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科普】用大白鲨做美食?真刑!这些“海鲜”吃不得!

作者:奉贤科技发布

近日

一位美食博主发布了

水煮鲨鱼、烧烤鲨鱼的视频

有网友质疑

视频中的鲨鱼

疑似国际濒危野生动物噬人鲨

此事引发广泛关注

【科普】用大白鲨做美食?真刑!这些“海鲜”吃不得!

目前

经四川南充警方鉴定

视频中的鲨鱼确认系噬人鲨

也称大白鲨

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依照法律,捕捞后需要抛弃入海

上岸、销售、购买都违法

8月1日

南充市农业农村局执法监督科

有关负责人表示

该博主购买的大白鲨

来源为福建沿海地区

相关人员已被警方控制

【科普】用大白鲨做美食?真刑!这些“海鲜”吃不得!

事件发生后

其账号中的所有视频均已消失

根据《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规定,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科普】用大白鲨做美食?真刑!这些“海鲜”吃不得!

鳄鱼、鸵鸟王、老虎蟹、娃娃鱼……该博主的视频引人不适

大白鲨,比老虎还稀有!

大白鲨是世界上现存已知体型最大的掠食性鱼类,成年大白鲨体长通常超过4米。大白鲨非常长寿,年龄能够达到70岁。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网站公开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显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包括姥鲨、噬人鲨(大白鲨)、鲸鲨三种鲨鱼,三种鲨都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科普】用大白鲨做美食?真刑!这些“海鲜”吃不得!

大白鲨虽然有着“噬人鲨”之称,但它的主要食物是大型鱼类、鲸豚、海狮、海豹、海獭等,人类并不在鲨鱼的“食谱”上。不过大白鲨习惯通过啃咬的方式去探索不熟悉的目标,遇到不喜欢的食物咬一口就放走了,鲨鱼袭击人的事件几乎都是“误伤”。

【科普】用大白鲨做美食?真刑!这些“海鲜”吃不得!

作为海洋食物链顶端生物,大白鲨的天敌只有部分虎鲸(远洋型)。由于大白鲨生长缓慢,缺乏幼鲨,加上人类的过度捕捞,这样的海洋王者已经沦为濒危物种。

据科学网报道,2010年,有科学家研究发现,目前全球海洋中仅存不到3500只大白鲨,“这使得它比老虎还稀有”。这也意味着,世界上只有极少数的海域能够发现大白鲨的长期存在。今年7月,新华社援引法新社的报道称,目前,全球大白鲨被标记数量约为300头。

注意!这些海洋生物不是“海鲜”

7月21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更新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显示,长江白鲟已经灭绝,引来各界扼腕痛惜。

在大陆,还有很多海洋生物已经处于濒危状态。

棱皮龟

棱皮龟是世界上龟鳖类中体形最大的一种,已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棱皮龟体长可达2.5米,重1吨以上,称得上是“海龟之王”,也被称为“会移动的小岛”。因龟背上有七道棱状凸起,状似杨桃,潮汕一带也习惯称之为“杨桃龟”。

【科普】用大白鲨做美食?真刑!这些“海鲜”吃不得!

棱皮龟龟背上有七道棱状凸起,极易辨认。

棱皮龟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辽宁、台湾、海南等附近的东海和南海海域,以及上海长江口外海域等地均有出现。近年来,因海洋环境污染、栖息地遭到破坏、饵料生物减少等原因,棱皮龟越加珍稀。

【科普】用大白鲨做美食?真刑!这些“海鲜”吃不得!

2013年,南澳渔民曾经误捕到一只棱皮龟,养殖失败导致死亡,制作成标本后存放在广东南澎列岛海洋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标本馆。

棱皮龟之所以容易死亡,是由于其缺乏角质盾甲,只有一层革质的皮肤,很容易受机械损伤。不少渔民误捕棱皮龟后,想着圈养一段时间,这会加速棱皮龟死亡,所以如果捕捞到棱皮龟,最好的方式就是立即放生。

2019年3月,鲎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正式列入“濒危”物种,广东、广西周边海域是其最后的栖息地。

鲎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它的血液因含有铜离子显示为蓝色,从这种蓝色血液中提取的“鲎试剂”,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人体内部组织是否受细菌感染,被广泛应用于制药和食品工业中,目前没有替代品。此外,它的壳可以提炼成的药可治甲亢等病,所以鲎是现代珍宝。

【科普】用大白鲨做美食?真刑!这些“海鲜”吃不得!

鲎有“生物活化石”之称,早在4.5亿年前已出现在地球上,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生物。

鲎的生长周期很长,要13年才能成年繁殖下一代,并且必须在洁净的沙滩上产卵,鲎的受精卵又必须在带泥质的沙滩中才能孵化。就算中国鲎找到了这些合适繁殖的地方,自然孵化率也极低。

【科普】用大白鲨做美食?真刑!这些“海鲜”吃不得!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颉晓勇博士曾呼吁:“鲎不是普通的海鲜,不要再吃了!”

【科普】用大白鲨做美食?真刑!这些“海鲜”吃不得!

潮汕地区的著名小吃,因外形似鲎,被称为鲎粿。

鲸鲨

鲸鲨是2000万年前就生活在浩瀚海洋之中的古老物种,主要生活在南北纬30°之间的热带海域,它们曾于2019年造访汕头南澳海域。

【科普】用大白鲨做美食?真刑!这些“海鲜”吃不得!

鲸鲨的典型特征是有两个背鳍,身上有斑点,体色是褐色带点蓝色,口裂较宽,前吻未突出。

东南亚一些地区是鲸鲨主要捕捞区,捕捞上来的鲸鲨主要食用其肉质,有时也会将它的鳍割下以制作鱼翅。

在大陆,鲸鲨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同时,它也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05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科普】用大白鲨做美食?真刑!这些“海鲜”吃不得!

鲸鲨在海洋中游动时,许多小鱼会围绕在其身旁。

中华白海豚

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着“海上大熊猫”之称,在闽粤一带被渔民尊称为“妈祖鱼”,1997年被选为香港回归祖国的吉祥物。

【科普】用大白鲨做美食?真刑!这些“海鲜”吃不得!

中华白海豚宝宝寸步不离地跟着母豚一同浮出水面。

近年来,随着大陆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围填海工程不断增多,中华白海豚栖息地不断缩小,种群数量不断减少,物种延续面临严峻挑战。

【科普】用大白鲨做美食?真刑!这些“海鲜”吃不得!

中华白海豚妈妈对死去的宝宝不离不弃。人类活动的干扰,都可能导致它的健康状况下降,从而降低存活率。

希望这些美好的生物

能在蓝色大洋中快乐地遨游

拒绝非法交易和捕杀

切勿因一己之念

伤害他们的生命

否则等待我们的

将是法律的制裁!

【科普】用大白鲨做美食?真刑!这些“海鲜”吃不得!

转载|广东科普

【科普】用大白鲨做美食?真刑!这些“海鲜”吃不得!

奉贤科技

【科普】用大白鲨做美食?真刑!这些“海鲜”吃不得!

点分享

【科普】用大白鲨做美食?真刑!这些“海鲜”吃不得!

点收藏

【科普】用大白鲨做美食?真刑!这些“海鲜”吃不得!
【科普】用大白鲨做美食?真刑!这些“海鲜”吃不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