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亞裡士多德是個“外星人”,百科全書式的科學家

作者:星亮之空

公元前384年,亞裡士多德出生于希臘北方的小城斯達吉拉。當時的斯達吉拉隸屬于希臘北方的強國馬其頓。是以,從國籍上來講,亞裡士多德是馬其頓人。他的父親,是亞曆山大祖父的宮廷禦醫。而他的母親,也同樣出身于名門。總之,他的身世之顯赫,比起柏拉圖,有過之而無不及。

亞裡士多德是個“外星人”,百科全書式的科學家

公元前367年,亞裡士多德年滿17歲。也正是在這一年,他辭别了他在故鄉的親友,踏上了前往雅典求學的旅程。在他即将離開雅典的前一刻,他的叔叔曾頗為傷感地對他說道:“不要忘了你的家鄉,也不要忘了馬其頓。”

亞裡士多德時代的雅典 ,在經濟和政治上都早已失去了他的霸主地位,而且在不久的将來,它将會被亞曆山大所率領的馬其頓軍團徹底征服。可是在文化上,尤其是在哲學上,它仍然是全希臘的中心。是所有希臘有志青年一心向往的地方。

亞裡士多德在到達雅典之後不久,就進入了柏拉圖所創辦的阿加德米學院。他在進入學院之後不久,便展現出了驚人的才華。他的學習和研究往往橫跨多個鄰域,在這一點上,哪怕是他的老師柏拉圖也隻能自歎弗如。 也許從一開始,他就命中注定要成為雅典的百科全書。

柏拉圖對于他的這位弟子的評價也相當高,他稱呼亞裡士多德為‘學院的精英’,并且還說出這樣的話:“我的學院有兩個部分構成,其他同學的身體以及亞裡士多德的大腦。”

“一個天才,必然是一個複雜的混合體。”亞裡士多德這樣說到,其實,他的這句名言也可以完全用來形容他自己。盡管,亞裡士多德作為這樣一個複雜的混合體,它的曆史身份必然也是紛繁複雜的。可是,在這紛繁複雜的表象之下,仍然有三種身份是占據着主導地位的。這占據主導地位的三種身份分别是:柏拉圖最大的哲學對手;西方科學的創始者以及亞曆山大大帝的啟蒙老師。

亞裡士多德是個“外星人”,百科全書式的科學家

接下來,我們就順着這三條線索去了解亞裡士多德的主要成就以及他的整個人生。

首先,我們要了解的——是作為哲學家的亞裡士多德。衆所周知,亞裡士多德是柏拉圖的弟子,他在柏拉圖門下接受教育長達20年。可以說,他的哲學既是對柏拉圖哲學最正統的繼承,也是對柏拉圖哲學最激烈的反叛。那麼,接下來,我們來重點聊聊柏拉圖哲學和亞裡士多德哲學之間存在的這種相愛相殺的沖突關系。

首先,作為現實主義者的亞裡士多德最看不慣的就是柏拉圖的理想國。在他看來看,所謂的理想國,其實就是空想國。柏拉圖關于理想國的許多設想,在他看來都是不切實際。

例如,柏拉圖在他的理想國中宣揚人人都是兄弟的主張,而亞裡士多德卻對此嘲諷道:‘如果所有人都是你的兄弟,那麼其實誰也不是。’再例如,在柏拉圖的理想國之中,私有财産被視為罪惡的根源。而對此,亞裡士多德也同樣表達了堅決的反對。他認為,罪惡的根源根本就不在于私有财産,而在于人性本身。

還有就是,亞裡士多德也完全了解不了柏拉圖主張動用國家的力量去救濟窮人的共産主義主張。“絕大多數人都是天生的懶蟲和笨蛋,這些人不論在任何的國家體系中都會沉落到社會的最底層。”亞裡士多德如此說到,“用國家的錢去補貼他們就像把水倒進漏水的桶。”

當然,亞裡士多德在批評完柏拉圖的理想國之後,也沒有放過柏拉圖的理念論。他直接了當地指出,事物的一般性和普遍性根本就不能成為事物的主體。也就是說,按照亞裡士多德的這種觀點,柏拉圖的那種建立在人的共性之上的完美國家也就不可能存在了。這樣一來,便動搖了柏拉圖理想國的思想根基,也就是相當于否定了柏拉圖的理念論。

到目前為止,亞裡士多德對柏拉圖都表現出這樣一種态度:凡是柏拉圖支援的,我們都反對。凡是柏拉圖反對的,我們都支援。

那麼,亞裡士多德的哲學體系與柏拉圖的哲學體系就真的如此勢不兩立,水火不容嗎?其實也不盡然。因為他們的哲學體系除了這些顯而易見的對立,其實在更深的層次上,他們的哲學體系又是統一的。

亞裡士多德是個“外星人”,百科全書式的科學家

盡管在蘇格拉底開創的哲學道路上,柏拉圖向左,亞裡士多德向右。可是他們卻頭頂同一片天,腳踩同一塊地。之是以說他們頭頂同一片天,是因為他們二人建立哲學體系的目的相同,都是為了尋求本體,認識隐藏在本體之後的世界真相。而說他們腳踩同一塊地則是由于他們二人的哲學體系都建立在一個共同的基礎上。這個基礎便是邏輯論證。這也是西方哲學和東方哲學最大的差別之一。

亞裡士多德對于柏拉圖的許多批評雖然都是有理有據,一針見血。可是他自身的許多思想也含有重大缺陷。例如,在國家體制方面,他反對理想國,卻推崇奴隸制。又例如,在男女關系方面,他公然宣稱女人是男人的奴隸。“女人之于男人猶如奴隸之與主人。”他這樣寫道“女人是未完成的男人,處在發展的較低一級。”他的這些觀點雖然容易引起我們現代人的反感和不适。可是對于當時的雅典來說,又确實是合乎實際的。

對于奴隸制的擁護以及對于女性的歧視集中展現了他的哲學理念中保守和落後的一面。如果說柏拉圖哲學最大的缺陷是太過于理想化,以至于他的許多觀念都顯得不切實際的話。那麼亞裡士多德哲學的缺陷則恰好相反。他的哲學則是太過于切合實際了,以至于在許多方面都顯得頑固和保守。

在西方哲學史上,柏拉圖哲學和亞裡士多德哲學在具有明顯的優勢的同時,又都存在緻命的缺陷。而且它們各自的優缺點往往又都是通過對方顯現出來。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他們二人的哲學體系實際上是一個沖突體。從辯證法的角度來說,亞裡士多德哲學其實就是柏拉圖哲學的‘反題’。

關于亞裡士多德與柏拉圖哲學沖突關系的探讨我們就到此為止,接下來,我們要了解的是亞裡士多德的科學體系以及它作為西方科學創始者的身份。

從蘇格拉底時期開始,古希臘哲學就開始具備了這樣一種傾向:即重視理想而忽視現實;重視抽象理論而忽視具體事物;重視人文而忽視自然。

這一傾向的積極意義是使蘇格拉底,柏拉圖師徒二人的哲學研究達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使他們在政治,倫理,道德等方面取得了許多重要成果。可是,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種傾向的消極意義同樣也令人無法忽視。隻要參考中國近代史的例子,我們就可以聯想到如果任由這種傾向繼續發展下去可能會帶來什麼嚴重後果。

可是,這樣的災難卻始終沒有在西方發生,很大程度上的原因在于他們擁有亞裡士多德。亞裡士多德幾乎憑借一己之力扭轉了自蘇格拉底以來古希臘哲學輕視自然科學研究的不良傾向,并率先開創了對于天文、實體、化學、生物、地理、邏輯、等學科的獨立研究。

可以說,在以上這些學科中,能夠獨立開創任何一門都已經屬于了不起的成就了。可是亞裡士多德卻橫跨多個領域,建構了一個完整而氣勢宏大的科學體系。

在亞裡士多德開展的多個科學研究領域中,他取得成果最大的要屬生物學和地理學。在天文、實體以及化學方面,他的研究要麼是止步不前,要麼就是錯誤百出。而之是以會出現這種狀況,其實與當時雅典落後的技術條件是密切相關的。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具體來談談亞裡士多德在生物學和地理學方面的傑出貢獻。

據說,亞裡士多德為了開展他的生物學研究,在他的弟子亞曆山大的支援下,建造了一個私人動物園。也正是在這個動物園裡,他的生物學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亞裡士多德是個“外星人”,百科全書式的科學家

在他的生物學論文《動物結構》中,他這樣寫道:“生命在穩步走向複雜與強大;随着結構的複雜和形式的靈動,智力也相應增長;專業化的功能逐漸産生,生理性控制也逐漸趨向集中。”看到亞裡士多德的這段論述,你是不是感到一種莫名的熟悉感。因為它的這段論述其實已經很接近于近代達爾文的進化論。盡管我們不能就憑借此說是亞裡士多德發現了進化論,但是他的這一成就仍然了不起。因為這是人類曆史上第一次以科學的角度去探索生物進化的嘗試。

在地理學方面,亞裡士多德通過自身的觀察,提出以下觀點:世界是循環往複的,太陽使江河湖海蒸發形成蒸汽,不斷上升的蒸汽又聚合成雲,雨降到地面,将河流和海洋填滿。他同樣還認為埃及是尼羅河的‘作品’,是他千百個世紀沉積的産物。

面對這些初高中地理學科的知識點,你是不是同樣也感到異常的熟悉。可是誰又能想到這是源自數千年前古希臘亞裡士多德的貢獻呢?

其實,這篇文案寫到這裡,up主本人也突然産生了這樣一種疑惑:那就是,在科學領域,我們的落後真的開始于明清時期嗎?我怎麼感覺從古希臘時期開始我們的科學就已經開始落後與西方了呢?

在柏拉圖的一生中,他一直堅守着這樣一個理想,這個理想便是:由他親自來培養一個哲學王。可惜直到他死,他的這個理想最終也沒能實作。

亞裡士多德是個“外星人”,百科全書式的科學家

然而,人生就是就是如此,即便是最偉大的人物也逃不過命運的捉弄。柏拉圖做夢都想當一名王子的老師,可是命運,卻偏不給他這樣的機會。然後,命運又将這個機會硬生生地塞給了完全沒有培養哲學王打算的亞裡士多德。而這位被命運送上門的王子就是後來鼎鼎大名的亞曆山大大帝。

亞曆山大在亞裡士多德門下學習了三年,在這三年的學習生涯裡,他雖然沒能成為一名哲學家,可是卻從亞裡士多德這裡學會了對于古希臘文化的尊重和熱愛。

公元前334年,亞曆山大開始了他征服世界的旅程。他一統希臘,征服埃及,滅亡波斯,最終一路打到印度。而随着亞曆山大的東征,古希臘文化也被一路傳播到東方。

在經曆了漫長的的中世紀之後,古希臘文化之是以能夠相對較為完整地儲存,亞曆山大的東征幾乎起了決定性的作用。這也是亞曆山大對于哲學最重要的貢獻。

公元前323年,亞曆山大走到了他生命的盡頭。在他臨終之際,當有人問到誰應該來做他的繼承者時,他回答道:“最強者”。

在亞力曆山大死後,雅典城内的反馬其頓勢力便趁亂崛起。在憤怒之中,雅典人将仇恨的怒火燒向亞曆山大的老師亞裡士多德。面對和蘇格拉底一樣兇險的處境,亞裡士多德選擇了逃亡。在他即将逃離雅典的前一刻,他對學生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我不能給雅典人民第二次對哲學犯罪的機會。”

在逃離雅典之後不久,這位偉大的人物便在孤獨的流亡生涯中去世了。最優秀的人物有着最悲慘的結局,這在人類曆史上也早就見怪不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