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能够连续飞行3个月,试验中的核动力“海燕”,为何让美国发怵?

能够连续飞行3个月,试验中的核动力“海燕”,为何让美国发怵?

2019年12月,正当众多西方媒体,因为俄罗斯一处武器试验场,发生爆炸事故而幸灾乐祸时,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表的言论,却让他们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特朗普表示,虽然在此次事故中损失惨重,但这也或许意味着,俄罗斯的一种秘密武器已经突破了瓶颈。

事实上,早在1年前,俄罗斯就宣称成功试验了这一武器,只不过,由于燃料的效能问题,该导弹还不是“完全体”。有意思的是,相比于一众冰冷的代号,北约在为这款导弹取名时可谓煞费苦心,最终他们确定了“天塌了”这个代号,从这点也能看出,面对不是“完全体”的导弹,北约都如此忌惮,也难怪特朗普的言论会“吓傻”西方国家。

能够连续飞行3个月,试验中的核动力“海燕”,为何让美国发怵?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款武器为何会有如此威慑力?而俄罗斯又突破了什么瓶颈呢?

当然,虽说北约给该导弹取的名字,包含了一种末世般的悲凉感,但在大陆,它却拥有一个十分可爱的名字——海燕。该导弹是一款核动力巡航导弹,聊到这有的朋友可能有疑问,听说过核动力航母、核动力潜水艇,导弹又是如何做到核能驱动的呢?

能够连续飞行3个月,试验中的核动力“海燕”,为何让美国发怵?

事实上,核动力导弹并不算一种十分先进的理念,早在上世纪60年代,处于冷战中的美苏两国都进行过有关尝试,不过,因为当时的技术受限,所以双方不约而同的将核动力,优先放在了战略轰炸机上。

当时,苏联利用气冷原理,将核反应堆放入了机舱,并与一种特质发动机连了起来,按照设计来说,这款轰炸机拥有2.5万公里的航程,高达85吨的载弹量。要知道,即便是今天,号称航程最远的“白天鹅”图160轰炸机,航程最多也就在1.4万公里左右,更别提其载弹量了,从这个角度来看,苏联这款轰炸机一旦成功实验,必然会是“跨时代”级别的武器系统。

能够连续飞行3个月,试验中的核动力“海燕”,为何让美国发怵?

然而,尽管苏联整整努力了15年,但最终还是失败了,原因倒也简单,核动力发动机势必需要大量的冷却水,以及超大的空间,可凭借当时的技术条件,无论苏联设计局怎么设计,都无法搞出适配的轰炸机,与此同时,财大气粗的美国也遇到了这个瓶颈,他们的计划书甚至比苏联还要好高骛远,可砸进去了十几亿美元,仍旧是一无所获。

当然,随着时代发展,人类对材料的应用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也正因如此,在2014年,俄罗斯出台了一系列核动力武器的计划,而在这其中,最为出名的一个是能够航行1.2万公里,一次攻击毁灭一座海滨城市的“波塞冬”核鱼雷,另一个就是海燕导弹。

能够连续飞行3个月,试验中的核动力“海燕”,为何让美国发怵?

或许是继承了苏联大量核武器经验的原因,仅4年时间,俄罗斯就宣称,他们已经成功试飞了海燕导弹,根据当时的测算数据,海燕的航程不能用公里来算,而要用时间来算,除去俄罗斯称其拥有1年的航程显得略微夸大之外,实打实的说,海燕拥有3个月的航程,倒是较为客观可信的。

不过,即便是3个月的有效航程,海燕依然能称得上是敌人的噩梦,因为其飞行轨迹完全是人为可控的,而这也为俄罗斯提供了一种完全掌握“主动权”的玩法。首先,海燕的飞行高度基本在120公里左右,一旦发射,它可以在102-200公里的高度进行3个月的飞行,这无疑是对敌人的拦截系统出了一道大难题。

能够连续飞行3个月,试验中的核动力“海燕”,为何让美国发怵?

要知道,世界目前主流的反导模式有三种,分别是前、中、末端反导。顾名思义,前段反导就是在对方刚发射导弹时予以击落,事实上,此种反导方式的成功率是最高的,也是最经济的。

这是因为,此时对方的导弹还没有进入巡航阶段,飞行速度较慢,容易击毁;另一方面,因为导弹刚发射时需要爬升,会产生大量热量,因此反导的一方也更容易将其锁定。不过,此类反导方式也有一定的弊端,因为进行前端反导,反导设施毕竟会进入对方的领土,而这便属于直接侵犯了对方的主权,因此,除非是双方已经正式宣战,否则,该反导方式只能存在于理论中。

能够连续飞行3个月,试验中的核动力“海燕”,为何让美国发怵?

而对于中段反导来说,毕竟自己的拦截武器不会飞到对方的国土上,再加上此时敌方导弹正在“前来的路上”,速度也不算特别快,所以现在大多数国家都将重心放在了中段反导技术上。

在三种反导方式中,末端反导是最为惊险的一种。要知道,导弹在最后的攻击阶段,是会进行加速飞行的,而根据现代洲际导弹的末端飞行速度,动辄3马赫左右来看,想要拦截基本上只有几秒的反应时间;更何况,某些导弹还具有在大气层打水漂,末端机动躲避拦截的能力,也正因如此,一旦进入末端反导阶段,可以说被攻击一方失败的命运已经注定了。

能够连续飞行3个月,试验中的核动力“海燕”,为何让美国发怵?

从这个角度来说,海燕连续3个月的飞行能力,完全就是专治中段反导技术的,根据俄罗斯介绍,它在空中的巡航速度在0.73马赫,在此期间,它完全可以绕着对方的国土“画圈”。因为在国际法中,两个没有互相宣战的国家,是无权攻击对方位于公海上的飞行器的,否则就等于直接宣战。

换句话来说,只要俄罗斯操控海燕盘旋在美国边境的公海上,就足以让对方全国上下都提心吊胆;另一方面,就像咱们刚刚聊过的,中段反导技术主要依靠的就是大批量的雷达,而海燕仅有2吨多重,如此一个“小家伙”,又拥有到全球各处巡航的能力,更是为追踪增加了难度。

能够连续飞行3个月,试验中的核动力“海燕”,为何让美国发怵?

从这个角度来看,仅1发海燕,就能调动对方全国的雷达阵列,一刻不停地盯着“它”,即便机器受得了,人的精力也撑不住。

与此同时,俄罗斯2018年宣称,海燕的弹体外部还有隐形涂料,与此同时,因为可人工制导的原因,所以它还能依靠地球的曲率,彻底摆脱敌人的追踪,换句话来说,想要全时间段监视海燕导弹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能够连续飞行3个月,试验中的核动力“海燕”,为何让美国发怵?

不仅如此,虽说海燕只有2吨左右,但其战斗部却能爆发100万吨TNT当量的爆炸,要知道,当年在广岛迎接的“小男孩”,凭借2万吨TNT当量的爆炸,就让该城市成了一座废墟,更别提威力大50倍的海燕了。

事实上,根据俄罗斯测试,一旦海燕成功命中目标,半径400公里范围内的敌人,都将被火焰与核辐射毁灭,与此同时,其爆炸产生的电磁辐射更是能摧毁一切电磁设备,使被攻击点成为名副其实的“无人区”。

能够连续飞行3个月,试验中的核动力“海燕”,为何让美国发怵?

从这个角度来看,或许用“谈判武器”来形容海燕更为贴切,毕竟其能凭借神出鬼没的能力,让对方打也打不了,还成天提心吊胆,这无疑是俄罗斯在谈判桌上的筹码。让我们回到一开始的问题,既然海燕如此豪横,俄罗斯此前又为何说研发遇到了瓶颈呢?

原来,一方面,海燕普通巡航的速度并不快,只有0.73马赫,还有一定的缺陷;另一方面,当时海燕的密封性能不够完美,经过计算,在连续飞行2个月后,它可能会出现漏燃料的情况,要知道,海燕使用的都是核燃料,这些带有辐射的燃料万一落到了中立国家,对俄罗斯来说无疑是不利的。

能够连续飞行3个月,试验中的核动力“海燕”,为何让美国发怵?

而2019年,虽说俄罗斯经历了燃料事故,但根据不亚于核爆炸的冲天火光来看,俄罗斯或许已经突破了高密度燃料的瓶颈,除了解决了漏燃料的问题之外,他的续航时间也可能迎来了大幅增长,而这也正是特朗普刻意提醒西方各国,不要幸灾乐祸的原因。

不得不说,海燕这款一旦飞上天空,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的战略核导弹,确实让西方国家头疼,而从其动辄三五个月的飞行时间来看,大陆将其命名为“海燕”,北约将其命名为“天塌了”,也都算是精准的抓住了其在某一领域的突出特点,也算是异曲同工了。

能够连续飞行3个月,试验中的核动力“海燕”,为何让美国发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