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93年的一天,一位摄影师在非洲拍了张照片,照片轰动一时,且荣获大奖。谁知,离获奖仅仅过了两个月,那位摄影师就因此自杀

作者:南枫希

1993年的一天,一位摄影师在非洲拍了张照片,照片轰动一时,且荣获大奖。谁知,离获奖仅仅过了两个月,那位摄影师就因此自杀身亡了。这是为何?

照片的拍摄者名叫凯文·卡特。

1993年,处于战乱中的非洲国家苏丹,爆发了一场大饥荒,无数人在饥饿中死去。

当时,身为摄影记者的凯文和同伴们到苏丹采访。

一天,凯文无意间走到一个食品救济中心附近。在那里,他看到一个枯瘦如柴的小女孩,实在饿得走不动了,奄奄一息地趴在地上。

而在不远的地方,蹲着一只十分庞大的秃鹫,正贪婪地盯着自己的猎物——小女孩。

此时此刻,凯文内心无比震撼,他当即按下快门,记录下了这个瞬间。

而后,《纽约时报》刊登了这张照片,后又被多国媒体引用,这张照片就是著名的《饥饿的苏丹》。

孱弱的小女孩,极具威胁的秃鹫,不难想象即将发生的残酷画面,这一幕深深地揪着无数人的心,也引发了国际社会对苏丹的高度关注。

1994年5月,凯文的《饥饿的苏丹》获得了当年的普利策新闻特写摄影奖。

作为摄影记者而言,凯文无疑是成功的。谁知,他的麻烦却接踵而至,直至最后,他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事情是这样的,就在普利策颁奖后不久,一位佛罗里达的专栏作家针对《饥饿的苏丹》写了篇文章,大意是说:

凯文是个自私、不关心民众的记者,他的普利策奖是踩在小女孩的尸体上得到的。

言外之意就是,当一个善良的人看到苏丹女孩那样的情况,应该立刻上前赶走秃鹫,救走女孩,而不是拍照。

那么,事实真相究竟如何?

事实上,获奖后,曾有一家日本电视台采访过评奖的评委之一约翰·卡普兰。

采访中,卡普兰明确告诉那位记者:

那位小女孩不是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地方,而是在救济中心附近,而且小女孩的妈妈就在旁边的救济中心领取食物。更重要的是,小女孩手上戴着证明她已受到人道主义保护的手环。

这些,在照片上都有标注。而且,卡普兰表示评委们都很信任这位摄影师,如果小女孩需要帮助,摄影师定会义不容辞。

但是,不幸的是,为了吸引众人对节目的关注,节目制作人的本意就是紧紧围绕新闻伦理和道德观展开,猛烈攻击凯文和普利策奖。

因此,他们切掉了卡普兰的陈述。从那时候起,人们的关注度由非洲的饥荒转到了凯文身上,无数人开始抨击他的见死不救。

也是从那时起,凯文有了自杀的念头。

接着,凯文最好的朋友,在另一次采访中被枪杀了。

彼时,他的经济又出现了问题,不得不去莫桑比克采访,但他又粗心地弄丢了采访完还没冲洗出来的交卷。

我想,那时候凯文的内心肯定是无比崩溃的。经济问题,加上总是不顺心的工作,还有外界不断的抨击谩骂,是个人都不想活了吧。

1994年7月27日,离获奖仅过了两个月的时间。晚上七点,凯文开着车走到一条河边,用汽车尾气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凯文永远地离开了,我不知道那些抨击他的人会做何感想?

我只知道,那天,凯文拍完照片后,就立刻赶走了那只秃鹫。然后,他点燃了一支烟,坐在旁边的树下,痛哭不已:为小女孩的遭遇,也为自己的无能为力。

凯文有什么错呢?无论出于什么样的目的,至少他去了苏丹,拍下了《饥饿的苏丹》,让世人了解和关注苏丹。

而那些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责凯文的人们,都做了些什么?

道德不是伤害他人的工具,更可笑的是,自己的所作所为并没有能让大家看见其道德水平有多高。

与其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别人,不如拿道德准则约束好自己,以身作则。

你怎么看?

1993年的一天,一位摄影师在非洲拍了张照片,照片轰动一时,且荣获大奖。谁知,离获奖仅仅过了两个月,那位摄影师就因此自杀
1993年的一天,一位摄影师在非洲拍了张照片,照片轰动一时,且荣获大奖。谁知,离获奖仅仅过了两个月,那位摄影师就因此自杀
1993年的一天,一位摄影师在非洲拍了张照片,照片轰动一时,且荣获大奖。谁知,离获奖仅仅过了两个月,那位摄影师就因此自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