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西南彝区的比摩文化述之论文

作者:彝空间文化

中国西南彝区的比摩文化述之论文

中国西南彝区的比摩文化述之论文

摘要:中国西南彝区的比摩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大瑰宝。布摩经书作为彝族原始宗教的一类经典,它既是比摩文化的承载体,同时也是彝文古籍文献的主体典籍。根据彝文文献之传统分类法,可将这些经书细分为历史文化大典、诗歌文论大典、祭祀经典、天文历算经典、病医经典、教育经典、祈祷经典等种类。本文通过对古代彝族比摩文化经书典籍的译考述论,目的是让世人对中国西南古代彝族的比摩文化有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关键词:彝族比摩文化. 比摩经书. 比摩玄学. 布摩文论。

神奇绚丽的中国西南彝区的比摩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大瑰宝。比摩经书作为彝族原始宗教的一类经典,则是比摩文化的承载体,同时也是恢宏深邃的彝文文献的主体。因为古今彝族的比摩经书可谓是卷帙浩繁,现已在全国搜集整理出版问世的就达上千部之多。而根据彝文文献之传统分类法,又可以将这些经书细分为历史文化大典、文学艺术大典、诗歌文论大典、祭祀经典、超度经典、天文历算经典、政治经济经典、大葬经典、占卜经典、诅咒经典、驱邪百解经典、病医经典、教育经典、祈祷经典等种类。

二、彝族的远古先民比摩告诉我们,为着自身的生存而与自然界进行艰苦的斗争中,首先人类必须要有一定的智能,智能又来源于各种知识,限于古代生产力的极端低下,科学知识贫乏,人们在和大自然的斗争中,对自然界的某些力量又往往感到束手无策。因此一来的彝族人民,同世界上的其它民族一样,逐渐产生了宗教的崇拜观念。 1、在大陆古代西南川、滇、黔、桂各地彝族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平衡性的存在,反映了在彝族宗教信仰方面的情况相当复杂。但根据目前现有的部份彝族地区的零散宗教调查资料可知:彝族原始宗教诸如精灵崇拜和万物有灵等,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目前在各地彝族地区都普遍存在。而与原始宗教活动密切有关的人物——“布摩”,各地音译虽异(诸如“布摩”(编者注:凉山地区为“毕摩”)、“呗摩”、 “白马”、“奚婆”、“现皤”、“西波”、“拜祃”等),布摩人数虽然不多,但在各地彝族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生活中,彝族的布摩曾经产生过广泛的社会作用,这些彝族的布摩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写下了不少的诗文论著,迄今都还能起到一定的社会影响。 2、根据贵州、云南、四川等地的彝文典籍记载得知,彝族布摩的出现较早。古代彝族先民在经历漫长的原始社会时期以后,就迅速踏入了阶级社会的门槛,也就有了兹、摩、布三者的出现了,那时的布摩作为奴隶社会统治机构中的代表人物,就已同时产生了。“兹”,彝语意为君主,是古代彝族部落中的最高统治者,旧译为君。“摩”,彝语意为长老、调解人,旧译为臣。“布”或“呗”,是祭司,旧译为师,或军师。兹、摩、布的出现,标志着彝族古代奴隶社会统治机构的雏形,也是彝族社会进入奴隶制阶段在上层建筑方面的反映。 3、川、滇、黔、桂彝文古籍记载:“君施令、臣断事、师祭祖”,概括了古代彝族的兹、摩、布三者的主要职能分工。也说明了兹、摩即君与臣是掌管政权统治的主人,而毕或布,即所谓的师则是卜天命、事鬼神的神权统治者之一。由此可知“布摩”在早期的社会地位是较高的,同属于统治集团的成员之一。如同汉文典籍晋人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中说:“夷人大种曰昆,小种曰叟,皆曲头木耳,环铁裹结,无大侯王如汶山、汉嘉夷也。夷中有桀黯能言议屈服种人者,谓之耆老,便为主。论议好譬谕物,谓之夷经。……其俗征巫鬼,好诅盟,投石结草,官常以盟诅要之。” (1)这里最早记载了古代彝族先民信鬼尚巫师的社会习俗。唐人樊绰《云南志》记东爨乌蛮:“大部落则有大鬼主,百家二百家小部落,亦有小鬼主。一切信使鬼巫,用相服制。”所谓鬼主,一般学者认为即部落政治领袖兼宗教首领,开始产生出专事宗教迷信的布摩。元人李京《云南志略》诸夷风俗条:“罗罗即乌蛮也。……有疾不识医药,惟用男巫号曰大奚婆,以鸡骨占吉凶,酋长左右,斯须不可阙,事无巨细,皆决之。” (2)大奚婆即大布摩的异译,这是汉文文献中具体提到彝族有大布摩,并把布摩说成是巫师的最早记载,后之记述,多因袭此。《元混一方舆胜览》建昌路条,记今四川西昌地区彝族情况同是:“有疾不识医药,惟用男巫,号曰大奚婆,以鸡骨占吉凶,酋长事无巨细,皆决之。”明万历《云南通志》爨蛮风俗条:“疾不识医药,惟用男巫,号曰大觋皤,以鸡骨占吉凶,在酋长左右斯须不离,事无巨细皆决之。”嘉靖《贵州通志》士民志:“水西罗罗者,图考云:有黑白二种,男椎髻去须,女被发短裙,乘马并足横坐。病以羊革裹之,汗出则愈。(3)信男巫,尊为鬼师,杀牛祀圣神,名曰做鬼。”《天下君国利病书》卷四十五,爨蛮条:“爨蛮之名,相沿最久,其初种类甚多,有号卢鹿蛮者,今讹为猡猡。凡黑水之内,依山谷险阻者皆是,名号差殊,言语嗜好,亦因之而异。……病无医药,用夷巫禳之,巫号曰大觋皤,或曰拜祃、或曰白马。取雏鸡雄者生刳,取其两髀束之,细刮其皮骨有细窍,刺以竹签,相其多寡向背顺逆之形,其鸡骨窍各异,累百无雷同,以占吉凶。(4)或取山间草,齐束而拈之,略如蓍法,其应如响。有夷经,皆爨字,状类蝌蚪,精者能知天象,断阴晴,在酋长左或,凡疑必取决焉。民间祭天,为台三阶,亦白马为之祷。……”清檀萃《说蛮》亦云:“罗罗,本卢鹿,有黑白二种,居水西者黑罗罗,亦曰乌蛮。……疾不医,惟事巫,号大奚婆,事无巨细皆决之。”田雯《黔书》苗俗条:“新鬼大而旧鬼小,语任奚婆;赤降殃而百降祥,卜凭鸡骨。”同书黑罗罗条又记:“罗罗本卢鹿,讹化今称,有黑白而种,居平远、大定、黔西、威宁者为黑罗罗,亦曰乌蛮。黑大姓,俗尚鬼,故又曰罗鬼。……病不延医,惟用巫,号曰大奚婆,事无巨细皆决之。”

以上引文充分地证明了彝族布摩在古代时的活动情况是很不平凡的,但文中的布摩与苏额的关系不太明确,有的明明是苏额的占卜却说成是布摩所为,布摩本是彝族文化的传知之士,他与苏额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人,一类是目不识丁、没有文化的跳神者;另一类是知识渊博、著书立说的圣贤者,两者岂能混为一谈。三、古代彝族布摩文化传承,即古代玄学典籍译录考释,据古今彝算学家阿侯布谷教授云,彝族布摩自古流传下来的彝文古籍历算玄学现经考证有多种,一种是属于推理籍算学,另一种是属于占卜籍算学等。现在滇、川、黔、桂各地都珍藏有择期、算命、算梦、算病、算异物入宅、算年景收成、占星算、卜卦算、鸡卦算、结绳算学等多种书籍。一般推理算的书籍都有一定的数学原理定论,只有少数占卦算的书籍没有原理定论,现将古代布摩的部份玄学典籍内容译录如下:(1)古代彝族布摩的择期一书,这一类的典籍主要记录了有关建筑、乔迁、结婚、出征、经商、祭葬等方面的利年吉日和吉凶断语,以及三黄九星和二十八宿等星的占星论断,共有60余个章节条目,人间需求的吉日良辰,该书中都有完善的记载。(2)布摩算命一书,主要记录了有关人生的前途命运和吉凶祸福。共有40余个章节条目,大部份章节都绘有人生命运所载的吉凶示意图。人生各种不同的命运推理等,该书中都有完善的记载。(3)该书的推理算法:首先是需算者报出自已的出生年庚,需算的年庚对照彝历推理,断定需算者的年庚八字。然后再根据推理断定好的年庚八字在书中去查找相应的各个章节的条目断语,再来进行判断说明事实。(4)另有一种布摩书中记录的是天罡算法,干支配合算法,八卦算法,统称为“天罡识、六轮识、八卦识”,三种算法相辅相成,均按人生年庚八字来进行推理定论。(5)根据历法的推理规律,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推理人生的命运。按照十月历的分段算法,一至三十岁为第一个阶段,三十岁至六十岁为第二个阶段,六十岁至九十岁为第三个阶段。另外是十二月历的分段算法,一至二十岁为第一阶段,二十至四十岁为第二阶段,四十至六十岁为第三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算少年时代的根基是否稳定;第二阶段主要是算中年时代的前途和命运以及今后的志向;第三阶段主要是算老年时代的福德和归宿。(6)这两部书籍,都是古代的先人布摩们根据彝文天罡、干支、公辰、属相、五行、八卦、卦气以及自然数据来作推理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并通过这一系列的归纳推理后记录成书的珍贵典籍。两部珍贵典籍中都有分章推理的算式,又有综合归纳推理的算式。该类的珍贵典籍都是历代布摩的传抄本,在古代时它属于人间做事需求推理的一部珍贵算学古籍。(7)算梦书,它是一部记录了有关天地人间所做所为方面的梦幻及论断典籍,书中还有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梦幻及论断,另如初一至三十日梦幻及论断等,还有属相日梦幻及论断等。18个章节条目,除属相解梦和记日解梦外,都是以梦解梦的算法。该书也是历代布摩们的传抄本,也是一部非常难得的解梦古籍。(8)算病典籍书是根据彝文干支、公辰、属相、五行、八卦等来作推理的一部基本原理典籍,该书是历代布摩们推理后收集记录成册的典籍书录。书中记录有年月日的患病推理,又有干支、属相、公辰、五行、八卦的患病推理等。共有20个章节条目。(9)另有一部典籍是推理算法,该书的推理算法是以患者的年庚八字与生病日期推算。断定好患者的年庚八字与生病日期之后,就按照患者的年庚八字与生病日期去查找书中相应的章节条目断语判断病情。(10)例如该书中记录的患病情况,大部份来源于地气、邪气、怠慢神灵、祖灵不安、不祭天地神灵、邪崇骚扰等方面。判断了病情之后,就根据判断的病情说明了两种治疗方法,一种是精神治疗法,另一种是药物治疗法。该书也是历代布摩们的手传抄本,是一部为患病者算病之书的珍贵典籍。(11)此外是算异物入宅之书,主要是推算异物入宅和出现的预兆迹象,是以干支属相作推理的基本原理,推理后记录成书的典籍。该书中记录了有关禽类、兽类、虫类、蜂、蟋蟀、蚂蚁、青蛙等20多种动物入宅方面的推理。又记录了有关半夜马叫、犬狂叫、鸡不按时叫、母鸡叫、甑子叫、母猪吃猪崽、蛇爬房、牛舔尾、缸里失水等预兆迹象方面的推理,共有81个章节条目。凡出现的这些异物和预兆迹象,是吉是凶,是祸是福,书中都有断语记载。该书也是历代布摩们的手传抄本,是一部算异物入宅和算预兆迹象之书籍。(12)是算年景收成之典籍书,是以当年大月初一那天的干支推算,以当年发新雷的那天干支推算,以当年立春、立夏、立秋、立冬4节日的干支推算集录。该书中记录了有关当年的年景收成情况。当年将要发生的水、火、雹、虫,瘟疫疾症等方面的受灾情况。该书也是历代布摩们的手传抄本,是一部算年景收成和记算当年灾情的重要典籍书录。(13)另外是典籍中的卜卦算书,卜卦算书是根据卜卦来记算的。该书中绘有阴卦、阳卦、顺卦,三卦组合成一幅的卦图,共有29幅。每幅卦图都记录有需要记算者所算之事,并附有吉凶断语。(14)例如卜算方法:主要是需算者卜算时,首先要献酒祈求祝告天地神灵,并说明需算之事,然后连卜三卦,断定了卜得的卦后,就按照卜得的卦对照书中相合的卦图,查找需算之事断定吉凶。该书也是历代布摩们的手传抄本,所算之事都有记载。(15)鸡卦算书,是以鸡大卦所生的眼测算的。杀鸡时首先要献酒祈求祝告天地神灵,并说明需算之事。该书中绘有28幅鸡大卦图,每幅鸡大卦图都记录有需算者所算之事,并附有吉凶断语。(16)测算方法:主要是分为两步测算,第一步要分辨好鸡大卦上所生的眼有几个,眼的大小和所生的部位,是否有偏斜,跳不跳线等方面的情况,如果有外生的鸡卦形出现就说明不好的大事将要发生。第二步要用竹签插入鸡卦所生眼内,测定所生眼的深度和偏斜度,偏上偏下或偏左偏右等方面的情况,假如有内生的鸡卦形出现之后,就将测定好的鸡卦形对照书中的鸡卦图,查找需算之事的断语判断有什么样的吉凶。该典籍书也是历代布摩测算方法的手传抄本,所算之事书中都有记载。(17)彝族杀鸡测算,大部份都是针对需作之事而测。至今流传的杀鸡测算有三种,第一种是测鸡头骨,第二种是测鸡小卦和鸡翅两根骨,第三种是测鸡大卦。(18)一般测算鸡头骨,大部份都是出征打战方面的玄学测算之事。鸡头骨里有两杆帅旗,主要是看这两杆帅旗打得正不正,打得正就显示出征大吉,战必定胜利。如果这两杆旗打得不正,就含有两帅分心和乱军之意。这样,战就决定不能打胜。鸡头骨里有一根舌筋,主要是看这根舌筋卷不卷,卷就叫做“土地不开口”,表示没有口舌,出征大吉。如里这根舌筋不卷反而伸长,那就必定有口舌,出征不利。头骨测算的内容很多,凡事都有玄学论断。(19)另外是鸡翅两骨玄学测算,主要是看出门经商做生意。鸡翅有大小两根骨,主要是看大小两根骨的透明度和漆黑度,一般大骨透明,小骨漆黑,那就叫做“大路通,小路不通”,小路有堵塞,出门就要行走大路,不能行走小路;如果小骨透明,大骨漆黑,那就叫做“小路通,大路不通,”大路有堵塞,出门就要行走小路,不能行走大路;如果大小骨都透明,那就叫做“大小路都通”,表示无堵塞,出门行走大小路都吉利;另外是大小骨都一团漆黑,那就叫做“大小路都不通”,表示有堵塞,出门不利,不能强行。(20)玄学鸡小卦测算,主要是看财源。看小卦骨里的黑点,骨里结存的黑点大,表示要进大财,骨里结存的黑点小,表示要进小财,骨里透明,表示没有财,但无病灾,骨里一团漆黑,表示有病灾,没有财源。看黑点所生的部位,可以断定当年某个月进财。(21)玄学典籍鸡大卦测算,主要是针对需要作之事而测算。按照玄学典籍鸡卦书测算,需作之事都有论断记载,至于没有鸡卦玄学典籍书测算的一般看法,只能预测出征、经商、姻缘匹配等方面的玄算吉凶。按照鸡卦玄学典籍书测算,需算之事玄学典籍记载的内容就更多了。(22)结绳玄学典籍算书,是根据玄学典籍内的抽绳测算的。该玄学典籍书记录共有36个章节,每个章节都系有一根玄算方面的绵纸绳,36根绵纸绳结成一把,让需算者随意抽三根后,就顺绳理找典籍书中记录的章节来进行玄算,但需算者测算时,首先要在神堂面前设个神座把结绳书摆在神座面前,点燃神灯,献酒祈求祝告天地神灵,并说明需算之事后才能抽绳。该典籍书是历代布摩间玄算方面的传抄本,需玄算者所算之事,以及吉凶断语都有典籍所记载。

(注:本文原标题为:中国西南彝族布摩文化述论) 主要参考文献:

《娄喽尼乍书》、《天文历算经》、《万物占卜经》、《彝族诗文论》、《彝诗说文》、《彝史溯源》、《论历史和诗的写法》、《华阳国志·南中志》、《云南志》、《云南通志》、《贵州通志》、《天下君国利病书》、《元混一方与胜览》、《中国彝史文献通考》、《西南彝志》、《彝族源流》、《夜郎史传》、《娄喽笃哲句书》。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学院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二00五年四月十二日于贵阳中国西南彝区的布摩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大瑰宝。布摩经书作为彝族原始宗教的一类经典,它既是布摩文化的承载体,同时也是彝文古籍文献的主体典籍。根据彝文文献的传统分类法,又可将这些经书典籍细分为:历史文化大典、诗歌文论大典、祭祀经典、天文历算经典、病医经典、教育经典、祈祷经典等种类。本文通过对古代彝族布摩文化经书典籍的译考述论,目的是让世人对中国西南古代彝族的布摩文化有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

声明:本文与图片来自于网络转载,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版权归属原作者和媒体所有,如涉及版权事宜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删/改。特此向图文原作者致以敬意和感谢!

中国西南彝区的比摩文化述之论文

继续阅读