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不丹——寻找幸福的方向

作者:泛海莱莱
不丹——寻找幸福的方向

第五世转世和不丹通萨桑钦邬金祖拉寺的院长,仁波切对追求幸福了如指掌。2009 年,他 19 岁升职,是当时不丹最年轻的仁波切(精神上师)之一。现年 31 岁的他在过去的 12 年中致力于向世界传授佛教教义,以及如何应用这些教义,让生活更快乐,而不受文化或宗教的影响。

不丹王国位于中国和印度这两个经济和政治强国之间,人口刚刚超过 76 万,以其非常规的国家发展衡量标准:国民幸福总值 (GNH) 而闻名于世。1972 年,不丹第四任国王吉格梅辛耶旺楚克实施了这一概念。不丹避开传统的经济量化,在可持续和公平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评估其国家的整体福祉;环境保护; 保护和促进文化;和良好的治理。

不丹——寻找幸福的方向

仁波切说:“我所做的一切都被搁置了。我决定将此视为加深我自己的体验和孤立自己的机会我去了山里,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只有很少的食物,没有住所,只有一个山洞。这让我有时间真正吸收自己的教义。变得非常清楚的是,真正的幸福无关紧要与外在现象有关,它是与生俱来的。”

当然,仁波切强调不需要走极端来寻求平静。

我们必须停止在外在的体验中寻求快乐。在我看来,有四大支柱:慈、悲、不执、业力,任何人在他们生命中的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轻松地接受它。

不丹——寻找幸福的方向

仁波切的第三个支柱:不执着或无常,是佛教的概念,是不丹文化的根源。

当出现问题时,不要立即变得沮丧,因为事情会改变。如果我们接受所有事物都是无常的,那就意味着可以改变,而改变就有希望。相信任何事情不会持久,包括成功和财富,让你的内心真正欣赏你拿在手里的东西。

除了拥抱自我善良和对他人富有同情心的生活外,倡导一种更加身临其境的旅游方式,让人们探索不丹更多农村地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不丹——寻找幸福的方向

仁波切的第四个支柱:业力,并不是看起来的那样。

业力完全被误解了。大多数人认为这意味着如果你做了坏事,那么坏事就会发生在你身上,就像一种普遍的报复或惩罚。根本不是那样。它是关于原因、条件和效果。接受你的行为和选择对你周围的世界产生影响。就像种一棵树的种子。如果我们种下芒果种子,我们就会得到一棵芒果树。我们不能种下苹果种子并期望一棵芒果树要长出来!相信因果报应是你转变自己、塑造自己、真正努力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并做你想做的事的机会。

不丹人的特别之处在于,始终有一种统一的感恩感、共同的幸福感和民族认同感。

关注我 给你推荐更多的国外故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