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亚里士多德是个“外星人”,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

作者:星亮之空

公元前384年,亚里士多德出生于希腊北方的小城斯达吉拉。当时的斯达吉拉隶属于希腊北方的强国马其顿。因此,从国籍上来讲,亚里士多德是马其顿人。他的父亲,是亚历山大祖父的宫廷御医。而他的母亲,也同样出身于名门。总之,他的身世之显赫,比起柏拉图,有过之而无不及。

亚里士多德是个“外星人”,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

公元前367年,亚里士多德年满17岁。也正是在这一年,他辞别了他在故乡的亲友,踏上了前往雅典求学的旅程。在他即将离开雅典的前一刻,他的叔叔曾颇为伤感地对他说道:“不要忘了你的家乡,也不要忘了马其顿。”

亚里士多德时代的雅典 ,在经济和政治上都早已失去了他的霸主地位,而且在不久的将来,它将会被亚历山大所率领的马其顿军团彻底征服。可是在文化上,尤其是在哲学上,它仍然是全希腊的中心。是所有希腊有志青年一心向往的地方。

亚里士多德在到达雅典之后不久,就进入了柏拉图所创办的阿加德米学院。他在进入学院之后不久,便展现出了惊人的才华。他的学习和研究往往横跨多个邻域,在这一点上,哪怕是他的老师柏拉图也只能自叹弗如。 也许从一开始,他就命中注定要成为雅典的百科全书。

柏拉图对于他的这位弟子的评价也相当高,他称呼亚里士多德为‘学院的精英’,并且还说出这样的话:“我的学院有两个部分构成,其他同学的身体以及亚里士多德的大脑。”

“一个天才,必然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亚里士多德这样说到,其实,他的这句名言也可以完全用来形容他自己。尽管,亚里士多德作为这样一个复杂的混合体,它的历史身份必然也是纷繁复杂的。可是,在这纷繁复杂的表象之下,仍然有三种身份是占据着主导地位的。这占据主导地位的三种身份分别是:柏拉图最大的哲学对手;西方科学的奠基人以及亚历山大大帝的启蒙老师。

亚里士多德是个“外星人”,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

接下来,我们就顺着这三条线索去了解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成就以及他的整个人生。

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作为哲学家的亚里士多德。众所周知,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弟子,他在柏拉图门下接受教育长达20年。可以说,他的哲学既是对柏拉图哲学最正统的继承,也是对柏拉图哲学最激烈的反叛。那么,接下来,我们来重点聊聊柏拉图哲学和亚里士多德哲学之间存在的这种相爱相杀的矛盾关系。

首先,作为现实主义者的亚里士多德最看不惯的就是柏拉图的理想国。在他看来看,所谓的理想国,其实就是空想国。柏拉图关于理想国的许多设想,在他看来都是不切实际。

例如,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宣扬人人都是兄弟的主张,而亚里士多德却对此嘲讽道:‘如果所有人都是你的兄弟,那么其实谁也不是。’再例如,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之中,私有财产被视为罪恶的根源。而对此,亚里士多德也同样表达了坚决的反对。他认为,罪恶的根源根本就不在于私有财产,而在于人性本身。

还有就是,亚里士多德也完全理解不了柏拉图主张动用国家的力量去救济穷人的共产主义主张。“绝大多数人都是天生的懒虫和笨蛋,这些人不论在任何的国家体系中都会沉落到社会的最底层。”亚里士多德如此说到,“用国家的钱去补贴他们就像把水倒进漏水的桶。”

当然,亚里士多德在批评完柏拉图的理想国之后,也没有放过柏拉图的理念论。他直接了当地指出,事物的一般性和普遍性根本就不能成为事物的主体。也就是说,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这种观点,柏拉图的那种建立在人的共性之上的完美国家也就不可能存在了。这样一来,便动摇了柏拉图理想国的思想根基,也就是相当于否定了柏拉图的理念论。

到目前为止,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都表现出这样一种态度:凡是柏拉图支持的,我们都反对。凡是柏拉图反对的,我们都支持。

那么,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与柏拉图的哲学体系就真的如此势不两立,水火不容吗?其实也不尽然。因为他们的哲学体系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对立,其实在更深的层次上,他们的哲学体系又是统一的。

亚里士多德是个“外星人”,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

尽管在苏格拉底开创的哲学道路上,柏拉图向左,亚里士多德向右。可是他们却头顶同一片天,脚踩同一块地。之所以说他们头顶同一片天,是因为他们二人建立哲学体系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寻求本体,认识隐藏在本体之后的世界真相。而说他们脚踩同一块地则是由于他们二人的哲学体系都建立在一个共同的基础上。这个基础便是逻辑论证。这也是西方哲学和东方哲学最大的区别之一。

亚里士多德对于柏拉图的许多批评虽然都是有理有据,一针见血。可是他自身的许多思想也含有重大缺陷。例如,在国家体制方面,他反对理想国,却推崇奴隶制。又例如,在男女关系方面,他公然宣称女人是男人的奴隶。“女人之于男人犹如奴隶之与主人。”他这样写道“女人是未完成的男人,处在发展的较低一级。”他的这些观点虽然容易引起我们现代人的反感和不适。可是对于当时的雅典来说,又确实是合乎实际的。

对于奴隶制的拥护以及对于女性的歧视集中体现了他的哲学理念中保守和落后的一面。如果说柏拉图哲学最大的缺陷是太过于理想化,以至于他的许多观念都显得不切实际的话。那么亚里士多德哲学的缺陷则恰好相反。他的哲学则是太过于切合实际了,以至于在许多方面都显得顽固和保守。

在西方哲学史上,柏拉图哲学和亚里士多德哲学在具有明显的优势的同时,又都存在致命的缺陷。而且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往往又都是通过对方显现出来。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们二人的哲学体系实际上是一个矛盾体。从辩证法的角度来说,亚里士多德哲学其实就是柏拉图哲学的‘反题’。

关于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哲学矛盾关系的探讨我们就到此为止,接下来,我们要了解的是亚里士多德的科学体系以及它作为西方科学奠基人的身份。

从苏格拉底时期开始,古希腊哲学就开始具备了这样一种倾向:即重视理想而忽视现实;重视抽象理论而忽视具体事物;重视人文而忽视自然。

这一倾向的积极意义是使苏格拉底,柏拉图师徒二人的哲学研究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使他们在政治,伦理,道德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可是,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种倾向的消极意义同样也令人无法忽视。只要参考中国近代史的例子,我们就可以联想到如果任由这种倾向继续发展下去可能会带来什么严重后果。

可是,这样的灾难却始终没有在西方发生,很大程度上的原因在于他们拥有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几乎凭借一己之力扭转了自苏格拉底以来古希腊哲学轻视自然科学研究的不良倾向,并率先开创了对于天文、物理、化学、生物、地理、逻辑、等学科的独立研究。

可以说,在以上这些学科中,能够独立开创任何一门都已经属于了不起的成就了。可是亚里士多德却横跨多个领域,构建了一个完整而气势宏大的科学体系。

在亚里士多德开展的多个科学研究领域中,他取得成果最大的要属生物学和地理学。在天文、物理以及化学方面,他的研究要么是止步不前,要么就是错误百出。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其实与当时雅典落后的技术条件是密切相关的。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具体来谈谈亚里士多德在生物学和地理学方面的杰出贡献。

据说,亚里士多德为了开展他的生物学研究,在他的弟子亚历山大的支持下,建造了一个私人动物园。也正是在这个动物园里,他的生物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亚里士多德是个“外星人”,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

在他的生物学论文《动物结构》中,他这样写道:“生命在稳步走向复杂与强大;随着结构的复杂和形式的灵动,智力也相应增长;专业化的功能逐渐产生,生理性控制也逐渐趋向集中。”看到亚里士多德的这段论述,你是不是感到一种莫名的熟悉感。因为它的这段论述其实已经很接近于近代达尔文的进化论。尽管我们不能就凭借此说是亚里士多德发现了进化论,但是他的这一成就仍然了不起。因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科学的角度去探索生物进化的尝试。

在地理学方面,亚里士多德通过自身的观察,提出以下观点:世界是循环往复的,太阳使江河湖海蒸发形成蒸汽,不断上升的蒸汽又聚合成云,雨降到地面,将河流和海洋填满。他同样还认为埃及是尼罗河的‘作品’,是他千百个世纪沉积的产物。

面对这些初高中地理学科的知识点,你是不是同样也感到异常的熟悉。可是谁又能想到这是源自数千年前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贡献呢?

其实,这篇文案写到这里,up主本人也突然产生了这样一种疑惑:那就是,在科学领域,我们的落后真的开始于明清时期吗?我怎么感觉从古希腊时期开始我们的科学就已经开始落后与西方了呢?

在柏拉图的一生中,他一直坚守着这样一个理想,这个理想便是:由他亲自来培养一个哲学王。可惜直到他死,他的这个理想最终也没能实现。

亚里士多德是个“外星人”,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

然而,人生就是就是如此,即便是最伟大的人物也逃不过命运的捉弄。柏拉图做梦都想当一名王子的老师,可是命运,却偏不给他这样的机会。然后,命运又将这个机会硬生生地塞给了完全没有培养哲学王打算的亚里士多德。而这位被命运送上门的王子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亚历山大大帝。

亚历山大在亚里士多德门下学习了三年,在这三年的学习生涯里,他虽然没能成为一名哲学家,可是却从亚里士多德这里学会了对于古希腊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开始了他征服世界的旅程。他一统希腊,征服埃及,灭亡波斯,最终一路打到印度。而随着亚历山大的东征,古希腊文化也被一路传播到东方。

在经历了漫长的的中世纪之后,古希腊文化之所以能够相对较为完整地保存,亚历山大的东征几乎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也是亚历山大对于哲学最重要的贡献。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走到了他生命的尽头。在他临终之际,当有人问到谁应该来做他的继承者时,他回答道:“最强者”。

在亚力历山大死后,雅典城内的反马其顿势力便趁乱崛起。在愤怒之中,雅典人将仇恨的怒火烧向亚历山大的老师亚里士多德。面对和苏格拉底一样凶险的处境,亚里士多德选择了逃亡。在他即将逃离雅典的前一刻,他对学生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不能给雅典人民第二次对哲学犯罪的机会。”

在逃离雅典之后不久,这位伟大的人物便在孤独的流亡生涯中去世了。最优秀的人物有着最悲惨的结局,这在人类历史上也早就见怪不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