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开播五天零差评,9分导演联合双影帝,剧情却撑不起高口碑?

作者:毒舌电影

都在催一部国剧。

没办法,卖相确实“诱人”:

导演,曾导出9.6、9.7分的前作。

编剧,出道就是9.0的现象级大爆剧。

演员,有金鸡金马双影帝、有公认的实力派,还有低调努力的绿叶演员……

只是,左看右看。

Sir也实在无法安心地说出这个“好”字。

聊聊?

《庭外·盲区》

开播五天零差评,9分导演联合双影帝,剧情却撑不起高口碑?

只看场外信息 ,《庭外》是完全能够引起兴趣的那类。

主创实力派:

导演张黎(《大明王朝》9.7,《走向共和9.6》);编剧指纹(《白夜追凶》9.0)。

形式新奇:

国产剧鲜有的AB剧模式。

前6集《盲区》,主角夏雨,偏向破案刑侦,讲一个法官抽丝剥茧“死刑复核”的故事。

后面几集剧名《落水者》,主角罗晋,偏向律政题材,重点塑造人物。

《盲区》是《落水者》衍生出来的支线,节奏快,强剧情,让观众更容易进入(Sir这篇也主要聚焦在这部上)。

目前剧集评分7.7。

不查不知道——这已经是2022犯罪/悬疑剧第二高分(最高是半年前《开端》7.8)。

你满意吗?

反正Sir是有些失落的。

不针对《庭外》,而是放眼整片国剧市场。

国产悬疑,何至于此?

开播五天零差评,9分导演联合双影帝,剧情却撑不起高口碑?

01

先下结论:

《庭外》肯定是一部制作考究,节奏畅快的良心悬疑剧。

刚点开播放键,Sir就感觉到一股清新。

视听语言上,以往国剧的那些滤镜、服化道上的毛病基本没有。

画面清爽,没什么故弄玄虚的滤镜,人物瑕疵清晰可见。

(演员:高清镜头,我恨你像个木头)

开播五天零差评,9分导演联合双影帝,剧情却撑不起高口碑?

拍摄场景也都是合情合理的实拍。

普通法官和普通律师会面,没选择高端精致的咖啡馆,而是随便走进了一家有点杂乱的便利店。

开播五天零差评,9分导演联合双影帝,剧情却撑不起高口碑?

既符合人物身份,也和那时的“没什么时间”的情况相匹配。

偶尔,还有几个让人惊喜的风格化镜头,光影交错,非常有特色。

开场车祸戏就足够精彩:

夏雨饰演的鲁南,最高院的法官,到南津跟领导汇报一起“死刑复核”案件。

谁知,来的路上遭遇重大车祸,六车连撞。

紧张感有条不紊地铺垫。

先从滴落汽油的特写开始,拉远,是一个瘫趴在车门外的伤员。

伴随鼓点急促的音乐,远近景有节奏地切换,动静相宜。

开播五天零差评,9分导演联合双影帝,剧情却撑不起高口碑?

忽然,镜头的动态转换为画面的动态。

鲁南从出租车里自救,出来后立马着手救援伤者,从昏迷的出租车司机到虚弱喊着救命的妇女。

开播五天零差评,9分导演联合双影帝,剧情却撑不起高口碑?

这段最精细的是音效。

没有像很多国产剧里,群众演员连受伤也要中气十足地呼喊,这里的呼喊气若游丝,奄奄一息。

救援过程也不是直白地展现,而是多角度渲染危机感。

车底的窥探,时间在倒数;

车旁的平视;惨况在扩大;

人物主观镜头,摇晃、急促,展示现场人心惶惶。

开播五天零差评,9分导演联合双影帝,剧情却撑不起高口碑?
开播五天零差评,9分导演联合双影帝,剧情却撑不起高口碑?
开播五天零差评,9分导演联合双影帝,剧情却撑不起高口碑?

这段戏表面上与主线没有直接联系。

不过高效地起到两个作用:

1,开场迅速抓住观众注意力。

2,塑造人物,点明主旨。

段落几乎是全剧的某种缩影:

一位正义尽责的法官,却在世事无常中疲于奔命。

这里还有个细节:

救完人,鲁南特地把两个灭火器摆在离车祸地有段距离的地方,以警示后来车辆。

开播五天零差评,9分导演联合双影帝,剧情却撑不起高口碑?

可即使如此,仍有辆车横冲直撞上来,司机重伤。

蹊跷?

确实,但不久后这个问题就得到了解答:

事故发生地处于车辆“盲区”,开场点题。

开播五天零差评,9分导演联合双影帝,剧情却撑不起高口碑?

接下来的剧情推进没有过多废话,节奏极快。

不到十分钟,角色基本到齐。

南津刑警支队的队长吴涵(张龄心 饰);

江州市刑警支队的政委乔绍言(国歌 饰)。

以及一位持续为死刑犯田洋奔走的律师冉森。

开播五天零差评,9分导演联合双影帝,剧情却撑不起高口碑?
开播五天零差评,9分导演联合双影帝,剧情却撑不起高口碑?
开播五天零差评,9分导演联合双影帝,剧情却撑不起高口碑?

同时引入这一单元的主线案件。

领导特地交给鲁南的另一起“死刑复核”案:

9年前杀人分尸案,嫌疑人田洋被判死刑,可目击证人称见到的是一男一女和受害人共同离开,田洋也一口咬定人是女性同伙李梦琪杀的,他只协助分尸。

案件一路速审速判,着实是急得过分了。

急什么?谁在急?

另外,主犯李梦琪一直处于失踪状态,田洋的死刑就只能悬而不决,等待鲁南等人核查完才能真正定罪。

时限,16小时。

能赶上吗?会被阻挠吗?

Sir先卖个关子,后面再说。

总体来说,《庭外》的制作在当下悬疑剧中属于上乘,而且大部分演员都很敬业,很拼。

主角罗晋在一场勒脖戏中被真勒:

《盲区》中有不少激烈的大场面戏份,其中有一场陈曼派人用钢丝勒乔绍廷脖子的戏,罗晋在这场戏中是真的被勒了……同时张黎认为,在不危及演员生命和身体安全的情况下,真勒是应该的,他的青筋、被勒之后的声带,包括他眼里的血丝,都是真实生理的反馈。

《新京报》

开播五天零差评,9分导演联合双影帝,剧情却撑不起高口碑?

可惜。

《庭外》的好,也就停留于此。

02

第一个故事《盲区》可以概括为:一个“开挂”法官的16小时。

案件中最先露头的线索是凶器——一把猎刀,其次,才是受害人刘凤君的尸块。

凶器丢弃后不久,无意中被打架斗殴的一伙青年捡到当武器。

于是,猎刀上一共有5个人的DNA:

斗殴受伤的两个男青年、死者刘凤君、还有两个凶手。

但事发现场人多眼杂,且凶手的动机是见财起意,和刘凤君完全陌生,当时并没有排查到真凶何人。

开播五天零差评,9分导演联合双影帝,剧情却撑不起高口碑?

直到9年后,田洋,斯塔瑞进出口贸易公司的董事长,因涉嫌贿赂法官在江州被逮捕,无意中验出他是猎刀上其中一个DNA的主人。

这也是为什么江州的刑警支队政委乔绍言会出现在南津的原因。

那剩下一个DNA呢?

会是李梦琪的吗?

所以,剧的前半段,目标都是要找到失踪的李梦琪。

而南津的刑警队副队长吴涵还有一条支线任务,抓捕当地走私集团的头目陈曼(万茜 饰)。

开播五天零差评,9分导演联合双影帝,剧情却撑不起高口碑?

这时,田洋的律师冉森跳出来给出几个猜测:

失踪的李梦琪,会不会就是陈曼?

背后催促案件判决的人,会不会是走私财团的保护伞?

到这,抢劫杀人案,已经演变成集团犯罪,而南津市罪恶的一角似乎即将被揭开。

这么大的局,怎么破?

剧集给出的答案是……

开挂!

——以下文章涉及剧透,介意的毒饭可以收藏再看——

开挂第一式:

贵人遍天下。

来到异地办案,鲁南人生地不熟,一个电话打给老友,他们就把该从哪入手,该调查什么,注意事项一一告诉他。

个个都是世外高人。

罗晋饰演的乔绍廷更是为了他的任务,只身卧底近距离接触走私集团老大。

开播五天零差评,9分导演联合双影帝,剧情却撑不起高口碑?

开挂第二式:

精准第六感。

不知道鲁南是不是被上帝选中了,所有他判断的事,没一个是不准的。

乔绍廷被陈曼手下绑住脖子,警察们都急得不行,就鲁南淡定:

她是走私犯,不是亡命徒,不会杀掉乔绍廷的。

开播五天零差评,9分导演联合双影帝,剧情却撑不起高口碑?

不是,大哥,她都涉及人命案了,还不是亡命徒?

还是说你看到了夏雨的剧本,知道她不是李梦琪?

包括最后一集,观众吐槽最多,这里的挂,鲁南开得最离谱。

先不说他载着伤员——还是刀插脖子的受伤程度,全速追击凶手的神级操作。

开播五天零差评,9分导演联合双影帝,剧情却撑不起高口碑?
开播五天零差评,9分导演联合双影帝,剧情却撑不起高口碑?

就说鲁南发现凶手要逃跑的契机,居然是电话里的一秒迟疑。

凶手套话,问到关键信息,鲁南犹豫了一下,凶手立马察觉到暴露了,鲁南立马察觉到凶手察觉到自己暴露了。

我预判了你的预判!

可作为观众,就算Sir再重放十遍,也看不出来停顿一下会有什么问题。

开播五天零差评,9分导演联合双影帝,剧情却撑不起高口碑?

鲁南和凶手这么默契,他们不会才是真正的一对吧。

想知道为什么Sir这么说,大家可以去看原片,全片最大的尺度原来在这里。

开播五天零差评,9分导演联合双影帝,剧情却撑不起高口碑?

△ 田洋和冉森的亲密合照

当然,这条隐秘的感情线只能是一闪而过。

而鲁南作为一个法官,剧里他不但担当了警察的工作,还兼任侦探、罪犯押运员、卧底、特种兵……等等激动人心的工作,全能ACE,整个法院他不站c位,庭长都不答应。

悬疑剧?No。

男频爽剧?Yes!

然而让Sir真正无奈的是,当我们了解了剧情,再重新审视全盘设计的时候。

未免也找不出更优解:

一个必须零瑕疵的法官主角。

除了开挂,还有别的办法吗?

03

我们都知道,国产犯罪题材走向几乎固定。

好人要胜利,但不能出格;

坏人要抓住,但不能太机智。

可这些条件放在剧情里就显得不太现实:

一位道德和行为准则完全受限的法官,如何在极有限时间内(16小时),拆解一个悬疑多年,涉案人员庞杂的重大案件?

或许只有一个办法:

将人物的工具性前置,人性后置。

观众能感受到情节的紧张刺激,讨论故事的漏洞,却很少有人能说出鲁南的性格。

除了聪明、开挂,还有呢?

开头车祸戏,曾有一个翻盖手机的特写镜头。

开播五天零差评,9分导演联合双影帝,剧情却撑不起高口碑?

剧里时间是2018年,这个年代用翻盖手机显然是不常见的。

Sir以为这里要塑造鲁南不喜电子产品,或者不信任现代科技的“老顽固”形象,但接下来,镜头一切,他就换了一台智能手机,且往后的剧情里,用的全是它。

那给翻盖手机一个特写是出于什么目的呢?既不会增加悬疑,后来也没有它的戏份。

开播五天零差评,9分导演联合双影帝,剧情却撑不起高口碑?

每集片头,总会浓墨重彩渲染一段鲁南做押运员时的情景。

暴雨,押运车翻,一边,是鲁南的同事重伤昏迷,另一边,是企图逃跑的黑老大。

上级指示,如果必要,可放弃押运罪犯,重点保障同事的生命。

但鲁南没答应,迎着大雨,一边押运罪犯,一边扛着同事,两个任务都顺利完成。

Sir又以为,这段是要讲述什么重要的前情,但结果只是为了说明:

小孩子才做选择,大人都要。

开播五天零差评,9分导演联合双影帝,剧情却撑不起高口碑?

对,整部剧里只有主角一个是“大人”。

既是良心的大——坚决完成任务的同时不放弃任何一个同伴。

又是能力的大——武力超群,一打三,还要护着受伤的同事。

开播五天零差评,9分导演联合双影帝,剧情却撑不起高口碑?

而他的性格,却随着剧情需要而不断摇摆,一会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清醒青年”,一会又忽然变热血,誓要查出真相……

哪个是真正的鲁南?

不重要,反正他必须是最显眼,最闪耀的那个。

主角的拔高,又势必造成配角的矮化。

比如追车戏里的伤员江啸。

警方卧底,为完成任务作出了一系列牺牲:

冒着生命危险追车,为确保身份不暴露,差点背上杀人罪名……

开播五天零差评,9分导演联合双影帝,剧情却撑不起高口碑?

可主角一来:

嗐,既不用杀人,也没有什么复杂的设计,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

卧底跟法官就差这么多?

开播五天零差评,9分导演联合双影帝,剧情却撑不起高口碑?

△ 假装把昏迷的手下灌醉

还有另一个悲情角色,李梦琪。

本来剧想表现她作为服刑人员子女随波逐流的一生,无人关心,无人在意,只有乔政委真正给过她关怀。

可她的剧情被剪碎,分散在剧集的各个角落,观众难以理解这个人物的作用,更不可能移情她的遭遇,导致本来是一个情感爆发点的吴政委的回望,变得平平淡淡,毫无特色。

开播五天零差评,9分导演联合双影帝,剧情却撑不起高口碑?

△ 乔政委的自责

相比之下,编剧当初的《白夜追凶》为什么到现在大家还念念不忘。

除了扣人心弦的案子,就是每个人物都饱满生动。

黑白两兄弟,一个稳重,一个轻浮;一个是破案大神,一个是蹩脚侦探;一个,所有男人都是兄弟,另一个,所有女人都爱上他。

开播五天零差评,9分导演联合双影帝,剧情却撑不起高口碑?
开播五天零差评,9分导演联合双影帝,剧情却撑不起高口碑?

正因人物立住,剧集才经得起考验。

一刷时我们记住百折千回的剧情。

二刷时,又能在细节中发现源源不断的惊喜。

或许是一个眼神。

刑警队长周巡,表面痞子英雄,背后心思细腻。

把自己师父关宏峰求来帮忙,人前嬉皮笑脸哄着,背后戒备防着——接过他的电话,偷偷瞄一眼来电号码。

开播五天零差评,9分导演联合双影帝,剧情却撑不起高口碑?

或许是一个道具。

职场油条老刘,警局交际花,人家认真办案,他满脑子办公室政治。

怎么知道的?

不用讲太多台词,坐下来,摊开书……懂了。

开播五天零差评,9分导演联合双影帝,剧情却撑不起高口碑?

△ 《做一个会说话会办事的聪明人》

当然,是Sir有些苛刻。

毕竟《白日追凶》是5年前的国剧,那时的创作坏境不能与现在相提并论。

可有些问题确实无法绕过。

有没发现,近年国产悬疑剧,形式和噱头上的“内卷”在加重。

《江照黎明》的女性视角和家暴议题;《重生之门》的高科技盗窃;《回廊亭》大量旁白的文艺片手法……

布局的思路和技巧确实越来越新奇。

可终究无法触碰到真正深刻的“人心迷局”。

即便在这方面最成功的《开端》,通过不算太新颖的循环设定引观众上钩后,对公交车上各种边缘人的背景,对现实悲剧的影射,只是浅尝辄止。

结局更是用一个虚幻的大团圆草草收尾。

开播五天零差评,9分导演联合双影帝,剧情却撑不起高口碑?

国产悬疑剧们好像都默契地打起了某种尺度游击:

打一枪,换一炮,再打一枪……

Sir真的担心。

在它们谨慎地试探,找到突破口之前。

观众的耐心已经被耗尽了。

开播五天零差评,9分导演联合双影帝,剧情却撑不起高口碑?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北野武术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