允?

马先生

在一期节目中,马先生聊到相声的起源,他说相声发源于北京天桥和天津的三不管,据说那是正经人不去的地方。

梨园行之所以地位低下,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也是那个时代的无奈,相声也是如此,其实和要饭没啥区别。

老祖“穷不怕”朱绍文那时候还分“清门”和“浑门”,不知道谁赶过集,卖十三香,卖耗子药,卖唱,想来就是相声的原生态。

郭德纲姜昆雅俗之争16年,马未都的评价偏向老郭,是否有失公允?

大师倍出

这种东西你非要把他架到云霄之上,必然是水土不服的。

常连安先生,开创启明茶社之后,相声才算是进了剧场,五十年代相声改革小组才算让相声脱胎换骨。

但是相声的改革本身就是不完美的,一面是这门艺术的根子就是街头艺术,一面是为了文化宣传的需求让它迎合潮流。

这里面就出来一件十分尴尬的事情。

你若是完全秉承传统,那就是路线问题;你若是完全抛弃传统,那你又成了一个不成熟的没有魅力的表演形式。

郭德纲姜昆雅俗之争16年,马未都的评价偏向老郭,是否有失公允?

启明茶社

所以,以姜先生为代表的这一派,作品很多时候都是跟着官方宣传挂钩的。

在八十年代之前,这种表演风格自然没有问题,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会三段自然是不够用的。

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也是一门讽刺艺术,合在一起怎么理解?

我个人以为无非是抬杠骂街说怪话,拌嘴装相逗咳嗽,利用这种反差或针砭时弊,或揭露丑恶,这种草根艺术就是老百姓发泄胸中块垒的一种方式。

郭德纲姜昆雅俗之争16年,马未都的评价偏向老郭,是否有失公允?

姜昆唐杰忠

民国可以讽刺前清(《西征梦》脱胎于清末穷不怕《得胜图》),也可以讽刺军阀(《韩青天》刘宝瑞1937年作,《关公战秦琼瑶》张杰尧二三十年代,具体年份不详)

也可以讽刺日本人(《斗法》刘宝瑞,《牙粉袋》常宝堃)。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相声作为街头文化,讽刺社会,自然没有不妥,但是与雅也毫无关系。

进一步讲,就算是《铃铛谱》,《四管四辖》,《五行诗》,《八猫图》这类清门相声的传统段子,深究起来也和高雅没什么关系。

郭德纲姜昆雅俗之争16年,马未都的评价偏向老郭,是否有失公允?

德云社

新时代,歌颂型相声开始崭露头角,以马季先生为例,《找舅舅》、《新桃花源记》、《登山英雄赞》、《友谊颂》这类具有时代特色的相声,流传并不广泛,从艺术性思想性舞台呈现而言,也谈不到如何高雅。

比如京韵大鼓,苏州评弹都唱过伟人诗词,八大样板戏的文学性和艺术性也是有一定的独到之处,但是相声受艺术形式限制,不可能字字句句都和诗词歌赋一样。

由此,在马先生看来,相声本身就是一门通俗艺术,和高雅向来没有关系。

京剧可以阳春白雪,交响乐可以曲高寡和,但是你不能要求邓丽君四大天王张嘴闭嘴就是咏叹调,你也也不能要求周杰伦拿着吉他唱诗经楚辞……

郭德纲姜昆雅俗之争16年,马未都的评价偏向老郭,是否有失公允?

马于

所以从艺术门类和艺术血脉上来说,相声不过是通俗文化,街头文化,庶民文化,抛开艺术属性,盲目讲什么高雅低俗,纯属扯犊子。

听你段相声比打铁种地上班干活还累,你还跟我要钱?你不是穷疯了?你不要钱?你不要钱我也不找那个洋罪受啊!

可是这种简单的道理,“艺术家们”似乎不太明白,他们恐怕只会说“何不食肉糜”,以前有句老话:

“光禄寺的茶汤,兵武库的刀枪,翰林院的文章……”

个人现在看来倒有另一番意味:

“书协的笔墨,作协的书桌,Zuo协的脸皮,Qu协的诗歌……”

郭德纲姜昆雅俗之争16年,马未都的评价偏向老郭,是否有失公允?

当年

网上提及郭德纲,无非三俗那一套,无脑黑子们一个个恨不得从网线的那一头爬出来,顿足捶胸,义正言辞!

黑子无非是拿“伦理哏”和“屎尿屁”找茬。但是马派传统小段《摸摸涮涮》玩的就是“屎尿屁”的梗。

当年三爷老祖也拿马寡妇开过玩笑,可是马派艺术源远流长 ,你能说马派相声艺术低俗?

郭德纲姜昆雅俗之争16年,马未都的评价偏向老郭,是否有失公允?

姜昆也老了

当年常连安先生启明茶社号称文明相声,舞台表演中也有伦理哏的内容。姜老师表演节目也有过。

郭德纲的艺术也是如此,当年他曾在台上笑谈,德云社发掘整理的传统小段,相声,单口,太平歌词,小戏多达600多段(当然,这句话也引来一片骂声)。

这里简单做一个不精准的统计,某网站上,老郭的音频很多,以专辑《德云社相声全集》举例,此专辑下共有720个声音;

郭德纲姜昆雅俗之争16年,马未都的评价偏向老郭,是否有失公允?

截图

以《郭德纲21年相声精选》举例,此专辑下有148个声音;

仅此两张专辑就有868个声音,考虑到有重复的相声段子,打个对折也有434个作品。每个作品按照30分钟算,也有200多个小时。

郭德纲姜昆雅俗之争16年,马未都的评价偏向老郭,是否有失公允?

截图

再看看爱《坑王驾到》,第一季58期,按照四季算,一季50期,一共200期,每期时长按1小时记,也有200多小时。

以上只是最粗略的一种计算方式,毕竟我是观众,不是考古学家,还要做个数学模型分析一下。

按照以上的粗略数据,郭德纲的作品每天听一小时,一年尚有富裕,这样的内容输出已经算是空前绝后。

郭德纲姜昆雅俗之争16年,马未都的评价偏向老郭,是否有失公允?

截图

郭先生早年间在电台,小剧场的一些单口,相声剧,京剧并未统计。

相对知名度更高的《济公传》,《丑娘娘》也不在其中,还有些徒弟们常说但是先生几乎不碰的段子,比如《反七口》、《翻四辈》等等。

郭德纲姜昆雅俗之争16年,马未都的评价偏向老郭,是否有失公允?

老郭

马先生认为,郭德纲已经算是相声圈子里内容输出的头把交椅。评书圈最高产的他个人推崇单田芳先生,虽然单老程式化的东西有点多。

按照上面这些不精准的数据,这样的作品量,这样的内容产出,全是“伦理哏”和“屎尿屁”吗?

或者换个角度来说,是因为郭德纲说得太多,还是那些会三段混工资的艺术家一辈子说得太少呢?

郭德纲姜昆雅俗之争16年,马未都的评价偏向老郭,是否有失公允?

姜老师名言

郭德纲的为人,从未闹过什么见不得光的丑闻;郭德纲的艺术,唱念做打都是多年的积累;

郭德纲的善心,各种善举网上一搜就有。

饶是如此,却总是不缺少闭目为盲,塞耳为聋,黑白不分,指鹿为马之人。

那么多郭德纲的优点,全然不见,就盯着一句半句的伦理哏大做文章。

俗语说:见明则明,见暗则暗。

马先生最后说,天天盯着伦理哏屎尿屁的人,心里也美好不到哪儿去。

郭德纲姜昆雅俗之争16年,马未都的评价偏向老郭,是否有失公允?

马先生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