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作协副主席张炜的长诗《铁与绸》,真的有那么惊艳?

作者:三人随笔

中国诗歌网头版发布了一篇文章,《邱华栋&张清华:张炜长诗《铁与绸》初解》。张炜是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铁与绸》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据介绍,“这首长诗分为十六章,以作家所熟识的特定空间为地理背景,叙述内容穿越于古齐国与当今社会,融入悠久的历史文明和以海滨文明为背景的历史文化,用诗的形式完成穿越历史和文化的艺术超越。”

作协副主席张炜的长诗《铁与绸》,真的有那么惊艳?

图片来源于中国诗歌网

书的封面,有几个醒目的大字:历史之书、思想之书、灵魂之书。又是历史,又是思想,又是灵魂,这哪感觉像诗啊?所以,不少评论家在诗前面加了一个“史”字。张炜写长诗应该是尝到甜头了的,去年,他的长诗《不践约书》,就获得了“第六届中国长诗奖特别奖”。

几个月前,著名诗人欧阳江河就在《文艺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张炜长诗《铁与绸》:以纯诗的方式提取世界》。说张炜“史诗”《铁与绸》的出版,“是中国诗歌界非常重要的事件——把它称为事件,我想是不过分的。”在这篇文章里,张炜的长诗《铁与绸》,让欧阳江河想到了美国诗人史蒂文斯的《田纳西州的瓮》。

作协副主席张炜的长诗《铁与绸》,真的有那么惊艳?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邱华栋,在文章《古今相接的史诗构造》里说,张炜长诗《铁与绸》的出版,“是令人惊叹的,也让我特别地感到惊艳。”什么“完美”、“无与伦比”、“伟大”、“创举”、“神奇”、“顶级”、“杰作”、“巧夺天工之妙”,这些词汇已经足够“惊艳”了。由张炜的《铁与绸》,邱华栋想到了沃尔科特的《奥梅罗斯》。

张清华教授在《物性的延伸与诗意的归返》一文中,特别强调了“纯诗”这一概念。在这篇文章里,张清华教授想到了但丁的《神曲》,“似乎也隐约可以看到《浮士德》或《唐璜》的影子。”大家看看,由张炜的《铁与绸》,评论家们几乎把国外著名的长诗想了一个遍,这还不够“惊艳”吗?

作协副主席张炜的长诗《铁与绸》,真的有那么惊艳?

邱华栋(图片来源于网络)

邱华栋和张清华这还是“初解”,那估计后面还有“细解”或“详解”,其他的一些著名诗人或著名评论家也会有“详解”。这样的“事件”,不引起轰动都有点说不过去。不知“第七届中国长诗奖”什么时候评选,看来张炜的《铁与绸》又是奖项的有力竞争者了。

我们的诗坛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某位著名诗人的一本诗集出版,总会有“著名评论家”来评论,说是“划时代的”、“惊艳”、“创举”,但是这阵风过了之后,就再也无人提及了。而我们诗坛出版诗集的人又多,感觉诗坛天天都在“划时代”、“惊艳”、“创举”。

作协副主席张炜的长诗《铁与绸》,真的有那么惊艳?

张清华(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是,这些诗有多少人读过?除了这些评论家,只怕没有多少人读。因为,这些“惊艳”的诗,没有流传下来只言片语。看到这些著名评论家家的评论,大家是不是很想读读这首《铁与绸》?定价才六十多元的这本书,不知道有多少人会买。下面贴出这首长诗的开篇部分,当然是少了点,估计是感受不到这首长诗的“惊艳”的了。

作协副主席张炜的长诗《铁与绸》,真的有那么惊艳?

图片来源于网络

《铁与绸》共16章,两万多字,所以,大家要“惊艳”到,那就要掏钱去买了。大家想想,花几十块钱,就能读到“历史之书、思想之书、灵魂之书”,还是很值得的呢。又阅览了历史,又塑造了思想,又洗涤了灵魂,典型的“三合一”产品,物超所值。

现在诗坛有个趋势,就是把诗写得越长越好。《诗刊》主编李少君写过长诗《闯海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写过长诗《饺子歌》,吉狄马加写过长诗《裂开的星球》。好像诗写得不够长,就装不下诗人的“创举”一样。

作协副主席张炜的长诗《铁与绸》,真的有那么惊艳?

张炜(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愿张炜的《铁与绸》,能够真的“惊艳”到读者,那是诗坛之幸。现在的诗歌读者们,太需要被“惊艳”了。他们需要眼前一亮的作品,他们需要读后就忘不了的句子。张炜长诗《铁与绸》的出版,真的是划时代吗?从此诗歌又走进了读者的生活?不妨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