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传博士招生考情分析 | 清华大学

作者:心传考博与学术
新传博士招生考情分析 | 清华大学

考情分析系列来啦,接下来的日子里,小编会整理国内各大院校的新传博士招生情况,包括招生人数、申请考核条件、复试比例、复试办法、博导介绍等内容,同时心传考博也会持续关注2023的博士招生简章,及时为大家更新招生信息。

今天是清华大学专场哟~

清华大学2023年博士生招生报名时间:2022年8月16日-8月31日。

· 招生人数 ·

2022年:31人

2021年:31人

2020年:30人

· 申请条件 ·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 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可申请普通博士生;本校二、三年级非定向就业在读硕士生已按学科培养方案的要求学完全部硕士学位课程并完成开题、各科成绩优秀,经导师同意可申请硕博连读生;应届本科毕业生符合推荐免试条件可申请直博生。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心理健康。

4.有两位与申请学科有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

5.论文博士生申请人一般应为获硕士学位后有五年以上实际工作经历者,以及个别获学士学位后有八年以上实际工作经历的优秀人才;在本人所从事的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国内外核心刊物或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过一定数量的研究论文或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过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已作出有创新性的成果,基本达到或接近博士学位水平。

6.对以同等学力身份申请的人员,需在本人所从事的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取得了优异成绩,发表过高水平的研究论文。还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获得学士学位后在所要申请专业、学科或相近的领域工作六年及以上(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

(2)已修完所申请专业的硕士学位课程及选修课程且成绩合格(须提供授课单位的成绩证明)。

7.非学历教育的专业学位申请人在资格审查时须已获硕士学位,尚未获得硕士学位申请人按同等学力申请人员对待。

8.申请人持境外获得的学位证书申请,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须提交认证报告。

9.申请人须承诺学历、学位证书和所提交报名材料的真实性,一经招生单位或认证部门查证为不属实,即取消学习资格。

10.申请人存在学术道德、专业伦理、诚实守信等方面问题者,一经查实,不予录取或取消学习资格。

· 申请流程 ·

申请人申请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申请条件,凡不符合申请条件的申请人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申请人本人承担。

具体申请要求、流程请在网上报名申请期间查阅网上报名系统相关说明。基本流程如下:

1.登录清华大学研究生申请服务系统(https://yzbm.tsinghua.edu.cn),进入网上报名系统,按要求填写本人各项真实信息;

2.申请人在申请服务系统开放时间内,填写报名信息并缴费确认后,按规定将身份证明、本科和硕士阶段成绩单、学士和硕士学位证书、申请院系招生简章要求的其他材料等以电子文档形式在申请服务系统内提交并确认。

3.申请人在线邀请两位与申请学科相关的副教授以上职称专家在线填写推荐信。推荐专家按申请服务系统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填写、上传专家推荐信,同时请专家协助妥善保存推荐信原件,待后续接收通知将书面版寄至申请人所申请院系的研究生教学办公室,或在线完成推荐书后将书面版密封(在密封信封的封口骑缝处签字)交申请人寄至所申请院系的研究生教学办公室。

· 资格审查 ·

通过材料审查进入综合考核的申请人采用腾讯会议远程进行资格审查,具体时间等会通过邮件或报名系统另行通知。未参加资格审查或资格审查不通过者不准予参加综合考核。

公开招考资格审查时学院会全程录屏,请考生在远程连线资格审查前准备好下列证件以备核验:

(1)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用于考生复试时视频截屏后,使用公安部数据库比对验证考生身份)。

(2)已获得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出示硕士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

(3)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出示学生证。

(4)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人员核验学士学位证书、在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或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证书、已修硕士课程的正式成绩单。

(5)不能在资格审查前获得硕士学位的非学历教育的各类在读硕士专业学位学生以及在职申请硕士学位人员,按上述第4条要求提供资格审查材料。

(6)凭境外学位证书报考的考生需出示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学位认证证明。

以上材料须真实有效,如存在失信行为、学术不端行为则取消申请人博士生报考资格。

· 综合考核 ·

综合考核由笔试和面试组成。

笔试采用腾讯会议远程开卷的方式进行,笔试科目为《新闻传播学综合》,考查专业基础知识与英语水平,满分100分。

面试具体时间等会通过邮件或报名系统另行通知,采用腾讯会议远程面试的方式进行,学院会对面试过程录屏。面试时,至少5位专家独立给分,最后取平均分,如有分组将对各组间成绩进行标准化。

综合考核成绩评定:面试成绩占80%,笔试成绩占20%,加权后作为申请人综合考核成绩。

·推荐拟录取 ·

推荐拟录取排序依据: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以申请人的综合考核成绩为主要依据,综合考虑具体招生情况和培养条件,并结合当年招生名额确定推荐名单,报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批准。

在综合考试成绩相同的情况下,经由导师提出,学院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签署意见同意,可选择研究方向相近者录取。

· 博导信息 ·

(一)中国特色新闻学

王君超 教授

研究方向:媒介批评、新闻学、应用传播学、新媒体与社会发展

科研项目:

1.北京市宣传文化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依法治网背景下的“网络善治”研究——微博空间的“善治”理论与实践”(016XCB093)

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党报宣传艺术新论”(3BXW003)

近期论文:

1.顶层设计与新闻舆论“四力”体系初探

2.电视新闻评奖的价值维度探讨——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电视专题类获奖作品评析

曾繁旭 教授

研究方向:环境与风险传播、政治传播、公益传播、战略传播

科研项目: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传媒创新创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6XCB010)

近期论文:

1. 传媒创业机构的竞争战略:个性化、社群化与联盟化

2. 传媒创业语境下的传媒公共性:困境、张力与前景

胡钰 教授

研究方向:新闻理论、企业传播、文化传播、国家形象

科研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特色产业集聚公共服务平台机制与模式研究”(2019YFB1406001)

近期论文:

1. 网络游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播

2. 中华人文精神的内涵与传播

3. 乡创特派员:破解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难题的制度探索

吴璟薇 副教授

研究方向:新媒体中的公与私、跨文化传播、政治传播、媒介史

科研项目:

清华大学自主科研项目“数字媒介技术视域下的新闻理论与实践探索”(2019THZWJC57)

近期论文:

1. 基础设施与数字时代的新闻价值变迁:对媒介技术、新闻时效性与相关性的考察

2. 数字实践中的“混合父职”建构:爸爸博主的在线自我呈现

3. 新闻学研究的物质性转向——数字时代的媒介本体与媒介中介性

虞鑫 助理教授

研究方向:新闻基础理论、媒介与国家治理、智能与人机传播

科研项目:

1.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突发公共事件中媒体坚守新闻真实性的路径、机制与方法研究”(21CXW001)

2.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智能时代的信息价值观引领研究”(18ZDA307)

近期论文:

1. 数字时代的新闻真实观:基于全球21个国家记者调查的多层回归分析

2. 重新认识“信息茧房”——智媒时代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共生机制研究

3. 从公众舆论到日常生活:后台化生产与短视频治理的生态变革

(二)视听传播与创意媒体

尹红(鸿) 教授

研究方向:视听传播与创意媒体、影视传播、大众媒介与文化产业研究

近期论文:

1.中国电视剧发展的一面镜子——中国电视金鹰奖评析

2.少年智,则中国智——评河北卫视大型智力竞技节目《我中国少年》

3.电视台依然是好剧“试金石”

雷建军 教授

研究方向: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

近期论文:

1.从产业化到“纪实+” 国产纪录片的转型与升级

2.人类学视野下的纪录电影创作——以《大河唱》为例

3.互动叙事与流动的真实:网络纪实影像的逻辑演变

张小琴 教授

研究方向:视听传播、社会化媒体应用

科研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影视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建构中国故事的影像修辞系统”(18BC042)

近期论文:

1.抗“疫”背景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对外传播策略与中国国家形象建构

2.美国新闻与传播教育最新动向及其启示

3.新媒体语境中的人文与社会——“人文清华”讲坛的整合传播研究

曹书乐 副教授

研究方向:传播理论思想史、网络视听传播、社会意义与青年文化的生产

科研项目:

1.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网络视频生产模式及管理研究”(15BXW086)

2.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智能时代信息价值观引领研究”(18ZDA307)

近期论文:

1.作为劳动的游戏:数字游戏玩家的创造、生产与被利用

2.竞争、情感与社交:《阴阳师》手游的氪金机制与玩家氪金动机研究

3.科幻美剧中的人工智能核心议题

梁君健 副教授

研究方向:影视传播、视觉文化、影视人类学、媒介与社会等

科研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自信与‘国家形象’研究”(18ZD21)

2.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全媒体语境下移动互联网视听内容建设创新路径研究”(20CXW007)

近期论文:

1.知识、品味与身份:短视频平台中的技术社群研究

2.数字民俗的概念范畴与核心议题

3.从宝莱坞到流媒体:印度电影的“全球在地化”实践

司若 副教授

研究方向:营销管理、影视制片、受众市场研究

科研项目:

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资助项目“世界电影产业格局与发展趋势研究”(2019THZWLJ34)

近期论文:

1.公共艺术 伦理困境 规制探索——移动短视频与公共空间关系研究

2.品牌价值、技术创新与新平台赋能——2010—2020年世界动画电影产业研究

3.主旋律剧在中国电视剧市场发展的成功路径

(三) 传媒管理与经济传播

杭敏 教授

研究方向:传媒经济管理、文化产业管理、财经新闻报道与经济传播

科研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2.北京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首都经济圈文化产业协同创新研究”

近期论文:

1.从传媒经济到平台经济:关注产业研究的创新前沿

2.财经深度报道的融合创新

3.机器人写作与传媒生产流程变革

4.社交媒体中的隐私困境:隐私边界与大数据隐忧

5.国际贸易议题报道中的数据与思考

崔保国 教授

研究方向:传播学理论、传媒产业、网络空间治理

科研项目:

1.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构建全球化互联网治理体系研究”

2.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下一代互联网与世界传播新秩序研究”

近期论文:

1.传媒经济学研究的理论范式

2.数字经济时代的传媒产业创新发展

3.疫情报道与国家治理体系建设

张铮 教授

研究方向:媒介管理与经济传播

科研项目:

1.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课题“版权资产管理研究”

2.海尔集团“海尔大规模定制产业模式发展研究”

近期论文:

1.从浸入到侵入,从待命到疲倦:媒体从业者非工作时间社交媒体使用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

2.大熊猫是如何成为中国国家形象“代言”的 ——基于人民日报 1949-2019 年的报道分析

3.微信运动使用对健康行为的影响: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分析

4.大陆小微传媒企业的融资困境及其破解路径分析

(四)智能传播与科技应用传播

金兼斌 教授

研究方向:(新)媒介使用和效果研究、科学传播、传播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编辑出版

科研项目:

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重大课题“转基因生物技术发展科普宣传与风险交流”(2016ZX08015002)

近期论文:

1. 社会化媒体使用与科学知识沟——以转基因知识沟为例

2. 科学传播中的科学共识与平衡叙事问题

3. 社会化协同辟谣:行动者网络与运行机制

4. 权力的游戏:资本、技术及其他

5. 作为公民编辑的自媒体人:编辑专业主义的理想与实践

陈昌凤 教授

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史、大众传播与社会变迁、新闻与传播教育、媒介素养

科研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智能时代的信息价值观引领研究”(18ZDA307)

近期论文:

1. “新闻”的再定义:元宇宙技术在媒体中的应用

2. “明私”时代,我们如何谈隐私?

3. 数据主义之于新闻传播:影响、解构与利用

4. 社交机器人的“计算宣传”特征和模式研究——以中国新冠疫苗的议题参与为例

5. 一部生动言说2020年主流媒体抗疫历程的“叙事实录”

卢嘉 教授

研究方向:新媒体与社会变迁、国际传播

科研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数据时代自媒体风险感知与矛盾化解”(15CGL063)

近期论文:

互联网与国家认同:媒介生态学视角下基于全球33个国家的实证研究

戴佳 副教授

研究方向:环境传播、媒介社会学、传播与社会变革

科研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环境生态文明传播策划与效果研究”(18BXW088)

近期论文:

1. 全球视野下的环境正义:垃圾跨境转移报道比较研究

2. 从民主实用到行政理性:垃圾焚烧争议中的微博行动者与话语变迁

吕宇翔 副教授

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数字文化产业、计算社会科学

科研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社交网络用户身份构建研究”(16BXW088)

近期论文:

1. 时空、流动与身体:传播仪式观下的故宫云展

2. 流动的身份展演——重访社交媒体演进史

沈阳 教授

研究方向:AI和大数据、新媒体、元宇宙、网络舆论、虚拟人和机器人

科研项目:

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基于大数据的北京大气污染舆情引导机制研究”(17GLAL003)

近期论文:

1. 中国科幻电影如何走向世界

2. 基于因子分析的环保舆情推演研究

3. 两微一端重大事件信息扩散模式对比研究

4.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思考

蒋俏蕾 副教授

研究方向:人与媒介交互、信息传播技术与社会变迁、数字融入与信息无障碍、全球化、计算社会科学

科研项目:

1.青少年新媒体使用与媒介素养研究

2.数智时代的价值观培育与引领研究

近期论文:

1.当我们谈论媒介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基于可供性视角的探索与思考

2.银发冲浪族的积极老龄化:互联网使用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研究

3.延续与变化:大陆新闻学情感研究现状分析

陈梁 副教授

研究方向:健康、环境与风险传播,计算传播,媒介心理学

科研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9CXW033)

近期论文:

“现在”还是“未来”?基于时间框架、未来结果的考虑与自我效能的体育锻炼健康传播效果研究

陈爽 助理教授

研究方向:网络心理学

科研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移动交友应用对成年早期随意性关系的影响机制研究”

(五)国际传播与全球治理

范红 教授

研究方向:国家形象、城市品牌、战略传播、跨文化传播、企业传播

科研项目:

1.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实践问题与本土化理论创新研究”(19AXW005)

2.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文化自信与“国家形象”研究(18ZD21)

近期论文:

1. 异域文化再创造化推动文化“走出去”策略解析

2. 新时代中国形象的多元建构与国际传播策略

3. 元宇宙在国家形象传播领域的应用前瞻——“元宇宙与国家形象塑造和传播”研讨会综述

4. 奥运会对国家形象的建构逻辑与整合策略——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国际传播的新思考

5. 系统重构与形象再塑:中国国际传播新形势、新任务、新战略

李希光 教授

研究方向:国际传播、新闻学、公共政策与媒体

近期论文:

1. 我们是人类,不是奥密克戎

2. 从国家战略高度培养国际传播人才

3. 大陆对外传播需要自主的范式与知识体系

4. 藏传佛教中国化的思考

5. 全球社交网络的新闻生态与国际舆论引导

史安斌 教授

研究方向:全球传播、跨文化传播、媒介/政府关系

科研项目: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新时代中华文化走出去策略研究”(18JZD012)

近期论文:

1. “乌卡时代”战略传播的转型与升维

2. 解码“乌卡时代”国际传播的中国问题——基于ACGT模式的分析

3. 杂合化新闻:理念演进与全球实践

4. 理念升维与实践创新:党的十九大以来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传播研究十大前沿议题

5. 从“跨”到“转”:北京冬奥会带来跨文化传播新模式

周庆安 教授

研究方向:国际传播与公共外交、媒体与外交政策分析、政治传播与新闻发布

科研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时代政府新闻发布评估体系研究”(19XWA008)

近期论文:

1. 主体拓展与理论深化:全球公共外交的模型变迁

2. 媒介叙事的多元呈现:基于《历史三调》的新闻传播研究史学转向思考

3. 真相武器化:一种公共外交和国际舆论斗争的新视角

4. 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模式演化与受众身份的构建——基于对2021年中国政府新闻发布综述与评估的分析

5. 国际传播的中国叙事逻辑和构建优势

张莉 副教授

研究方向:国际传播、政治传播、中欧人文交流与传播、媒体与国际关系

科研项目:

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欧盟媒介语境中的‘一带一路’与提升大陆对欧传播力研究”(17BXW044)

2. 清华大学自主科研项目“欧盟公共外交研究”(20205080047)

近期论文:

1. 欧盟数字战略下的欧洲出版业

2. 名人如何影响当代生活:名人研究的必要性与方法论——访肖恩·雷德蒙德教授

3. 危机中的数字公共外交与政府形象建构——基于疫情期间欧盟委员会的推特实践分析

4.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欧洲媒体涉华策略性叙事的比较研究

5. 新冠疫情期间欧盟形象的“自塑”——对话理论视角下欧盟在华数字公共外交的实践与效果研究

匡恺 副教授

研究方向:风险传播、人际传播、健康传播

新传博士招生考情分析 | 清华大学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新传考博的干货文章,可以关注我,或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内容:心传考博与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